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7 11:49: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现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转变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素材,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师资队伍的解决策略,从而实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王启松.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203-20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已经不能离开网络,从而使新媒体的教育优势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新媒体革命的浪潮冲击我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创新要求。高校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力量,而新媒体网络环境存在一定混乱性,容易引发大学生思想的偏差,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相应的时代使命感。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需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困境,抓住思政教育发展机会,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1]。

一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创新意义
 
         高校借助新媒体背景,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模式与教育渠道。教师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抵销面对面的交流的拘束,引导大学生畅所欲言,实现教师更好的倾听。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能够提高教育实效性,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当前热门话题,借助新媒体优势关注事态变化,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好奇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平等,师生情感更紧密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二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创新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


        现有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是教师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参与地位,主客体关系比较明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灌输式教学。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还需要是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参与者,但是新媒体环境中的虚拟与现实界限不清晰,传统教育制度模式不进行改革,无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难度的增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理论灌输,侧重讲解逻辑性知识点与系统化理论观点,教师在课堂照本宣科,使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枯燥乏味,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不良课堂状态。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的平等重视,忽视学生个性需求,使学生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能动主体。

(二)教学内容滞后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教育的创新,需要对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比较缓慢并且存在重复的问题进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内容更新比较缓慢,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现实情况与时代感缺乏一定的认识,认识程度趋于理想与表面化。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有所创新,但是教学内容仍在追赶时代的步伐,旨在缩短与时代需求的差距。高校现有教育设置课程目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况与社会现实的差距比较,课堂较多枯燥理论的内容灌输,重视方向性的同时未完全的考虑到可行性。与大学生进步相关的教学内容,还未全部被有效融入课堂,致使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接触过的理论存在重复,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对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

 
(三)教师素质待提

        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当着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具有一定权威性。在新媒体背景下,现有高校思想政治课堂设计比较单向性,由于信息传播更加多向与泛化,高校学生可以获取课堂外更丰富、更全面、更具有趣味性的思想政治学习资源,使学生不再满足于只在课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与素材。而现有部分教师的素质不能符合时代教育需求的问题,导致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在对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偏离。当课堂教学信息与新媒体信息不吻合时,学生则更倾向于去接受新媒体信息,因此,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需要提高,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提升思想政治课堂学习的兴趣与依赖性,从而为教学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模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需要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利用新媒体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例如,提升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目标的明确认知,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加班人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专业技巧进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借助新媒体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素养与优秀的品质。高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利用多媒体思维的优势,更新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教学工作中困难的解决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顺应信息化发展,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充分融合,研究思想政治教学规律,转变教学观念。比如,在课堂上引入微信公众号的互动、作业、文字、图片推送与考核等新媒体平台相关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自身兴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从而完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前提条件[2]。

(二)创新教育素材,丰富教育内容

        高校教育素材的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大学生特征与新媒体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渠道,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例如,面对部分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教师需要借助新媒体获取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育内容的同时,教会学生宽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高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师以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进行举例,在课堂播放相关视频,展现我国军人英武与祖国军事力量的强大、武器的先进,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民族骄傲,吸引学生借助新媒体关注国家政治事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精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社会热点与新媒体资源,从而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与相关学习资源[3]。

(三)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师资队伍

        新媒体本身具有一定技术性,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相关专业操作技能,能够做到熟练使用并实现有效创新,才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潮流,使新媒体占领教育领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素质,建设具备新媒体媒介素养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高校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化,借助手机与互联网等新媒体载体,提升教师媒介素养与学生思想素养[4]。例如,高校可以为思想政治教师开展相关培训,举办新媒体学习交流分享会,引导教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功案例,鼓励教师尝试新媒体联合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作用。在思想教育工作中,高校需要保证教师能够会基本的文字编辑与处理,引导教师学习新媒体技术,对于信息发布、互动、交流沟通能够熟练掌握,使教师成为学生联系新媒体的枢纽,做到新媒体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专业化。高校建设新媒体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师团队,有利于自身新媒体思想政治教学平台的搭建,帮助教师实现跟紧社会潮流的思政理论知识讲授,坚定教师教育的方向与立场,使教师与学生实现在线式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5]。

\

 
四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部门十分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新媒体融入大学生学习环境的过程中,需要高校教师有效运用新媒体力量,借助新媒体工具,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高校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等方式,实现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作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素养的同时,更好的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成为社会、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祥.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2):94-99+112.
[2]林莉,徐宝星.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418.
[3]李艺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3):106-107.
[4]何海明,付尚.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2):92-93.
[5]张东海.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策探析[J].黑河学刊,2019(01):171-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