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取消事业编制形势下教师聘用管理的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5 15:29: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高校职称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报备员额管理改革等政策的逐步实施,取消公办高校事业编制的政策导向非常明晰,高校教师将转为社会人,全面走向市场化。本文就取消高校编制的新常态下,就政策走向以及如何应对高校教师聘用管理进行分析并作对策研究。

关键词:取消编制;教师聘用;对策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沈高强.高校取消事业编制形势下教师聘用管理的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2):242-243,246.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是事业单位编制,是体制内人员,高校教师身份象征着“铁饭碗”。取消高校事业编制意味着要打破这个“铁饭碗”,对全国几百万的高校教师而言,未来将是合同聘用制,按照劳动合同法进行聘用管理,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意味着高校要走向全面市场化。在取消高校编制的新常态下,作为高校本身,如何应对高校教职工聘用管理机制对策研究势在必行。

一 国家政策导向与现状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梳理


         2014年,中央编办出台《关于印发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3号)文件,全国各地陆续出台公办高校的报备员额管理办法,员额制管理是按照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购买服务、财政部门核拨经费,单位自主聘用,人员不纳入编制管理的一种用人新机制。2014年10月起,高校教师是“事业编制报备员额”人员。报备员额管理从根本上打破了事业单位“只进不出”的局面,以便于政府调动资源,减低事业单位的人力用工成本。

        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文件,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一参保养老保险,与此同时,作为养老金的补充,还同步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养老保险从“双轨”走向“并轨”,标志着现行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高校教师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养老金并轨后,为今后进一步消除退休待遇差距做好政策准备,为最终全面实现养老金待遇社会化、公平化奠定基础。

       2016年,人社部就编制进行创新改革,重点研究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事业编制后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7月,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重点转向人事管理衔接办法的研究。

(二)现状分析

        对编内教师而言,取消事业编制后,教师自身观念要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不能再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对学校的过分依赖,而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岗位工作能力匹配度,提升服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对编外教师而言,取消高校事业编制,打破制度的藩篱,逐步缩小编内与编外的各类差别,心理上不再受制度的制约而显得低人一等。在实际工作上,有机会与编内教师同台竞争,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对高校本身而言,取消高校事业编制后,实现市场化管理,现有趋于僵化的行政管理约束将得到释放,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改革的自主性将得到增强,为实现岗位设置多样化,岗位分类多元化,实现“能出能进”“能上能下”,最大效率地盘活教师岗位资源以达到“岗尽其用”,为高校的深化改革扫除制度障碍。


\

 
二 探索建立岗位聘用动态管理机制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聘用制改革后,按照市场化管理,编内教师自身观念要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教师不能再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不能再对高校过分依赖,要打破终身制的铁饭碗,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契合高校的软实力,尽快适应激烈的市场化竞争。

(二)聘期管理,非升即变

        高校应探索以聘期管理为导向的聘用制度改革,聘期可按“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教师聘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动态管理的岗位聘用机制,即“非升即走”或“非升即转”的岗位聘用管理机制。每个教师在规定的聘期内,有两次的晋升机会,如果两次都无法获得晋升,聘用合同到期后,学校将不再续聘,需要解聘或调整到普通管理岗位。对按期获得晋升的教师,直到晋升到教授后才可获得“长聘”资格,也就是获聘为终身教授。同时,高校还要尽快建成完善的教师量化评估体系,比如:如何设立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数量、同行评议结果、试用期限年限等。通过量化的聘期考核,才能继续聘用或者“长聘”,否则将被解聘。

(三)分类考核,动态调整

         高校应探索以量化考核为导向的评估机制,逐步建立起聘期考核机制。高校要组织开展定期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工作,特别要加强平时的定期考核,积累平时的考核资料,重视聘期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教师情况的分类,根据不同教师类型建立与岗位匹配的考核指标,科学设置各类指标的权重与分值,以便考核具体操作。根据聘期分类考核结果,作出解聘、续聘、低聘、转岗等决定。

