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PBL 教学法在统计学类专业中的应用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5 10:56: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借鉴奥尔堡PBL模式的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及核心原则,为我国统计学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新路子。奥尔堡PBL模式以老师与学生和谐共生为基础,在培养学生的认知、社交、元认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极强的社会效应。从社会需求及人自身发展两个角度,反向设计统计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构建基于PBL教学法的PCL模式(Practice-Course-Lecture model,PCL)。PCL模式要用于实践,首先,需要通过调研、访谈、同行研讨,达成共同愿景及目标,其次,构建基于PBL教学法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通过详细的行动计划及合理的激励机制完成改革实施。[1]

关键词:PBL;中国高等教育;统计学;PCL

本文引用格式:苏理云,等.PBL教学法在统计学类专业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2):179-180.

一 奥尔堡PBL模式简介

         奥尔堡PBL模式以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主要从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建构主义,建构协同,翻转课堂,形成性评价,团队学习等方面进行建构组织、机制与体系,形成了系统工程,为PBL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2]

       PBL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项目前的适应期。第二,先修项目期。第三,设计项目期。最后,反思与总结期。

        针对项目前的适应,需要学生从学校、社会与生活三个角度进行了解,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教学理念,教学设施,社会的特点,如何与人进行沟通,以及各种生活必须知道的内容。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先修项目,以认知奥尔堡PBL模式为根本,通过专家讲授,分组讨论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结合文献资料,完成对奥尔堡PBL模式全方位学习及体验。

         针对设计项目,以奥尔堡PBL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完成项目设计,通过专家讲授,分组讨论学习,访谈与调研,结合文献资料,完成设计项目,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反思与总结,以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创新。课堂教学及PBL小组学习:课程学习共10学时,PBL小组学习6次。在活动中,不仅要了解PBL在奥尔堡大学的具体实施情况,也知道PBL运用后带给奥尔堡大学的教学活动安排的变革,从理念、结构、条件、管理等方面解放了学校、教师及学生,对学生及老师有正面促进作用。同时,也应认识到基础课程、理论课程、核心课程必不可少,需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而团队学习、合作精神、社交能力等则在PBL中学习体验。

       PBL项目:第一学期完成2个PBL项目,后续每学期完成1个PBL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组建了5-7人小组共同完成PBL项目,得到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提升了交流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应用PBL打下了坚实基础。设计好教学活动,把握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要从人的思想、认知、情绪、理解、创新等方面进行内化,完成身体与外在的协同。

二 启示与借鉴

        针对统计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需要系统性思维,根据PBL教学理念,从思想认识,课程重构,教学方法及行动计划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教学工作的启示与借鉴

         就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统计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有以下特点,基础较为薄弱,统计软件应用技能不高,综合能力特别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1)培养方案某些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2)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知识综合应用、社会交往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3)过多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缺少与学生的互动,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借鉴奥尔堡PBL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水平。首先,需要广泛宣传PBL教学法,让师生了解PBL,可从PBL教学理念,问题导向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知识协同建构,团队合作,形成性评价等PBL核心要素进行普及。通过对PBL的了解,从认知上达成共识,从情感上形成共鸣,从而达成共同愿景及目标。其次,将PBL教学法与实际情况结合,形成可落地实施的专业级的方案。在遵循混合PBL模式的原则下,从学习目标,教与学协同,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而达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为人才培养打下基础。不仅要重视每门课程的教学,也要重视课程体系的再造,从而形成合力,提升培养的效果。这里以社会需求及人自身发展两个角度反向设计统计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本着以学生为本,构建教与学协调发展,课程结构合理,教学方法上乘的目的,构建基于PBL教学法的PCL模式(Practice-Course-Lecture model,PCL model)。[3,4]针对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不足,在课程体系上进行革新,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讲座。理论课程进行专业学科知识逻辑体系、社会需求及实践环节的联系,进行科学重组。并按照有利于知识系统化及应用能力培养,有利于搭建知识基础,有利于平衡理论、实践与讲座,进行合理的内容重构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以往的时间短,分散的课设,融合形成新的实践课。该实践课以项目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由有经验的老师负责指导,以小组学习模式,团队协作方式,完成知识的索引构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形成,问题的分析,研究的设计,结果的呈现等。该团队学习,采用PBL模式,通过过程式管控,动态反馈,合作及自我反思,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为了更加融入社会,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加深入了解,增加联系社会的机会,要求行业技术骨干及实践领域专家开展有主题的讲座。充分发挥校企融合,也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多种路径。最后,再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方案,还需要可实施的行动计划。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详细的行动计划及合理的激励机制完成改革的实施。

\

 
(二)对院校、系部、处室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教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就效果而言,需要自下从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根据学校行政体系结构,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对专业系而言,主要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师管理等,故可从PBL教学法思想理念等方面进行研讨及宣讲,以期获得共识。学院层面是教与学活动的具体负责单位,需要从教学管理,PBL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推进。对普通二本院校而言,若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牵引,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则需要制定改革纲要计划。也可以成立PBL教学研究中心,研究教学改革,形成顶层设计。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事关重大。大学教育是人走向社会的基石,大多数时候大学所学延续至永远,或可助他愉悦一生,也可毁他一生,如何搞好大学教育值得反思。

       改变育人环境,特别是高校育人环境,才可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盛国兴家。但如今的大学教育却不尽人意,部分还停留在简单地教,甚至只是单向灌输知识,应试教育盛行,却忽视了育人之本质。还沉浸在造物的喜悦之中,却忘却了育人之根本。

         育人就是幸福地成长,快乐地求知,是内在的飞跃,是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与思想的高度融合。

三 总结

         本文借鉴奥尔堡PBL模式的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及核心原则,为我国统计学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新路子。奥尔堡PBL模式以老师与学生和谐共生为基础,在培养学生的认知、社交、元认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极强的社会效应及示范作业。以社会需求及人自身发展两个角度反向设计统计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本着以学生为本,教与学协调发展,课程结构合理,教学方法上乘的目的,构建基于PBL教学法的PCL模式。PCL模式要用于实践,首先,需要通过调研,达成共同愿景及目标,其次,构建基于PBL教学法的统计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通过落地行动计划及科学激励机制完成改革的实施。

\

 
参考文献

[1]Nariman,Nahidjchrispeels,Janet.PBL in era of reform standards:challenges and benefits perceived by teachers in one elementary school[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16,10(1):1-16.
[2]肖敏.数理统计学PBL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3:2-2.
[3]陈晓毅.PBL教学法在本科统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时代教育,2015,9:194-195.
[4]贺祥民,赖永剑.PBL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实验中的应用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5(11):75-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1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