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及培养创新型人才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教学重要性,总结使用信息化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如何提升高校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数学教师
本文引用格式:沈玮玮,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0):63-6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已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了互联网在国家各方面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互联网+教育”是教育领域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教育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的分析,总结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在网络普及之前,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现在的学生思想先进,求知欲膨胀,接受新事物快。面对这样一群学生,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教师”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他们感到“枯燥、呆板、烦闷、无聊”,因此作为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重新为自己的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要积极学习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给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发展空间。
(二)教师自身发展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教学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不断的提高,具备一定的教学应用与创新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得当还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三)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作为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教师应当时刻关注社会发展需要什么人才,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来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可以提供人性化空间和个性化服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未来信息化社会培养出勇于创新和善于实践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 高校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在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教师未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主观上排斥新事物,他们的教学方式还倾向于传统模式,不愿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也不愿意接触学习信息化知识,这种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缺乏教学设计无法将信息化技术和课程教学完美融合
就算信息技术特别先进,也不能完全替换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有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能够使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而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却很少,因此教师只是仅仅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信息化教学既要以课程为基础,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又要超越课程,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三)信息化教学培训机制及激励措施不够完善
部分教师是主观上不愿意接受信息化教学,而更多的教师是想学却难学。教师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想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但是由于自身对相关技能的掌握的不够,学校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无法使教师得到系统的培训,导致教师“有心无力”,不得不继续坚持传统教学方法。还有部分高校教师想学习新事物提高自身能力,但在思想和行为上又存在一定的“惰性”,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学习方面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学校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未能提供配套软硬件的资金支持,没有很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继而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 提升高校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师观念并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需建立在个人自愿的前提下,这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意识到信息化教学对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注重个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在转变思想观念方面要加强对年纪较大教师的关注,这部分教师群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能将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就能开创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信息化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更有效、更全面掌握知识,选择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及数学课程重点。
(二)加强建设“互联网+”背景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针对网络形态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解决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与网络环境下学生渴望接受多维度知识的矛盾,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借助网络环境构建多维度知识体系。如编写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录制导学微课视频;制作教学应用案例;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和在线试题库;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在这一系列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能检验和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还能激发教师自觉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意识,使其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从而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构建立体化培训模式并注重在实践中检验
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立体化培训模式,为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技术支持,根据专业的不同,同步专业知识和课堂理论,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能力,针对性的进行实践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专业指导,提高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频率和有效性。完善培训流程,要深入到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建立合理的培训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反馈、督导听课、老教师传授经验和指导等形式,了解培训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达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想效果。
(四)完善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措施
学校领导层的认可支持、校内资源的配置保障、有力的激励措施等直接影响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学校应在物质上积极投入改善信息化教育设备,保障信息化教学在校园里应用普及。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各类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活动,如引导、组织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研讨和观摩,开展教师间的信息化合作教学如信息化教学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等,充分的教学协作与交流,有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经验的共享。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信息化教学竞赛如微课程设计竞赛、多媒体课件设计竞赛等,以竞赛为驱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表现优异者,给予鼓励和奖励,营造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氛围。
“互联网+”教学的兴起,呼唤我们要重视“互联网+”的热潮,审视现有教学的不足。当然,我们提倡信息化教学,这不代表传统常态教学就一无是处。教育工作者还要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无论已有的现行教学形态,还是“互联网+”的新型教学形态,本质还是要搞好教和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教师自身的清醒认识,还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社会的高度重视和配合才能实现其提升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刘恕华.新形势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J].知音励志教育版,2016(18):18.
[2]宗晓倩,汤慧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5(28):142-144.
[3]王磊,谭芬.试探信息技术在教学反馈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39):164-166+176.
[4]杨静,史小花.浅谈数学规范式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8,5(34):194-196.
[5]黄博,乔志.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49):146-148+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