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社会对人们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中学生而言,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因此,在中学时代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中学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措施
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该十分重视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并使其得到良好的培养。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对于学生而言会一生受益。中学阶段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是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形成体育意识,更是要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锻炼与运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正确的看法观念,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在闲余时间锻炼,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一、中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就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对中学生而言,“懒癌”、拖延症患者越来越多,平常不爱运动,放假宅在家里不出门,吃很多营养物,这些因素导致大部分中学生体质偏胖,他们觉得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更多是疲劳,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身体的不适感。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时间很紧迫,认为体育运动浪费时间,也不愿意通过运动释放压力。这样一来部分中学生的压力憋在心里,容易导致一些心理疾病。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下,中学生吃的多,学习压力繁重,又不运动,导致其出现一些老龄化和慢性疾病[1]。中学生自身不爱运动,而有的中学对于体育课也不是很重视,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成绩很好,但是身体素质很差的情况。
二、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
中学生体育课程本就应该是趣味化的、是丰富化的,但是在现阶段,体育却常常被师生忽视甚至是无视,如此不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要重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并参与体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提升课堂效率,实现教学全方位结构
好的课程教育需要一个全方位的、有效的教学模式。终身体育意识的引用,有利于打造更高效率、高质量的中学生体育课堂,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要优化授课思维,改善中学体育课堂的主体,让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策略
(一)从教学环境出发,培养中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学生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理解和吸收,而这其中最直观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就要属教学环境了。环境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媒介。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中学生更好地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和运动习惯,能够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更高效率更有质量的展开[2]。例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重新对体育和其他学科进行资源配置,加重体育的占比,以便于中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体育,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探索体育精神。我们还应在考试中进一步加大体育这一课程的配比,从而能够引起学生对于体育更高层次的重视。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增大中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终身体育的认识。
(二)从教学方式出发,激发中学生对终身体育的兴趣
1.除体育教学内容外,加入其他符合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
学校应改变传统的体育运动模式,在体育课堂上增添一些新的、有趣的并且符合当今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活动,让运动看起来更加时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终身体育意识,还能有效吸引他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例如,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平板支撑训练时,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决定学生训练时间的长短,这样训练时间从短到长,训练难度也逐步增加,学生慢慢地会在训练中找到自信,从而产生对运动的兴趣。
2.除了必修体育活动项目,加入选修活动项目,以供学生选择
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育知识教学获得的,为了在中学阶段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办法和资源,加深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全面了解和学习[3]。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知识后,就会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且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的锻炼。通过开设体育选修项目,能提高学生对自己没有接触过或者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学生主观意识上的改变,进一步促进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例如,在日常体育课上除了体育教学内容以外,可增添篮球、羽毛球、瑜伽等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教师不强迫学生,一切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情况下,会发现体育活动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运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去锻炼去运动。这样,从主观意识上,中学生更愿意去运动,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3.吸引中学生视线,改变课堂主体,打造多元化课堂
在很多中学生的潜意识里,都会对体育存在误区,认为体育仅仅是中学众多课程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体育的存在感很弱,也很容易被中学生忽视甚至是无视。因此,要想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机械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一门需要必修的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运动项目,还是一种艺术,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中学生变成体育课堂的主体,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打造多元化课堂,让中学体育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在教师讲解体育中关于排球的理论知识时,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下奥运会上激动人心的中国女排视频。采用这样的方法能激发中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4.丰富课堂模式,巧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趣味化课堂
体育教学方式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可以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法,学校和家长相互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还能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让学生的体育意识更好地形成[4]。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体育项目进行分组,然后开展体育知识竞赛。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在旁边注意观察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并在竞赛结束后对其做出总结,使中学生在真实实践中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
(三)从运动技能出发,强化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锻炼是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有力途径,而运动技能是中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的有效推动力[5]。教师要让学生充分领会并应用各项运动技能,从而实现对多种运动项目的掌握。精湛的运动技能、丰富的运动项目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在各种运动中体会到参加体育活动的快乐。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中学生的观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四)从师生关系出发,加深中学生对终身体育的领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率中学生课堂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中学生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原动力。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关系,然后以自身为中心,严于律己、树立榜样的力量。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的同时,要先对自身有所约束[6]。如此一来,在教师的影响和帮助之下,能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感受到终身体育教学的精神。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做活动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充分发挥“良师益友”的作用,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了解体育的实质,在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同时,渗透终身体育的观念。
四、结语
中学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中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体育能力,促进中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这也体现出了体育教学的作用。教师要坚持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对学生的实践和文化教育,同时增强学生体能,使中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进而提高其社会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苏景生.浅析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当代体育科技,2016(28):102.
[2]王连弹.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8):115.
[3]谌新伟.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6(10):41.
[4]王东霞.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7(6):65.
[5]陈永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28):86.
[6]松原,谷占峰.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策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