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依据《井巷工程》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能力为改革主线,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精炼和整合,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从各模块教学方案和课程考评方案方面开展了《井巷工程》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也阐述了实现模块化教学的保障条件,为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井巷工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许浪,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井巷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59):91-93.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为地方和周边地区培养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下,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进模块化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以便为地方和周边地区培养优质生源,更好地为地方和周边地区服务。
采矿工程专业作为本校最先建立的工科专业,是本校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重点专业,为了适应人才培养从传统的“灌输式”培养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转变,采矿工程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均在积极研讨、不断研究和探索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
《井巷工程》在采矿领域运用非常广泛,[1]在模块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井巷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2]作为采矿工程的专业主干课之一,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
一《井巷工程》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过度追求教育体系的完整性,范围广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3]要建立新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必须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
(一)教学目标
《井巷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岩石的爆破理论;理解并掌握包括以岩石巷道为主的各类巷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井巷施工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组织巷道施工的能力,了解常用机械、设备、器材的基本性能;对巷道、交岔点等单位工程能够进行施工图的设计或工程验算。
(二)教学内容
传统的《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大纲共设置十个章节和一个岩石力学实验内容。第一章主要讲解演示的性质及其工程分级。第二章为钻眼爆破。第三章为巷道断面设计。第四章为岩巷施工。第五章为煤层巷道施工。第六章是巷道支护。第七章是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第八章是硐室与交岔点的设计与施工。第九章是斜井与上下山施工。第十章为特殊条件下的巷道施工。最后是岩石力学实验及巷道施工模型演示。
基于《井巷工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授课以理论灌输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组织形式固定化、一律化,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低,易疲劳,吸收效果差。[4]
《井巷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课程,传统的教学将各知识点分别讲授,没有讲授某一施工项目的完整施工过程,存在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二 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井巷工程》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我们应引入模块化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根据模块化教学理念,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重点在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炼及模块划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块化内容调整,从而改良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
(一)精炼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模块
1.精炼教学内容
根据“模块化”的教学目标,应对现行的《井巷工程》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具体是将《井巷工程》与《矿山岩体力学》、《煤矿开采学》等课程涉及的重叠部分知识点提炼出来,将《井巷工程》与《爆破工程》课程涉及的重叠部分知识点提炼出来,在教学中重新安排相应的岩石力学专任教师和爆破工程专任教师进行授课。将有关井巷施工的知识点以某条巷道的完整施工过程为主导重新整合,形成基于“井巷实际工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2.划分教学模块
《井巷工程》课程内容精炼整合后,将其划分为三大模块,即煤岩体破碎模块;巷道支护模块;井巷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
构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课程知识如图1所示。
图1《井巷工程》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

(二)基于模块化的教学开展
鉴于《井巷工程》极强的实践性,《井巷工程》应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能力为改革主线,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考评,提出互动式的“基于煤矿井巷工程实际”的各模块教学开展方案。
1.煤岩体破碎模块教学方案
煤岩体破碎模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岩巷、煤巷、半煤岩巷钻眼爆破及机械化掘进,井筒及硐室开凿。为了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该模块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案,具体方案见表1。
2.巷道支护模块教学方案
巷道支护模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及回采巷道的支护,该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井巷支护材料、支护方式和支护工艺的核心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该模块采用“实训室互动讲授+开展学术报告”的教学方案,具体方案见表2。
3.井巷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教学方案
井巷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教学内容主要是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该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巷道施工作业方法、工序安排、循环图表、劳动组织与管理制度的核心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同能力,该模块采用“课堂讲授+分组实践”的教学方案,具体方案见表3。
(三)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
考核评价是引导师生的指挥棒,多数学生总是在现行的评价体系引导下寻求“成绩”,而不是“成效”。[5]为了达到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考核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结果。依托本校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的模拟矿井及实习实训基地,提出“理论考核+课程实践”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并提高学生实践环节的成绩比,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6]具体考核方案见表4。
三 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的保障条件
为了保障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条件,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保障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模块化教学改革中,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尤为重要。鉴于《井巷工程》课程极强的实践性,高校应重视本课程教师现场实践能力的培养,正确引导授课教师加强个人实践能力的学习,鼓励授课教师到矿山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个人现场经验,了解行业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提高授课教师在模块化教学中的教学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聘请或吸收企业优秀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或专任教师,给学生讲授现场实践经验和行业先进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素质,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一线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达到模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确保各模块都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学生不断具备本专业技能所必需的理论和技能,为学生以后上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凸显。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块化教学理念的《井巷工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只有在《井巷工程》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课程考评方案上进行改革,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达到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地方及周边地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如林.《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2002(5):73-74.
[2]东兆星,吴仕良.《井巷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3]付敏.大学物理模块化教学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40-141.
[4]宗琦.浅谈爆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9(S1):146-148.
[5]赵宁.信息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6-19.
[6]朱闪闪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力安全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1):172-1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