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广泛重视,而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长内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高中语文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考虑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等多方因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文学科,使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学素养。作为高考应试学科,学好高中语文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受到高中教学目标的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课业内容较为繁重,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本身需要一定的方法论的支撑,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互动,所以课堂教学对教学方法就有一定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吸收转化率,独特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会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思维影响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上较为功利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输出和答题技巧的教授,但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并且教师通常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容易将课堂变成一言堂,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往往造成教师对内容反复强调却并没有收到效果,学生听得也很疲惫,没有真正将知识点吸收。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受限于课堂有限课时和教学任务的影响,教师往往拘泥于过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内容失去兴趣,课堂积极性不高,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以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
(三)自主思维引导薄弱
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直接导致了学生向教师的问题回馈较少,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上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加之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和答题技巧,容易陷入具体问题的解答陷阱,忽略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思考,机械化完成作答。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思考引导缺失,并不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搭建策略
(一)教学观念改革
虽然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渗透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交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摒弃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定位,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看成相互学习启发的关系,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态度。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过于刻板,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专注于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技巧的应用。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教师在知识点上一味灌输讲解,就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需求。同时,转变僵化的师生关系,也要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开端。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角色,如教师应成为学生思维理念的聆听者和启发者。
(二)筛选教学核心
因为受到课堂教学时长的约束,教师要对备课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设置,对重点的内容进行筛选,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兼顾所有的教学内容会导致教学时长分布不均,学生缺乏思考时间,导致知识内容消化接受的时间被拖长。如何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要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难易程度进行细化。相对短小精悍的课文内容,教师应相应地缩短教学时长安排,在课堂教学上舍弃一定的基础知识教学和课前预习内容的反复,主要针对课文的内涵理解和应试难点提炼讲解。在应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从文章中提取关键的内容核心,由点及面地帮助学生窥豹一斑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这样学生既从繁重紧迫的课堂教学内容中获得释放,又能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再发展。
(三)学习兴趣培养
不同于小学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设置都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高中语文本身就拥有着单调定位。但是也同样,语文学科本身不受到学习基础和智力因素的干扰,是比较容易重新建立兴趣,通过能力训练达成优秀成绩的学科。这就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也为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心理因素的主导。学生对一门学科具备学习兴趣,就能在主观上积极配合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主动探索思考所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教师需要做的即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语文学习能力。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从改变教学方法、更改单一教学话术、培养良性师生互动、改变师生关系、增强课堂趣味性等几个方面去入手。
(四)教学情景创建
情景教学法一直是应用比较广泛、教学收效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于新接触的知识内容还保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教师不应摒弃优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连贯性。当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产生不解和疑问时,教师应在对应的情境下进行问题的设置和设计,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深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带有目的性的阅读能有效地缩短课堂阅读反复问题,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提问内容。除了问题情境的设置,生活情景的设置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仍然适用,高中阶段的教学重难点在阅读部分,无论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还是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内容,如果无法贴近生活都将被束之高阁。生活化的理解,口语形式的再叙述,结合生活场景进行比喻和情景搭建,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做到在学习内容吸收的同时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五)学习专项分类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分类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跳脱出原本的阅读训练和语文基础字词训练的形式思考,单从文本类型上看也是多种多样的。高中语文文本的类型包括文学类、论述类、实用类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在解读方向和解读技巧上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教师应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各类文本的解读能力。在进行内容的专项分类时,教师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并开展分层施教。小组的设置应注意每个学习小组的同质化,并且注重每个学生长处和短板的互补,分化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薄弱环节可能产生的学习干扰。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换理解意见,激发新的思考并活跃课堂的整体氛围。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沟通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并在课堂学习中找到参与感与认同感。但是在分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对分组讨论的时效性进行一定的把控和监督,同时控制分组学习的课堂占用时长比例,达到真正的沟通有效,事半功倍。
(六)教学工具辅助
教师应重视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够减轻教师的课堂授课压力,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辅助课堂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方法创新的良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设计,避免板书耗时和枯燥的弊端,在内容的展示形式上也比较多变,能够吸引学生关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现代媒体资源,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从文字、图片、影像等各个方面进行授课内容的储备和设置。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历史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观影课堂教学,寻找关于刘邦、项羽的相关历史故事和影视作品,通过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良好的网课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堂内容的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充分利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从而更深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外延伸阅读
面对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压力,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上,更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但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文学素养的不断积累和领悟过程,追求量变到质变之前的量的积累。高中课文文本的内容设置趋同,也无法适应全部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必要的课外延伸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可以减轻一部分应试作业内容的设置,转而布置一部分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兴趣阅读,并利用少量课时设置阅读交流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阅读成果和感悟,帮助学生跳脱出应试思维的框架,真正领会阅读的魅力,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果。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应该引起教师重视。高效的课堂建设,优秀的教学成果都依赖于教师的积极改变和策略调整。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创新教学理念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邢海珍,马慧敏.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速读,2019(2).
[2]彭秀东.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探索[J].文存阅刊,2018(15).
[3]马永锋.浅析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