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整完成学习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可针对我国目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策略;农村初中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主动调整,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我国当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状况来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活动与思考时间较少,自主学习的时间也不足,导致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原因,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够及时消化理解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不愿意主动思考,教师交什么就学什么,不愿意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开拓与发挥。
(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年纪较小,心智不成熟,无法把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等同于浪费时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且教师一味的讲解,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自己不会主动思考,束缚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三)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想让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以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缺乏对学生的了解,题目难度过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引导,也不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差强人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 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与学法指导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图画类的情境例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情景图,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与学习,发现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对人教版运算定律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从图中搜集数学信息,确定题目的条件与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能够发现两种知识之间的练习,并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想要学习、利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学会了新的知识,突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整个过程,并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自主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并解决问题。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发生的现象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再从数学的角度利用学习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学习与应用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而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学习意愿,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设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推动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琴.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J].学周刊,2019(2).
[2]钟权.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