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5 09:04: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北方工业大学举全校之力,从2002年开始,历经十余年不断探索、积累和完善所取得的教改成果。该成果以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大、个性化需求多元、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等问题,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建立起了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一整套育人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分层教学的基础课程体系、分流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分类成才的培养目标体系、高度信息化的教务管理和学生服务体系,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均能学有所成,实现了学校育人成效与国家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该成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并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王侃,等.“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2):12-13,24.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人才观受到了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1]。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快速转变,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这一转变给高等院校办学带来了两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问题之一是我国高校固有的精英教育模式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生源结构严重不适应,按照固有的精英模式开展教学,必将产生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等问题。问题之二是高校单一培养模式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需求不适应,单一培养模式很难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所以高等教育必须根据经济社会需求不断进行角色调整和,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3]。为了解决这两个突出的问题,我校实施了“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4-6]。

一“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成效

       我校以分类成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分层、分流的教学体系为核心,以人性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为支撑,构建了定位准确、体系完备、功能齐全的“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分类成才的培养目标的建立与实践成效

        学校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及不同需求,确立了三种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成才模式。第一种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约占20%。第二种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约占40%。第三种以培养技能突出的高级现场技术应用人员为培养目标,约占40%。经过近10年的实践检验,实现了预期目标。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2.68%学生考取国内研究生;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考研率为21.00%;一些学生被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另外学校2017、2018届毕业生中,分别有216人和261人选择出国(境)深造,纽约州立大学、西北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实现了第一类学生升学深造的追求和学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校各专业就业情况良好,2016届就业率为97.88%,2017、2018届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9%。在就业率得到保证的同时,就业质量也明显提升,每年都有众多毕业生进入百度、联想、华为、微软、三菱、SMC等国内外一流企业。

        学校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北京天华博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高质量实习基地与培训中心90余个,第三类学生通过企业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实际操作技能和现场应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这些学生的顺利就业和用人单位满意的反馈,成为这一培养模式的突出亮点。

(二)分层、分流的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成效

      为了实现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建立了分层分流的教学体系。

        第一,建立了分层教学的基础课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起点和发展需要,学校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实施分层教学。在这些课程中,根据学业基础差异将学生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第二,建立分流教学的专业课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目前,学校在专业课(专业必修课除外)教学中,确立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的三种分流培养课程体系:对第一类学生设置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提高类课程,加强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对第二类学生,设置实践能力类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对第三类学生,设置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系列课程和技能操作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这些课程之间的学分可以转换。

        第三,建立了分流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类型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建立了与分流课程体系配套的分流实践教学体系。

\

 
         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4学分素质拓展学分,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发表论文、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等获得学分,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连续多年出版《北方工业大学“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研究报告论文集》。表1为我校近3年学生参与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情况。



\



         在全国及北京市各类重大竞赛中,我校获奖总数和获奖人数在同类院校中一直名列前茅,2018年我校共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学科竞赛88项,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人数达1800余人,共获得全国奖项230余项,省、部级奖项700余项。

(三)建立了人性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为了让这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全面深入地施行,高效有序地运转,学校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了系统改革和创新。创建了新型教学管理系统。学校自主研发了能够与这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实时浏览、师生的互动反馈等诸多功能。目前,这些系统已与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对接,学生可以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查询、选课申请、咨询反馈等,为服务学生打造了方便快捷的网络通道。

        实施了完全学分制。学校从1999年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并被确定为北京市属高校唯一学分制试点院校。学分制的实施,实现了完全的选课自由以及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类课程的学分互认。实行了自主转专业制度。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从2007级学生开始实行自主转专业制度,实现了校内专业自由转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建立了人性化服务体系。学生在教学服务大厅就可以获得学籍注册、选课咨询、成绩查询、开具学历证明等一站式服务。服务大厅实行全天候服务,在周末和晚间延长服务时间方便学生。

二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发教育资源、编写教材、建设高水平实验室、进行教学研究和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成效突出。学校统筹规划,建成了1个国家级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与企业和科技园区合作,建成了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全校建成了90余个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实践教学要求。教学成果丰硕。该模式的试点成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曾获第六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在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人才培养新模式成果的社会推广

        “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02年开始试点以来,一直受到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先后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几十所高校来我校就此培养模式进行考察交流。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全国各高校领导也多次来我校参观访问并深入探讨这一培养模式。

        多年的实践和相关院校的反馈表明,该成果的应用和普及不仅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我国同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我校建立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同类院校破解大众化阶段的教育教学难题探索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新思路。如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推广,将为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做出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巴特尔,雷继红.多样化人才观下的高等教育质量[A].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16-19.
[2]孟庆国,曹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体系的应有之物[A].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69-73.
[3]瞿葆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分层教学模式探析[A].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4]2012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简介-《北京教育(高教)》-2013-08-10.
[5]罗艾花,胡军浩.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挑战和机遇[J].教育现代化,2017,4(19):85-86.
[6]赵宇,陶花.中国高等教育新常态内涵与特征的再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8):184-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