三 建立岗位聘用的对策措施

(一)把好教师选聘入口关


        高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选聘是高校人才管理的第一道关卡,事关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关系着高校的发展潜力。高校要创新教师选聘方式,建立公开招聘机制,积极推行逢进必考的教师选聘制度。重点研究教师招聘流程的分析、提炼,招聘方式、方法的创新,国际化招聘视野的开拓,提高选聘教师岗位的匹配度,选最合适的人到最需要的岗位去。同时,高标准、严要求的选聘教师,是对教师知识和水平的尊重,有利于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养,有利于新老教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打好基础。

(二)建好教师聘任岗位设置关

         高校要研究如何科学设置教师岗位,要完善岗位设置,规范岗位聘用。岗位设置要从高校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创业创新和管理等不同类型,对标设计岗位要求。要科学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与聘任条件,岗位说明书是对教师学术水平、学术活动、业务能力进行评估的基本标准。要对岗位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教师要明确分类,科学设岗,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分类聘用,重视岗位设置的弹性,建好教师聘任岗位设置关。

(三)设好绩效考核量化评价体系关

        目前,高校对教师考核评价往往还停留在定性评价上,缺乏定量考核评价,考核存在人情分、关系分,“轮流坐庄”“老好人”等现象,研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量化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要根据岗位设置和岗位分类,以科学、民主、灵活、多元为原则,以学术性、创新性、成果性、服务性为导向,改革现行过于僵化的评价方式,建立岗位与绩效挂钩的量化评价指标,为教师发展,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为高校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

 
(四)用好教师聘任合同拟定关

       以前教师“单位人”的意识较强,教师是学校的人,只要不犯错误,高校不能拿教师怎么样。随着人员社会化,管理市场化,教师的合约意识、法律意识也逐步提高,高校要研究规范教师聘任合同的拟定,规范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按合同来管理。

        目前,高校教师聘任合同普遍存在格式化合同,不同类型教师合同同一化、内容泛化、条款简化。一旦有劳动纠纷,聘用合同往往缺乏有效性与约束力。因此,高校要以人事部门为主,二级部门为辅,聘任法律顾问共同拟定聘任合同,分类、分级、个性化拟定合同,明晰双方权利与义务,明确聘任标准、聘期任务和考核条件,以便在出现纠纷时,合同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有所保障,最大程度减少高校自身问题引发的矛盾。

(五)做好教师争议处理及退出安置机制关

        高校岗位聘用以“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用”为原则,随着聘用改革的深入,优胜劣汰逐步呈现效果,落聘将成为一种常态,如何做好落聘教师的争议处理,如何做好连续落聘、退出安置将是面临的新挑战。

         在聘用过程中,高校要成立聘用监督协调委员会、聘用争议处理委员会、退出安置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做好预案,处理突发情况,解决各类纠纷,协调处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竞争、院系之间的“抢人”、教师与学校、院系与学校等各类争议问题。同时,要做好政策对接、创新机制、妥善安置,以落实“社会人”的政策导向,研究退出安置问题,妥善处理落聘人员,实现岗位聘用实施平稳过度。

四 展望

         岗位设置、聘用管理、聘期考核等一系列的人事改革还在不断深化,全面取消高校编制后高校面临市场化的挑战,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面向市场,管理更加开放、多元,管理模式的转变必将带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革。

         在全面取消高校编制形势下,如何加快建立与高水平的大学匹配、符合高水平人才发展特点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如何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岗位聘用“终身制”,深化推进“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岗位聘用机制将是必然态势。

参考文献

[1]李应.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困境及路向选择[J].文学教育(中),2014(07):69.
[2]石磊.辽宁省地方高校教师聘任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吕军.基于高校岗位聘任的教师绩效考核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6):38-39.
[4]《关于印发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3号).
[5]《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7号).
[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