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15 11:49: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发挥着道德教育的功能,这就使学生常会有一种“被灌输”的感觉,这样不利于我们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施。而情感教学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通过对情感教学的处境和必要性的充分认识,细致分析原因,进而了解情感教学的本身,对于我们具体实施有效的情感教学措施,进而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学;思想政治课;中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为中学生的三观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课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但是,问题就在于思想政治在我们中学的现实教学中还处于一种比较边缘的尴尬处境。而这个尴尬一方面是由中学教育本身的特征所导致的,必须要在一定意义上使思想政治课处于一种道德说教的位置;另一方面是由中学生学习任务导致的。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有一种“灌输”的感觉,使叛逆阶段的中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长期所处的尴尬处境

长期以来,我们受应试教育思维和课堂结构的惯性影响,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难免出现这种情况:重视理论的讲授,轻实践;重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训诫,轻学生技能和情感的培养,加之思想政治课的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中学思想政治课处在教师难教,学生被动学的阶段,导致思想政治课经常以“副课”身份出现。主要原因是:第一,思想政治课本身的说教性和成长期的叛逆形成的冲突;第二,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缺乏道德社会实践,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除了用成绩表达之外,学无所用,情感得不到认可和检测;第三,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脱节,学习兴趣丧失,情感认识和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生修养的提高。以至于思想政治和数理化一样,只能用成绩检测和说明,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长期处于缺失的情况。

\


 
二、情感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应该重视的教学策略

当前,我们主张在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主要是基于:第一,在新课改和新高考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日益明显,要使思想政治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政治课中注入情感的因素,实施情感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当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仍然有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培养的现象,这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并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1]。破解这个困局的方法之一就是应用情感教学。

第三,情感教学既可以检测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理论实践,又可以让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一定的安抚,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成长因子和良好心理素质。

三、情感教学的概念、特征、作用

(一)什么是情感教学


所谓情感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情感要素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贯彻与表达,并长期将情感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强调教师通过特殊的教学手段,激发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他们能够正确地适应教学活动的安排需求,积极地参与到各大活动中。”[2]也就是说情感教学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符合各种场合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有效适时地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理解课本原理、培养学生情感和规范学生行为。

(二)情感教学的特征

情感教学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一般需要创设带有丰富情感的情境,组织情感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情感教学所具体创设的情境本身而总结其特征,主要体现为兴趣性、发展性、整合性、审美性[2]。

(三)情感教学的作用

我们可以这么说,情感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因此,它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情感教学有利于促进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更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培养时代发展所需的合格健康的中学生。

第二,情感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本质的、深层的改革,实现国家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目标,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方向与学习要求,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国家教育事业的转型与升级,思想政治课也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和重视,试图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实现对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转型和优化。

第三,情感教学有利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互助高效教学课堂。情感教学促进思想政治课的有效灌输,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调动作用体现在调动教师的教学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而双向反馈作用体现在强化教师对学生的信息交互,强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反馈,强化师生间关系的缓和。

第四,情感教学可以帮助叛逆期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课所缺乏的情感与道德体验的“检测”。

四、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堂里的具体实施

(一)“巧用”课堂情感表扬,“催化”学生学习兴趣


“以情入教”“新型师生关系”等新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断地被提上教学日程,情感教学备受青睐,也进入了教师的视域[3]。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可借助课堂这个固定场所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并以课堂为基点创设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为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起到辅助作用。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句话:“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对人的一种鼓励;赞美是对人的一种肯定。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表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从而有效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得曾经在一节学校的公开课上,一位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显得格外活跃,所有的问题他都要争着抢着回答,不管回答是否正确,直接影响课堂的秩序和纪律。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且不挫伤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对他提出表扬,学生从教师情真意切的表扬鼓励话语中可以听出对他的理解和尊重,感到如沐春风。这会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送去表扬鼓励的话,以助其成长。

(二)“巧取”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情感认同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最大“毛病”就是理论性、抽象性程度高。这对于中学生而言有些接受困难,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既抽象又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根本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来,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4],就是选择情感教学方式的理由和原因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在心理上的情感认同。

\

 
所以,思想政治课仅凭教师课堂上的说教,学生不会有太大兴趣,只会听得索然无味甚至根本不爱听。因此,我们必须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手段,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理论不再枯燥,这样不仅会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比如我们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教学材料,并在其中融入场景需要的感情,从而对学生在情感上形成一定的冲击和内化,这种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直白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好出几倍,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深化了学生的情感认同。

(三)“巧借”课堂问答,“避开”学生情感误区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而设计一系列问题,统称之为“课堂提问”,它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设置情感问题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中的重难点,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这种借助问题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提问能够化解师生由于缺乏互动而失去灵性的局面,调动课堂气氛。第二,提问是实施情感教学的一种必要途径,检测和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教师也可以根据提问反馈因材施教,或是进行整体辅导。第三,提问是教师情感具体化的投入,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授课信息。

(四)“巧设”课后作业,“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师布置作业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不是没作业,就是布置重复机械性作业。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作业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对此感兴趣的同时又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作业的作用就可充分发挥出来。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要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和实践互相结合的基础上动口、动手、动脑,才能将知识和实践互相转变,为持续性的学习提供动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新课程给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政治课教师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教师情感的投入,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学生才能受到美好情感和正确思想的熏陶,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左晓芸.情感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09.
[2]潘丽年.情感教学视角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魏敏.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初探[J].学理论,2013(33):398.
[4]于海霞.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刍议[J].才智,2011(7):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9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