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创新的最终目的。什么是有效?即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了教学目标,也使学生后期发展规划有了前提条件的支持,实现了教育各方面的价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恰当、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缺灵活等问题,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分析学生与课堂书本的关联度,应当对书本进行创新改革,使其书本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与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使课堂生动起来,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获取到知识,并且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一、研究背景
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教学有效性,了解它的应用标准,然后才能够切实落实这一教育思想。有效的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团结合作以及相互交流沟通中汲取教育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双向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自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并且形成自身的正向价值观,达到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1.学校的师资水平与教学的有效性成正比关系,直接影响有效性结果。“师资水平”即是“教学水准”,也是教师的工作专业素养问题,它直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说明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课堂有效性,差的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效果降到最低。
2.课堂引用书本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的科学有效研究,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对教材进行提前研究备案,教学就不会深入浅出,知识难以全方面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应当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后期以之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科学效率。
3.教育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不应该局限某一种,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才能够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教学的多样化也是教学有效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研究并建立健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性。4.学生本身的学习热情与课堂教学参与程度。课堂教学针对的主要对象还是学生,归根结底学习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课堂教学有效性首要一点便是需要学生的参与,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真正表现出课堂教学。由此可见,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能够对教师的工作效率有提升作用,还能够增强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整体体现出现代教学方式理念的发展。
二、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计划,后续的工作也都以之为核心内容围绕开展,目前很多教师都说明自己在每一节课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这并不是教学任务的全部。教学中不仅要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提升自我素养。应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节节高升,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优良的文化素质品德,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成就也会有更大的益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按照课本教学任务照本宣科,没有切实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帮助到学生的学习任务。很多教师上课时态度生硬浮躁,为了教学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忘却自己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教学需求。只是系统机械地传授学生课本文化理论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核心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研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社会显然已经不适用了。分析研究目前的课堂教学,许多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仍旧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作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此种教学现象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应当研究如何“教”,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学”上面,与教学目标严重不符。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很多时候是不同步的,心里即使已经得出一大堆答案与分析,却不一定能够将语言组织得很好而表达出来,会做不一定会说。严格意义来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却出现很多教师纠结于让学生去练习说理的现象,此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里实在让人感到无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已经拥有多媒体多方面的教学设备,原本对于教师、学生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频繁使用,演示过多,间接导致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大大减少,没有真正体现出现代教育方法的价值。
(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对数学概念、公式以及数学法则的建设过程、知识汲取的发展过程,还有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加以重视。在以往建立的“应试教育”指导下,许多教师都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能够抽象说理,熟背理论。虽然上述做法会对当时成绩有一定提升,但那只是一时性的,并不长久,并且对后期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制约。只看重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后面只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四)重理论,缺乏教学灵活
目前教育教学行业中,很多教学仍旧采用传统模式同教同学,也就是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听讲,被动接受知识,与现行推广的素质教育相悖而行。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灌输学生知识理论,完全没有考虑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学生思维新颖,想象力丰富,在课堂上积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字,并与实际情景相结合,使内容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知识掌握也更加快速并牢记于心。
三、研究措施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才能更有效、更快速地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为后面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这不仅仅对教师有利,对学生本身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会越来越强。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教师教、学生学,虽然是两部分,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才会有明显的效果,所以教学在小学课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措施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的制定必定是围绕学生而展开工作,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主要从学生需求与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让他们在这个家感受到温暖与关注,这是可以让他们实现理想的地方,在学校的这个阶段,会让他们不断前行、不断努力的成长历程,日后回忆起来也都是会加以怀念的记忆。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在教育基础理念的同时加以创新,追求多样化教程,建设和谐的课程体系并且适应每-位学子的学习发展,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教育课程。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团结合作、交流沟通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方案的时候,应当将对教材分析与过程设计两者相互结合,共同重视,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良好的教学气氛便于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渐渐生出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理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创建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考方式、读书心理,在课前备课时,找到课本中的趣味点,为课堂教学良好发展奠定基础。科技发展快速,我们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趣的环节设置,直观表达,趣味教学。教师还可以把握课堂导入环节,联合讲学思路,穿插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热情。学生们在游戏活动中,大脑得到开发,思维得到扩展。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也让学生意识到心灵上的满足,同时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
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景设计会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降低了对于数学知识枯燥无味的认知。问题情景的合理设计,会让学生产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进而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结语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我们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完善,只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学生才能够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拥有课堂学习的参与激情,让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具有有效性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核心要放在学生身上,教师不仅要认真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完成任务,还需要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学会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够锻炼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合作性等。第二,每节课都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在教学时教学方向、思路才会有更加清晰、明确,在教学质量整体得到提高的同时,使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有效。第三,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特点,每节课也有重点和难点,我们只有清楚掌握了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后才能更好、更合适地制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最好能将教学难点突破,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才能有新知识、新收获。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J].江西教育,2004(22).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版),2007(1).
[3]何云峰.有效: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J].教学与管理,2007(14).
[4]钟启泉,崔允漷,张华.有效教学的理念[J].教师之友,200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