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以长春市农业学校园林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7 11:01: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可以改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本文在对园林专业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构建了“双主体”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立双导师制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标准的考核评价方式,旨在推进园林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与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园林;培养模式;工学结合

本文引用格式:孙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以长春市农业学校园林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2):22-24.

        长春市农业学校园林专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长教职字[2015]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园林专业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探索与实践。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1]。现代学徒制作为传统学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是以学生(学徒)的综合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校、企业合作为基础,以项目实施或工作任务为核心,以教师、师傅联合深入指导为支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 园林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园林绿化行业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综合产业部门,在保护、改善和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人们对生活环境、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未来五年园林绿化专业人才缺口每年大约在1200人以上。

(二)现代学徒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真实的生产实践活动,现代学徒制是通过职业学校与试点企业之间深度合作,实行招生和招工相互结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二 园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检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看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合作企业提供的相应岗位,因此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必须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和学校都已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一定的经验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做法,对我们园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一) 政府推动

         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企业、学校等各方的协调和合作,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时,无一例外地是在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推动下发展的[2]。在我国,江西新余市最早开启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改革。成立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建设

1.校企共同构建“双主体”育人平台


       在园林合作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园林绿化公司作为试点合作单位,双方签订试点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构建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校企共同负责落实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共同制定学校、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企业项目化课程,共同组建“双导师”教师队伍,共同规划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织教学组织运行管理、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工作,形成校企一体化育人格局。

2.校企共同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

       试点班采用招生招工同步方式,校企共同制订方案,明确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学生(学徒)、学校、学生监护人和企业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学徒在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及权益保障等。学生在校学习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在企业工作可获得劳动报酬。同时创新学徒生在实习期间劳动保障机制及优先录用就业等制度,实现招生与招工的有机衔接。

(三)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按季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学校与企业合作公司签订的协议,继承并借鉴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中实施的“按季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经验,深化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开展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按季分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农事季节,分阶段灵活安排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校学习,实现学校、企业的工学交替,完成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院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2.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特点和合作企业实际,依照农事季节,科学设定学校、企业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形式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四)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1.构建双线交融项目化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依据学生(学徒)在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项目化课程体系,即学校构建基于基本专业技能与国家职业资格的项目化课程;企业构建基于试点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课程、顶岗实习的项目化企业课程。

2.引进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开发学校、企业项目化课程

       依据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及行业技术标准,结合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采用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校企共同组织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开发适应学徒培养的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和岗位考核评价标准。

3.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开发和完善项目化教材、案例库、习题库及操作训练测试题库、课程网站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按照学校实训和企业学徒岗位的实践条件要求,在企业共建“厂中校”,在学校共建“校中厂”,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环境。

(五)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采用“双导师”育人、“双身份”学习、“双模式”运行、“双主体”评价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工作与学校学习交替轮换的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模式基础上,建立理论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实践教学以企业师傅为主的“双导师”育人机制;建立学生(学徒)在学校以学生身份学习、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工作的“双身份”学习机制;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实施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相结合的“双模式”运行机制;完善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的“双主体”评价机制。

\

 
(六)建设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

1.与合作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合作协议”

       学校与试点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合作协议”,通过开展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互聘互用,发挥教师及师傅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明确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将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纳入教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并给予相应的班主任津贴,企业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企业员工考核并享受相应的津贴。

2.建立“双导师”机制

       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和激励等制度,聘任具有“双导师”基本条件的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组建“双导师”师资队伍,承担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七)制定并完善现代学徒制相关制度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园林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工作岗位标准、双导师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校企共同制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完善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学徒(监护人)三(四方)协议、师徒协议等,科学安排学徒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保证学徒获得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学徒的人身安全。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学徒管理办法、学徒考核办法、学徒转岗管理办法、学徒培养信息通报制度、毕业生跟踪管理制度等,完善校企双主体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标准、制度和教学管理监控评价体系。

三 结语

         现代学徒制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的合作,找到三方面共同的利益诉求点,谋求三方利益统一,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此,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将助力于政府、企业、学校的上下联动,并借鉴发达国家及已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的先行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构建园林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志群.人才市场错配,何不建立现代学徒制[N].中国教育报,2014-5-12(4).
[2]苑国栋.政府责任:实现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来自现代学徒制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9(16):53-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3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