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语文教师也是一种挑战。能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教师是关键所在。因此,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几个小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情怀;素质提升
现如今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学校把大量精力放在升学率上,对初中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关注不够,且有重智轻德之风气。教师注重讲解知识点,推崇题海战术,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堂单调乏味,学生没有激情,失去灵气,更缺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更要重视对初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合理把握教材中的人文理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做好课堂的主人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培养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水平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不是只有知识的传承是重要的,还要有新的血液来注入这个社会,要进行创新、思考。有道德,能够进行自我身心的净化,拥有较好的人格魅力,更要有文化的厚积薄发,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更要让学生具备优良的品质。
初中生还在成长阶段,眼界和认知水平不高,不能独自理解体会人文思想和精神,需要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因此提升教师本身的科学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更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道德品质,进而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
二、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如今属于信息社会,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屡见不鲜,方便随时随地查阅了解新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一些专题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题目,给学生布置业余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些专题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完整的活动计划,活动实施过程和活动总结。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请教他人,学生和他人切磋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这些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形成乐于创新的思维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用心思考,自由交流,发现新的问题,共同答疑解惑,激发学习兴趣,更真实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能够明白集体力量和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人文素质环境
为了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精神世界,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一切资源营造人文素质环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首先,合理利用课前导读,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一个表演,利用自己对文章情节的感受将其演绎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做到了寓教于乐。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好的文章,每一句都是经典,学生应细细地体会每一句中的人文精神。
四、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并提高教师素养
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事物实体化,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带来更为具体的情感体会。所以,多媒体教学的利用增加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刻领悟,能更加理解文章的多层表达。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理解文
章意旨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素养和文化,具备较好的品格,得到学生的认可,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增强自身技能,提高专业水平,知识面要广博得学生好感与崇敬;第二,懂得表达自己,具有自身语言特点,让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让学生产生兴趣;第三,要培养自身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拥有丰富情感,带领学生体会文章中细腻的意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高尚情怀。
五、结语
我国民族文化经过悠久历史沉淀,经过数次革新、改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成长我们有目共睹,虽距理想教学方法有一定的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进行语文教育是让学生发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是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教师任重道远,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宽容的心、高尚的品行对学生进行“寓教于无形”的教育。语文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充实和创新,势必让当前的教育改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于福文.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2]黄怡.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现状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6(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