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不同的领域中,人们在尝试着怎样有效的将互联网与本领域更好的融合,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何将互联网与思政教学有机的结合,让思政教学受益,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浓厚兴趣,这是我们思政教师近年来一直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殷波,等.“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学影响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9,6(52):251-252,261.
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及产生的机遇。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大一新生,以期此次调查能够为今后的互联网与思政结合教学提供帮助。本次调查是通过超星学习通随机发送了问卷,学生自愿填写,最终,收到的问卷有258份,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别是:一是学生基本信息,二是思政教学工作情况,三是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情况及态度。
一 存在的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吸引力方面欠缺
当问及学生认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时,仅有10.1%的学生认为教师水平问题。说明思政学生们还是认同教师的水平的。受访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讲课缺乏吸引力最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缺乏吸引力(占31.8%)。
(二)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较少
在调查中,当问及学生是否了解“慕课”(MOOC)时,有53.1%的学生不了解。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用到“慕课”(MOOC)教学这一平台,课下学生也很少用到“慕课”(MOOC)教学这一平台进行自学。当问及学生是否使用超星学习通时,学生回答是使用,但是,主要是为了刷课才使用学习通。
(三)没有统一课程的教师团队
在调查中发现,同一个学校只有部分班级部分课程会使用线上线下互联网+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而同一门课程也只有部分教师使用这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授课。说明同一门课程的教师们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好团队力量,进行课程的建设与资源的整合。
(四)学校实践教学少
在访谈中,问及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程时是否有实践教学,学生说:“思政课中的实践课是比较少的,一般思想政治方面的实践,我们是在社团活动中或者是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中有,但是只是针对少数同学,毕竟不是所有同学都参加。”从访谈中了解到思政教学中学生是期待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以期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二 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及教学吸引力
1.提升教师自身魅力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身魅力:(1)有爱心。有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有52.8%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爱,具有爱心;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1]。从这个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具有一颗爱心也可以提升自身的魅力。爱心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搭建起感情的桥梁,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感情的基础,学生也会更加愿意接受来自这位教师的信息传递。(2)自身人格。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或指人与外在情景融合的自我统一体,理想的人格是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1]。作为学生的老师,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角色之一,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不断修炼提高自我。(3)仪容仪表。仪容仪表,通常是指人的外观、神态、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形式。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仪容仪表都会引起交往对象的重要关注,并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判断和评价。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要与他的年龄、体形、职业和所在的场合相吻合,这样才能表现出一种协调、优雅,能给人以好感,建立信任。[2]做为心灵的工程师的我们,有必要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在学生面前展现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2.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政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联网+思政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课前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需要预习的课程基础知识、完成微课学习和课前思考题等通过特定的网络平台发布给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也可以提前准备好课堂上与任课教师互动的话题。课中,由于课前的准备,课堂中学生由听众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任课教师也会随着学生的需求不同而转变教学策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布置课后作业,通过网络平台反馈给任课教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由学生们互评。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环境的开放性,也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更多的互动与交流沟通,不在只局限于课堂中。
(二)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
要达到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上的好资源,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先进行学习,再将这一平台及其资源引进到课堂前后或者课堂中,让学生接触到这一平台,学生会慢慢发现这一平台中的其他资源并进行探索学习,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例如,“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在2014年推出一个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它是由10所高校的23名出色教师来讲他们在此书中最擅长的内容,并汇总起来,最后在网络上共享这些课程及课件,这其中每一部分的“慕课”(MOOC)教学都不长但是却非常精致[3]。利用互联网的教学平台,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多优质的资源,而且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三)网络平台+教师团队建设
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数据意识,这样才会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工作,才会有意识地去对多维的、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地加工处理等。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紧跟新时代步伐,提升自身对于数据的敏感度,积极主动地去收集与思政教学有关的信息及数据,并进行分析、加工、整理[4]。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对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分工,利用教师团队和网络平台的力量,对某一课程进行资源加工和整合。互联网的时代可以让同一地域的不同学校的教师及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靠团队的力量把思想政治课准备的丰富多彩,这样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课程中。
(四)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实践教学
在调查中,被访学生认为学校的思政教学模式因“互联网+”模式而改变时,有77.2%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改变,互联网的发展让思政课更容易被接受,有8.9%的学生认为发生巨大改变,思政课教学模式完全改变。可以看出在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选用网络平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并且在调查中发现,互联网与思政教学的结合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课的教学。
“高校要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革新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把新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补作用。”[5]在调查中发现,50.4%学生认为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吸引力,最需要进行的改变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问及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吸引力最需要进行的改变的是什么?有50.4%的学生选择是教学内容和实际相联系,有43.4%的学生认为改革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重视师生互动,有56.2%的学生认为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有35.3%的学生认为改革考试及成绩评定方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有18.6%的学生认为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有50.4%的学生认为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选用网络平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
利用超星学习通这一比较成熟的网络平台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了。通过超星学习通将实践作业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快手或抖音等手机APP将自己的实践情况通过照片、视频和文字的学生发至学习通班级群中,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进行评阅,学生也可以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这样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可以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了。
三结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做为思政教师的我们需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不断的探索出受学生喜爱的新教学模式,也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关晓庆.关于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综述[J].文教料,2015,(17):84-85.
[2]杨方虹.浅谈技工院校教师仪容仪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4),144.
[3]付永春.网络环境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10).
[4]张旸.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韩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