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14年以来,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引领了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振兴本科教育,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是高校提升服务社会文化教育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六卓越一拔尖”;学前教育;核心素养
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再次把教师培养列入卓越人才计划。这对于全面深化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核心素养具有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计划和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我们认为,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基于幼儿教师视野来研究,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为高校幼儿教师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是卓越幼儿教师计划2.0得以有效贯彻的基本路径。
一、了解和热爱幼儿,能够和幼儿有效互动,促进幼儿学习
(一)充分关爱和了解幼儿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教师教育类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充分研读部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指导性文件,有目的的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平等对待每个幼儿,要怀有宽容之心,以免造成幼儿恐惧和消极对抗的情绪。要善于发现幼儿异常的情绪变化,能运用教育智慧帮助幼儿摆脱不良情绪,重新融入集体。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多多鼓励他们,用微笑面对他们,经常拥抱爱抚他们,这样能消除他们紧张的心理,敞开他们的心扉。
(二)与幼儿充分互动和沟通
瑞吉欧说:“儿童有100种语言。”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这100种语言,而不是剥夺其中的99种。只要和幼儿在一起,就要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乐于和他们交流,并要尝试把自己当成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小班幼儿刚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集体环境中,教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对一些幼儿爆发出来的强烈情绪,要学着读懂他们内心的焦虑,及时安抚并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稳定他们的情绪,并通过观察幼儿的动作表情来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互动,从而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一)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一个突出特征。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相信幼儿是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有自主活动、独立活动和充分活动的能力,具有充分、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关注幼儿活动中的需要,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应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实习指导中发现,很多实习生总是喜欢牢牢控制幼儿的一举一动,担心幼儿不会做,做不好,以成人的要求作为标准,剥夺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实我们只要懂得适度放手,相信幼儿,摒弃包办代劳,让他们在一定空间内自由发展、大胆表现,充分展示幼儿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牢记“一日活动皆课程”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都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对幼儿过度地服务,对幼儿的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导致许多幼儿四肢不勤,生存的独立性和生活的智慧严重缺乏,一旦离开父母和教师就无所适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中不能按部就班,不能依靠预设性教案来传授幼儿知识,不能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经验,这是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
在和幼儿一起时,幼儿的生活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珍视幼儿一日生活的独特价值,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灵活、创造性地对幼儿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自己的世界,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不断探索。我们要放手给幼儿自主游戏,树立幼儿我的游戏我做主的理念。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认识到游戏活动是幼儿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游戏是自由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我们要营造一种轻松安全的氛围,让幼儿得到快乐愉悦的情绪体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最大的空间,让他们每一天都能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
三、能够根据五大领域课程和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认真学懂弄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解掌握纲要精神,善于领会纲要中的教育理念;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年龄段特点进行分析和学习;钻研五大领域之间的联系,整合各领域的内容,结合一定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班级所有幼儿开展教育活动,形成学习共同体。如此才能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要善于利用课件、视频、PPT等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多翻阅幼儿教育方面的杂志,书籍,关注幼教专家论坛,反复观看名师的公开课视频,帮助自己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四、具备基本的带班技巧,熟练运用各项专业技能,做到一专多能
(一)培养基本的带班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刚进入岗位时,需要有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老教师与她结对子,发挥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业务模仿—经验传递—专业对话的良好风气,让其带班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比如晨间接待、户外游戏、入厕洗手、喝水、中午餐点、睡觉穿衣叠被等零碎时间段的组织,过渡环节和日常常规的建立等等都需要有序开展,新教师在这些小的环节上稍有疏忽,一些小事故和意外就很容易发生。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头痛生病等情况,新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和身体反应。如异物塞进口鼻耳、硬物卡喉咙、流鼻血、癫痫、惊厥、抽搐、外伤、毒虫叮咬等急救常识要牢记于心,必要时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
(二)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是专业技能多面手。弹琴、唱歌、舞蹈、绘画、手工、讲故事、硬笔书法、写作等,样样均要能上手。在这些技能里面应该有1-2项特长,作为新教师在幼教岗位上如果能露一手自己的长处,幼儿肯定会崇拜新教师,能很主动地亲近教师,愿意听从教师的要求。教师优美的歌声能让幼儿安静倾听,教师形象生动的简笔画或手工作品能教会幼儿自己根据图示整理图书玩具、发碗筷、做值日的规则。
五、有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不仅应对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予以重视,还应该具有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这是新时代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动手动脑,根据节日、季节或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来和幼儿共同探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和支持幼儿参与环境的构思、设计和创设。还必须以幼儿为主,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利用生活、家庭、社区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多视角的物质环境。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不仅要会进行主题墙布置、常见活动区域的创设,还包括各个不同区域自制材料的投放,还要自制教学玩具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特别是通过支持性环境促进幼儿探究性游戏的开展。
六、终身学习,勤于反思,做研究型幼儿教师
教师的素质,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得来的。由于知识增加的速度和更新的速度加快,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变化,一个人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在教育上取得成绩。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经历,但如果没有反思的过程,是很难将这些经历转化为自身发展的。科学研究是提升教职工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而对幼儿教师来说,科学研究不是那些论文、报告,而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反思。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它既是教师个人对教学技巧、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整个幼儿园的团队之间知识的共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相关培训,多阅读、搜集教育资料,积累对自己有帮助的教学实践方法。网络学习也是新教师重要的学习方式。只有不断学习,勤于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朱燕.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
[2]宋丽博.STEM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