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堂安全感不足会让课堂教学活动难以有序开展,致使很多教学遗憾的产生,这也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方案准备过程中未意识到的问题。心理安全是人最为基本的需求,针对学生课堂安全感进行关注,符合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相关要求,传统形式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把学生当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未认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安全感比较弱,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学校会让其感到羞辱与威胁,其被嘲笑和折磨,是其感到无能为力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安全感的欠缺现象广泛存在,基于此,文中探析小学生课堂安全感的关键性,并且探究提升课堂安全感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教学行为;小学生;课堂安全感
良好的课堂安全感需要对应的物质环境,更需要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课堂教学更加信任,产生踏实的安全感,才能够将学习活动完成得更好。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身心愉悦,产生安全感,要从教学行为进行着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一、课堂安全感
课堂安全感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安全感受,其是一种情感,其会对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成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认同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通常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积极进行探析与思索,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堂安全感,会有这样的体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疑惑等,同时表达出来的观点非常明确。面对课堂教学中缺少安全感的学生,其通常就会害怕同教师进行互动,害怕发言,不愿意参加小组合作学习,一旦听到下课的铃声整个人如释重负一般。基于此,能够发现课堂安全感对于学生的内心、教师、教学来讲都是极为关键的。
二、影响小学生课堂安全感的原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但是这样的学习目标对于整个班级学生来讲并不适用于每个学生。针对学习吃力的学生而言,在对学习任务、目标进行完成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次失败和教师的给予的压力,都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无助感。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
教室环境布置会对学生的课堂安全感产生影响,布置教室的时候,教室与走廊、桌椅等都会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名言名语。并不是说这样的布置方式不好,可是这样的教室环境会让学生产生压力,犹如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压抑与紧张的学习环境。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会对学生的课堂安全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不合理的惩罚方式,比如对学生进行嘲讽辱骂,多次对学生进行惩罚等,都会导致学生对自己产生否定的看法,甚至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对积极踊跃进行发言的学生进行提问,且未重视那些比较安静、沉默的学生,这样的提问方式会打击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其会认为教师并不在乎和关注自己,致使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回答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就像灯塔一样,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极为关键。小学生年龄偏小,并且心智尚未发展成熟,需要教师从教学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教师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未考量到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就会对学生的课堂安全感产生不良影响。
三、基于教学行为全面提升小学生课堂安全感的有效措施
教师在实际把教学中就像学生的灯塔一样,教师要对教室环境进行合理布置,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对于学生的课堂安全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小学生的年龄偏下,心理与治理方面的发展都还不成熟,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兼顾多个层面,从不同方面进行思索和掌握,用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安全感。
(一)教室环境
小学时期的教师在对教室环境进行布置的时候,基于学生课堂安全感的合理考量,可在教师墙面上张贴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作品,比如学生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手工作品,或者是学生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美好时光:外出旅游时候的魅力景色等,用明丽的色彩,让教室环境活泼起来。使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安全感,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二)教师行为
1.心态。学生在出现消极行为的时候,教室一定要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为自己很了解学生,却难以猜到学生内心当中的真实想法。如果对学生进行批评,不但无法解决问题,更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拉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要基于互相理解的心态,对学生进行关心,了解导致学生消极的真实原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缓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不安全感。
一直以来教学探究活动的实际开展都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别来实施的,针对现代我国教学状况而言,很多学校其实都没有达到小班教学的相关要求,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行有效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安全感。
2.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其性格、能力等都是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得太高、学习任务太多都会导致学生的不安全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并且基于此为学生设定不同高度的教学目标,同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督促和学习。
提问通常是日常教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式,教师通常需要基于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索,考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且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提问的时间、机会、难易程度等。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对提问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进行创新优化,对整个提问教学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掌握,以免给学生造成不安全的感受。
教师在应用提问教学方式的时候,要对提问环节进行有效完善,基于评价目标对问题进行设计,尤其是在问题的难易程度方面,一定要合理设计。通常来讲,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比较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长,难度较高就可能会让学生因为无法回答而感觉到非常不安。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气和语速,避免学生难以很好地对问题进行理解而产生的不安情绪。教师可综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十足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兴趣,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跃度,更能够让学生获得心理层面上的满足,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安全感。
3.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工作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可是教师不能始终都用严肃的面孔去面对学生,要积极同学生建立其良好的情感,进行心灵层面上的交流,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和那些单亲、留守的学生,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发哦,让其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所有事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使用温柔的言语、肢体语言、眼神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鼓舞,让学生能够感受高课堂安全感,用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课堂教学,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所有学生予以足够的尊重,不能基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所有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人格也都是平等的,特别是在师生关系的构建当中。成绩不佳的学生未必付出的努力不多,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成绩不佳的学生进行多多关爱,所有学生都是班级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是教师实际教学要面对的对象,教师要对其心理进行有效保护。
4.实际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会有想要积极回答并且获得教师认可和赞扬的心理。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或者学习完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不管学生获得的进步有多么微小,也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只要学生做了努力,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这样能够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发,同时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等也会更容易接受。教师一定不可以使用讽刺性语言去对待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心智也不成熟,这个时候通常都比较好胜,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进行有效保护。
5.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像是一面镜子,学生会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学生的课堂安全感也会在教师的评价中展现出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耐心而客观。绝大多数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够充足,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会比较急躁,不允许学生出现斑点错误,语言也非常犀利,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而焦躁的情绪,学生会惧怕教师,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客观。教师基于学生的行为进行客观点评,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学生的成绩、性格、心理、行为习惯等都是不同的。教师一定要用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对其进行评价,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关怀。在实际教学中要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缺点,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对学生接受评价意见的心态、能力等进行了解,基于客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注意措辞,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师指出的不足之处。
四、结语
良好的课堂安全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能够让其摆脱传统一言堂形式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学习,让学生积极思索和探究,勇于将自己内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安全感,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芳.国内近 20 年课堂安全感研究述评[J].教学研究,2018(5).
[2]王建英.课堂安全感,让智慧萌发水到渠成[J].华夏教师,20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