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可能会牵扯班主任的大量精力,也是影响班级稳定的因素,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和转化,需要班主任智慧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推进班集体建设。本文从赏识教育,用爱沟通、耐心引导,互助互学、严爱有度,恰如其分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严慈相济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渡阶段,也是中学生活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较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随着身体发育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但是在成熟思维和理性思维上是非常欠缺的,再加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久而久之,可能会成为班级中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班主任管好班级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班主任被称为是学校中最小的“主任”,但是却是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角色,班级事无巨细都要负责。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初中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从班级管理的真实案例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班级管理方法,下面结合班级管理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一、赏识教育,用爱沟通
教育本身是人与人之间的影响,需要用爱和真心去浇灌,所以我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对此著名教育家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要用爱和信任的眼光对待学生,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赏识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需要用爱去把握。没有爱作为支撑的赏识教育只是浮于形式的夸耀,因此,教育应该从爱学生开始,对于问题学生转化更是如此。实际上,每一名学生都有上进心,都希望改变自己,而问题学生因为问题总是得不到有效解决往往会使老师对其失去信心,对他们的爱和关注也会逐渐减少。这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可能会自我放弃,甚至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做出更多出格的事情,实际上他们缺乏的就是教师的爱和关注。
所以,在问题学生转化工作中,浓浓的爱和真诚的赏识应是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在这一教育契机中蕴涵着老师对他的爱。爱是教育的基础,赏识是一种爱的升华,是内心深处对别人某些个性特性的情感体验与倾斜,只有有了爱,老师才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对于问题学生,如果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优点,那么表扬不足,批评有余也就不足为奇。然而,后进生心理因素比较复杂,长期落后的境地使其形成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如果老师能克服“成见”,多加鼓励、表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著名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问题学生也是如此,被肯定意味着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尊严,也无形中树立了威信,换来同学的另眼相看,换来对他们的尊重。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问题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以赞美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过,那些出了问题的孩子,绝不是因为孩子不懂事,恰恰相反,他们比那些看起来优秀的孩子更敏感,自尊心更强,神经更脆弱,由于他们偶尔犯错后被不公正地对待,造成了他们的自暴自弃,缺少理性和自我约束力,最后造成了他们不计后果地放纵自己。针对学生表现的种种问题,教师要从爱出发,以爱入手,
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之处,多鼓励少批评。教师要用真心和耐心去关注他们,接近它们,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抵触情绪,用爱心去融化他们的“心理防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到进步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耐心引导,互助互学
问题学生自身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多种因素相关,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失效是重要原因,很多问题学生的家长不能够很好地监督管理孩子,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因此问题学生的学习也是个老大难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默契配合,课上关注学生的每一次举手回答问题,坐姿是否标准;课下关注他们每一次书写的进步,作业质量的提高,并及时加以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的信心。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发动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与问题学生结为互助组,学习上的难题可以及时解决。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问题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长处,例如讲义气、热情、热爱劳动、有正义感等,我们要结合初中生成长规律,用耐心去引导他们。问题学生需要外界积极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发动周围的同学对其予以关心和帮助,用周围的正能量去感染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针对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调动各方面教育因素,特别是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积极联系家长,共同寻找帮助学生改正问题的途径,同时加强监管和引导,形成教育合力。
很多问题学生之所以总是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与其学习上没有动力或者学习能力差有一定的联系。班主任要积极地和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和他们一起制定符合自己努力方向和能力所及的学习目标,并且在过程中观察和指导。对于成绩较弱的同学,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明确教育引导方向。首先,我们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品格教育,要把“成人”和“成才”二者结合起来,学生品格的问题解决了,学习的潜能才可能被更好地挖掘。其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一些问题学生也想学,但是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慢慢地打击了其学习的信心,他们只能是寻找其他途径来发泄,很容易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然而他们一旦在学习上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的专注度就会提升,就会慢慢地由消极转为积极。最后,就是必要的关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关心,所以要把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力量发动起来,提供助力促其成长。
三、严爱有度,恰如其分
爱学生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要严格要求,但一定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爱。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升华。不讲原则的爱就是放纵,容易使学生为所欲为,没有规矩。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好“严与爱的尺度”,科学施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严格要求要有原则,要有尺度,严格过度不讲分寸就会变成苛求。应当严而有格、严而有理、严中有爱、严中有德,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不能把学生当作监管对象,更不要简单粗暴地去处理学生的过错,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对待学生的错误,班主任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了解情况,教诲、引导、帮助他们。
目前,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旦出现教育不合理现象容易给学校和教师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严格遵守教育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来严格要求和管理问题学生,特别是要重视思想教育和引导。对于问题不回避,但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本着“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原则开展工作,只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容易帮助学生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问题学生的问题多严重,班主任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监管对象,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不能只是粗暴地批评和惩罚。“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因此,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为前提,做到严有尺度。教师要把握严格的程度,过度的严格容易失去合理性,不但不能对学生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他们反感、畏惧。而一味地爱,不讲原则,就会变成放纵,容易使学生为所欲为,没有规矩。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好“严与爱的尺度”,科学施爱。
当然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问题学生改变或者转化起来太困难,甚至怎么做都没有效果,这时切勿轻言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可能就会失去转变的机会。我们可以动员其他力量也加入到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和转化中来,特别是和这些学生关系密切的任课教师,这样从多种角度下手可能效果会事半功倍。对于学生出现的经常性问题,老师要坚持原则,同学生一起制定应遵循的基本规则,既能够让学生接受,又能达到帮助其改变错误的目的,这样就能够慢慢地帮助其取得进步。
转化问题学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任课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真心和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尊严留给学生,用真心去容纳每个学生,特别是容纳问题学生,容纳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并给予失意、困境中的学生切实的帮扶,给予他们前进和向上的力量。
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容易,但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窍门———严慈相济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因此,我认为班主任要当好良师、益友、严父的角色,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用理去说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学生的转化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韦丽湘.朽木也可雕——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J].小学教学参考,2010(5).
[2]迟文翠.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
[3]聂金莲.让爱为你导航———谈转化后进生,缩小两极分化[J].新课程(下),2010(9).
[4]廖干,朱凤英.转化后进生必须做到“三心二意”[J].广西教育,2005(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