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7 14:23: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素养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医学院校作为学制及教学内容都比较特殊的学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旨在促使大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聚合、管理和使用信息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信息素养内涵及重要性着手,深入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及教学现状,并结合实际对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医学院校;信息素养;信息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裴铎.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8):153-154.

       “互联网+”行动的提出让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随之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也成为每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的融入也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培养大学生从多种信息源中有效检索、评价、筛选、分析和加工信息,帮助大学生建立专业学习和职业决策的素质结构,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信息分辨和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见,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再局限于医学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而应加大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大学生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医学教育资源,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 信息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信息素养主要指能够准确判断何时何地需要信息,并快速有效获取所需信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技术及技能,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三方面。信息意识主要指信息主体的敏感度,即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汲取最新知识和技能,以便适应现代社会信息的更新速度。信息能力主要指学生在网络信息的获取、综合加工以及应用实践等方面的辨别能力。信息道德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出现的一种判断网络行为是非善恶的规范,它决定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性。

二 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在信息化时代,医学院校对信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经引起了重视,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始了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有意识、有目的地普及信息知识教育,也在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来看,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仍不够乐观,其中也表现出诸多不足与问题。

(一)信息意识淡薄,主动性差

       从实际来看,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接受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影响,并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能够借助于百度等搜索引擎解决日常问题,借助知网、万方、维普等平台查找文献,但整体的信息意识尚显薄弱,部分大学生甚至对“信息素养”概念并不清楚或者从未听说,对医学专业信息的敏感程度也较低,没有认识到掌握知识信息的重要性,无法熟练地利用掌握的信息知识到专业信息资源平台去搜集相关信息,即使有信息的需求也多停留在信息感性认识的阶段,并未形成主动搜集信息的习惯。

(二)信息能力薄弱,仍需提高

       目前,医学院校有关信息素养的教学实践仍然处于普及信息检索基本知识阶段,所进行的相关活动也大多是选修信息检索课程以及对图书馆馆藏利用的培训,所以很多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检索及其相关能力较差,仍处于被动地接受老师指导的状态,对如何选择适合的信息源、制定正确检索策略难以决断,整体的筛选、评价和分析很少,更谈不上信息的创新与开发。

(三)教学机制欠缺,有待完善

        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场馆,其中有着最大的信息储备库,但也存在着各种局限性,在作用的发挥上常常并不理想。于是,在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时,部分大学生会出现道德缺失,面对良莠不齐信息却失去了甄别能力,有的甚至会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负面的思想与行为。想要改变这些现象,必须正视教学机制的欠缺,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

 
三 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教育尝试。

(一)更新思想观念,制定培养目标

         鉴于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片面乃至错误的观念已经对其信息素养的培养形成了极大的阻力,更新思想观念,重新制定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学会使用先进的信息科学的观念去面对和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灵活的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思维的转变,帮助他们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尝试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操作,真正实现从新的角度审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其次,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信息素养要求大学生能有效并高效地获取信息,同时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将其整合入现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理念中。在当前的医学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必须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切实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并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评价、利用和遵守信息道德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总体评价。

(二)合理进行课程安排,构建教学体系

        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不同的信息素养需求设置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学体系。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为主,借助计算机基础课程、图书馆新生入馆讲座以及法律基础等课程引导大学生正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我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试行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交互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切实感受到计算机在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我校还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加入Office高级应用的相关知识和实用案例,让学生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其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医学院校应注重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将信息伦理意识、信息伦理知识、信息伦理情感等渗透到思想修养、医学伦理学、就业指导及专业学科中,也可以将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等方面的内容融入法律基础课程中,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

(三)联合培养模式,探索实践路径

        为了激发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情趣,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结合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探索实践,让大学生掌握新的操作信息的技能,提升信息素质。首先,教师与图书馆分工合作。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服务中心,馆藏资源丰富、网络设施先进,可以作为开展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另外,医学专业信息检索课程主要由专业教师完成,他们也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指导。因此,可以将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共同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图书馆设施设备,发挥资源优势,再结合教师的专业指导,让大学生接受信息文化的熏陶,培养信息意识。其次,学校与附属医院联合。想要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提升,学校可与附属医院联合进行大学生医学信息素养培养。再次,与大学生社团合作。大学生读书会、学生会等社团组织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有效途径,院校及教师应结合实际促成合作,或者组织相关的信息检索比赛或者开展相关的专题培训,让大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升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

(四)借助媒体工具,开展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了信息素养教育以新的舞台,摆脱了传统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束缚,只要依靠互联网、手机等多种媒介便可轻松开展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如MOOC、微信等非正式学习平台就可以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极大的便利。以MOOC教学为例,相关教师可以成立教学团队,加强学科协同合作,共同制作信息素养相关的MOOC教程,让协同合作、混合式教育、趣味化等特点助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

 
四 结语

       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给医学院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也让信息素养的培养变得格外重要。想要充分发挥教学实效,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对信息素养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的对策研究与实践,让大学生的信息技能进一步强化,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玉霞.医学院校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9):163-164.
[2]胡树煜,张筠莉.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与实践[J].前沿,2015(10):64-66.
[3]陈双,王天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PBL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36):259-260.
[4]王婷.医学院校两种嵌入式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2015(24):22-23.
[5]王爽,蒋大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7):277-2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