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困境及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5 17:28: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便更注重满足精神需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教育部推行的教育改革也一直在徐徐进行。其中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中增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比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社会的企业文明贯穿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为达到这些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改善思政教育教学现在所面临的窘境,要与时俱进,积极促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基于此,本文将先从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局势入手进行阐述,再对造成这样一种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依据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形成困境的缘由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改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现在的处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困境;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钱妮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困境及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9,6(50):185-186.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国家政策的改变,为更好地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以及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水平,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方式应该做到与时代观念同步,认识到当前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正在面对的困难,提高对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方法方式,纠正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认识,增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提升学生的基本政治素质水平,为社会企业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

一 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局势

(一)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有误,对思政教育内容没有兴趣


        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能够协助就业的专业课才是学生必修的课程,思政教育远比不上专业课重要,因此很多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课程并不是很重视,造成学生要么就是在思政教育课堂上不听讲、做自己的事,要么就是干脆翘课、缺课。而且学生接触思政教育课程的时间不长,没有对思政教育课程达到一定的认识,觉得思政教育的内容枯燥,给学生一种听了昏昏欲睡的感觉,使得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课程不重视甚至是干脆不上课[1]。

(二)学校不能明确思政教育的办学意义

         一般高职院校都能明确自身学校的办学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出高技术的应用型、全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培养力度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的课程上,为协助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找到工作,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会与就业挂钩,并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比较重视学生关乎就业的实践能力,从而忽略了思政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就业的重要影响力,没有真正正确地认识到到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所开设的课程中关乎思政教育的所占比重很小。

(三)思政教育课程系统不够成熟以及师资队伍不够强大

         思政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中的必开课程,但由于学校和学生的不够重视,而致使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没有被严格要求,很少思政教育课程中教授的内容能够被学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当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只有单一的课堂教育,缺乏一定的系统教学体系,没办法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得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没办法能达到主要的教育目的[2]。由于高职院校的地位不高,社会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并没有达到普通高等学校的水平,致使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也略显劣势,而且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对学生生源的扩招,教师队伍的数量很大可能已经没办法满足当下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了,为招到教师,可能会放低招聘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师队伍的数量足够了,但是师资水平却不如之前。

\

 
二 致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国家的政策、社会环境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与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播的思想是不相符合的,由于互联网的迅速传播,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和负面的信息很快就能被学生所知,很多学生会因为网络的影响而完善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后来接触思政教育教学中所看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不是很认同,形成一种冲突和冲击,使得思政教育并不能完全得到学生的肯定。学生也可能亲身经历或者目睹过社会问题的爆发,对于社会的各种不公现象、贫富差距、安全问题等等感同身受,致使学生认为现实社会与思政教育所表达的社会并不一样,对思政教育的课堂失去了兴趣[3]。有一些素质水平较低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时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价值观来引导和教导学生的,但是私底下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却是以另一种姿态来面对和解决的,未能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得思政教育的理论教学无法被学生接受并运用到他们自身的生活中。

(二)高职院校不够重视思政教育

       很多高职院校因为对学校办学的定位问题而对思政教育并没有多加重视,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分配等方面上有所偏重,造成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源不足、课程设置也不够恰当,明显降低了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位置,将更多更好的资源和信息留给了学生的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且随着学校的不重视,很多负责思政教育教学的教师在没有学生听课的课堂上,也从而渐渐失去了上课的积极性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动力,对思政教育更加没有听讲的兴趣[4]。

(三)学生的实用主义太过严重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到高职院校参与教学活动就是为了毕业能够更容易地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由于现在社会、企业对招聘人员的要求、网络社会的迅速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想渐趋多元化,实用主义之风在学生圈风靡,致使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国家的大事毫不关心,只关心自身的发展,上课也只上对就业有所帮助的专业课程,漠视了教育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一切都是为了就业而学[5]。

三 改变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局势的措施

(一)明确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高职院校要清楚地知道思政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提高对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努力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力量和增加思政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比例,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以及帮助学生了解到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将思政教育贯彻于日常生活。

(二)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提高重视程度的同时要积极进行对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为让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论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将思政课程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种方式,根据课程需要适当调配好、比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而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方便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回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自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在设置实践课程的时候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或者是举办一些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但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目的的定位,在重视思政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加强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的融合,教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首先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与学生专业的内容相结合,以学生专业的内容来带动学生学习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协助学生开始了解思政教育。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记得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求真相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收集和获得信息,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让学生进入到一个自觉学习的状态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途径。

(四)采取教育合力的方式

        高职院校为符合当下社会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既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让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助学校进行思政教育的理论教学,然后学校再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地和时间。

四 结语

        就当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所存在的局势来看,学生、学校和教师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而且加上社会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急需得到改变。只有认识到思政教育这门课程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以及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挂钩,共同为就业努力。

\

 
参考文献

[1]屠元利.新形势下新疆高职院校思政类社团发展困境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6):84.
[2]沈秋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突围[J].考试周刊,2018(2):116-117.
[3]史祝云,高招菊,王家永.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03):267-270.
[4]刘叶.实践教学资源在高职思政教学中使用存在的问题与整合措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177.
[5]金爱国,吴加权,邢晖.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No.918(14):107-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