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8 10:23: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线上视频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我国本科教学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满足现阶段输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探究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致力于探索、构建促进我国本科教学发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型。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成果导向;跨校选课;翻转课堂;三合一模型

本文引用格式:冯瑞琳,等.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3):237-239.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要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年来一直作为理论知识机械的接受者,在应用创新层次发挥不明显。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基于此,教育学者通过分析网络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冲突与优势,逐渐在教学模式中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这一概念,该模式是对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重新定位,着重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混合式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仍然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充分重视、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为例,该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较多,但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侧重于知识点的讲解和固有学习方法的灌输,缺乏解决实际应用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所谓“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传统授课方式与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结合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互联网信息化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学习所受到的资源、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近几年,这一模式逐渐在高校内被广泛重视、应用。李克东将混合式学习设计过程进一步划分,包括确定混合式学习目标、确定预期绩效等八个主要步骤。也有多位学者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以某一种教学手段或某一个开放课程平台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SPOC、MOOC等的混合式教学理论。

        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步,为其在本科教学中的实施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值得深究和重点完善之处。简单对此进行分析,例如学生机械观看在线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缺乏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为教学改革朝着重视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方向发展。李志义在成果导向教学设计中提出反向设计6步法,也就是从培养目标分析入手逐步设计教学过程,以适应当下人才需求的大环境。

\

 
(二)教学方法概述

      混合式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多样,根据课程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跨校选课

       在2018年,辽宁省由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6所沈北高校组成的教学联盟正式成立,教学联盟将提供包括跨校修读通识课程、跨校修读选修课程、跨校修读辅修专业的学习形式。跨校选课是一个为广大学子提供省内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技术平台,共享在线课程资源、管理和维护学生学习活动的进程。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目前已经上线超过300门的精品开放课程,持续不断地为省内各大高校的学生提供“自主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与技术支持。跨校选课充分发挥各校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将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缓解教育资源不均等的压力,促进高校间协同发展。

2.翻转课堂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教师提出,他们认为课堂上应该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脱离出来,课堂的灵活性显著提高。翻转课堂的实施基础是利用开放课程,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课堂预习和掌握基本概念信息,课后可以随时反复观看课程教学,复习检测学习情况十分方便快捷,课堂上将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个人实践操作、教师答疑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得课程学习更加完善和高效,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

3.成果导向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实质上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展开教学过程,这一理念在1994年由美国学者Spady提出OBE(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制订培养目标、控制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成果,是当下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成果导向削弱了对成绩的重视程度,改变了传统的成绩证明学习效果的思维模式。这一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体现了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对成果评价时将摒弃传统的考核方式,重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在OBE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科设计成果培养型的教学方案,以成果导向激励学生,挖掘、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将更加明确,教学方案将以成果为参考进行定制。以OBE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体现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三“三合一”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三合一”教学模式是将跨校选课、翻转课堂、成果导向结合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三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考核评价四个阶段。

(一)课前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跨校选课平台与建课方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在跨校选课平台上发布本次学习的讨论内容和疑难点以辅助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前需要对本课程最终的成果作业作出相应的规定,学生可以在学习课程之前确定成果作业的大概方向。学生通过在线观看跨校选课平台上的视频可以对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学习,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多次观看线上课程,实现对知识的巩固。跨校选课将实现远程实时和非实时的双向交互式交流互动,学生在在线观看教学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发表对课程的意见和问题,教师可随时查看并回应。学生在平台上参与课程讨论并将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跨校选课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将作为成绩判定的一部分。

(二)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教师答疑、小组讨论与个人实践的环节。学生自由分组展开课程知识的讨论,讨论结束后进行成果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教师随时进行指导和答疑。在课堂上教师分配实验问题与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问题进行讨论与实践,学生可以选择PPT、演讲、视频制作等形式进行实践作业的展示,充分实现学生的自我展示。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中阶段,学生还需要对本课程成果设计有明确的规划,提前完成个人预期成果书面报告,此报告将于期末成果进行对比,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

 
(三)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学生将采用成果导向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计划按照课程内容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进行成果设计。学生不断完善对成果的设计,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回看教学视频,与本校教师和建课方教师进行线上交流。这一阶段是学生表述能力、实践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的综合培养。

(四)考核评价阶段

       考核评价阶段是对前文所述的课前、课后、课中表现进行综合考量。每学期期末在课程结束后举行专业内的程序设计大赛,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成绩比重划分中,在跨校选课平台上观看视频、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成绩等一系列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活动占总成绩的20%,线下课堂表现与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成果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试卷的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程序设计大赛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在成果作业评分阶段特别重视学生个人预期与最终预期之间的差异,摆脱传统教学固有的“标准化”的状况,强调个性化、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考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也从某种方面上刺激学生主动学习。
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关注教育的成果上,成果导向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围绕着成果展开学习,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更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显著提高,是新知识和旧知识不断交叉巩固的过程。

四“三合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一)“三合一”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


         应用“三合一”混合式教学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在课前阶段,利用辽宁省本科跨校选课平台,使用东北大学高克宁老师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师在开课之前对本课程的成果作业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系统做出大概的功能要求,具体包括内容输入输出、循环判断、条件查询等功能。学生根据以上要求独立设计成果作业。利用跨校选课平台上的开放课程随时随地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进行答疑解惑,在线完成单元测试。学生起到主导作用,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要完成的最终成果,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答疑解惑。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不断完善成果作业的设计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课程结束后,根据跨校选课平台的学习情况、平时出勤表现、期末考试成绩、成果作业展示、程序设计大赛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考核。

(二)应用效果

        应用该模式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情况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201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图书馆学采用简单的传统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在程序大赛中和笔试成绩的优秀人数来看,信管专业的学生表现较好。“三合一”模式激发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成果需求完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理论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改变了以往“纸上谈兵”的情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三合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明确,学生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显著提高,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传统的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应用知识,以成果导向为基础进行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目标,这才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重中之重。利用多种形式教学可以大大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跨校选课等开放课程平台,实时互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实时监控学生是否真正观看了课程;开放课程的教学形式单一化严重,学生观看课程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等等。因此调整课程讲解的形式尤为重要,不断激发学生观看视频的兴趣。除此之外,要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解决课程资源更新缓慢的问题,促进开放课程资源共享数据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程红萍.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问题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5(14):249-251+253.
[2]张振和.高职会计专业成果导向教学设计与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9,10(09):80-81.
[3]甘健侯,杨宇,赵波.创新混合教学模式,推进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改革[J].学术探索,2017(04):140-144.
[4]金一,王移芝,刘君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1):37-40+27.
[5]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41-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