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2 09:31: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某些偏僻的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仍然不能满足家庭的日常开销。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儿童就成为弱势群体,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爱,很容易产生心理阴影,所以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弱势群体;心理健康

弱势群体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受到伤害,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不能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需要独自承受或解决,甚至还有部分留守儿童白天在学校学习之后,回到家里还要进行辛苦的劳作,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令他们无法面对生活的现状,选择逃避,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和成长非常不利,所以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定期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整个班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与呵护。下面针对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农村弱势群体出现的常见问题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差。因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监管,需要他们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很容易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排斥,学习观念变得更为淡薄。另外,现在的小学生早熟现象严重,很有可能出现辍学、逃学的情况,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他们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仅会辜负辛勤的父母,甚至会毁掉他们的一生。

有的小学生还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认为学习不重要,学习态度极不端正。这种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情况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后期发展,因为虽然他们身处农村弱势群体的范围内,但是他们仍和大多数人一样拥有光明的未来,但这个光明的未来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赢得。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就会养成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人生更不可能有良好的规划和认知,不但不利于个人发展,对学校和社会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

\

 
(二)家庭教育缺失

小学阶段也是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父母的精心教育,如果小学生在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没有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和引导,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使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尤其是在父母的沟通技巧欠缺时,学生很不情愿与父母交流实际的想法,致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出现障碍,进而导致学生存在对人生的疑惑,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看到学生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而造成的由家庭教育缺失引发迷茫心理,以及总感觉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而产生强烈自卑感时,会感到无比痛心。因此教师就需要扮演一个良师益友的角色,做学生学习和成长路上的指路人,指引学生方向,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教师在沟通过程中也要注意技巧,注意保持家校之间的良好协作,这样才能对弱势群体进行更好的教育和培养。

比如班级里有一位学生是留守儿童,三岁时该学生的父母就外出打工,该学生则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在班级日常学习时,该学生往往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很少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较高,可以说是直接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父母陪伴较少导致的,以致该学生存在对人生的迷茫,而且没办法与爷爷奶奶交流学习的问题,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诉求与困惑。教师经过进一步了解后发觉,该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关心的是他的生活起居,忽略了对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这种情况就是最典型的祖辈对心理教育认知不足引起的。

(三)自卑心理严重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农村儿童都是留守儿童,都是弱势群体。当然也有部分家长会担心孩子的成长问题选择留在家中,每当留守儿童看到其他同学有人关心时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进而不严格要求自己,丧失对生活和父母的信心,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实际上,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孩子之间不同的就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心,自卑心理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背景,更为重要的是在他们需要父母鼓励的时候身旁没有父母,这就导致他们无法肯定自己所做事情的对错,进而对自身的做法产生质疑。留守儿童自身的不自信就是在质疑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卑的表现形式。

(四)容易情绪化

弱势群体之所以被称为弱势群体,是由于该群体内部的人们相对于普通人而言缺乏一定的优势。在先天缺乏一定优势的同时,弱势群体首先会产生自卑心理,产生自卑心理之后会过度对自身进行否定,甚至有些时候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后,更容易情绪化。弱势群体在平常不能得到足够的关心,他们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对于发生或是触碰自己底线的事情容易情绪化处理,逆反心理比较严重,不愿意与别人交往,每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害怕别人的一举一动会伤害到自己,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不善于与别人交往,以至于教师对他们表示关心或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他们不是拒绝,就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一种偏激情绪的体现,教师要理解这种情绪的存在,同时用多种方式和多个角度去化解学生的情绪化行为。要明确学生情绪化表现的原因,同时能够换位思考,对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疏导,避免学生出现危险,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让学生明确积极的人生方向。

二、对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措施

(一)用爱去感化他们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他可以让一个人去彻底地改变,班主任对留守儿童付出的关爱有时候比他们的父母还要多。农村小学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给予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一定的帮助和关怀。因为这些弱势群体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可能班主任一个小小的动作就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将留守儿童的信息汇总,针对不同的儿童展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并且要多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让班主任成为他们的代理家长,呵护、关怀他们,使他们乐观地面对生活,配合教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一起健康成长。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教师是学生学习方面的导师,也是学生的人生引路者,所以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所以在面对弱势群体时,教师更应该展现个人的能力与担当,要运用自身的耐心、细心、爱心去引导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使他们重新定义对社会、人生和未来的看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在课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时候这些弱势群体不愿意主动接受教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渗透进去,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列举一些例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卑等心理对自身发展的危害性。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展开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从容面对遇到的困难,让他们通过对课文中相关案例的分析得出结论,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再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解决。这样,教师既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也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教师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在人生的基础阶段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多方面的成长,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培养其解决生活中所遇难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阳光和自己未来的美好,从而有足够的信心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师可以替家长培养学生,但是教师始终代替不了学生的家长。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家长对学生的呵护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家长远在他乡,但是可以通过电话等通讯设备与教师沟通如何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家长是时刻关心自己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其所做所为时刻影响着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白父母不在身边恰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正确看待这件事情,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除此以外,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将班级里弱势群体学生对家长的那份思念传递给家长,也将家长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爱传递给学生。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要让家长明确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起到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总之,绝对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格外重视农村弱势群体。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与火种,教师不能让他们在人生美好的初级阶段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与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在人生的基础阶段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

 
参考文献:

[1]李晓英.班主任在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其教育方面的对策[J].神州旬刊,2015(12).
[2]柴青春,赵红丽.关爱农村小学弱势群体工作措施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20).
[3]杜新楠.农村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23).
[4]欧祥科.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中国西部,20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43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