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及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4 10:26: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现状始终影响着中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随着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发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学分制的改革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主要就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影响对象进行分析,把握教育改革过程中学分制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切合提出利于推行教育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改革;基础设施

本文引用格式:张崇顺.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47):77-78.

       学分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末期的美国,而后才在其他的发达国家进行推广应用。在我国的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四运动,在其中的实践应用是由少数的教育学者进行引进的。直到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才逐渐重视在中等职业学校施行学分制的改革和深化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本身的生源综合素质相对参差不齐,教育改革工作难以有效展开。然而学分制的教育改革正好极大地弥补了这一弊端,将学分制深入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概述

         学分制的改革主要的形式就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上,在其内在的教育理念上加以改进和优化。针对现今的教育理念和市场需求开展的关于教育这一个体相关的改革。学分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学生、教师以及家长进行有效的串联。在日常的教育过程当中学分就是基本的教育计量单位,它可以最为直接的体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水平。学分制的施行便于教师对于学生发展有着更加具体的了解,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

二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的个性以及特长全面发展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接收学生标准一再降低,普遍引发生源的综合素质下降、各生源学习的水平参差不齐情况出现。为了切实的解决每一个生源之间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问题,将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改革式教育作为教学发展的又一课题。在改革的过程中就是在调动学生对于内在学习积极性的调集,将学习的内在动力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分制的教育就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选修课的态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选修课的学习以及实践中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再是简单的课程学习。教育改革针对的更是那些基础较弱的生源,在各个发展领域不断进行尝试找到自身最适合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当中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扬长避短[2]。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是非常有利的。

(二)深化教育改革的内涵

       对于教育改革来讲最重要的改革内容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学分制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对于建设弹性的教育体系有着及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在学分制推行之后,学校的教学模式有了根本上的改变。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将升学以及必修课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推行的仍然是过去九年义务教育当中的成绩理论盛行。经过学分制的融合加入,教育的模式转变为以必修课为主体、选修课的发展进行辅助的原则。在教育课程方面的设置显得更加的人性化和灵活化,对学生的自身综合发展也更加的具有机动性。对于教育改革来讲,教育方式发生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关于教师的。多年来。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对于教师教学模式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激发出教学的内在热情。教育改革不仅在教学的内容方面,同时也包括了教学模式相关内容。在多变化的课堂教学当中,将教师教学的工作热情进行激发[3]。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关于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实践和钻研。从整体上提升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对于渲染师生之间友好的知识教学的氛围有着很好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对于自身教学水平以及知识的专业性方面有着更好的提升。

\

 
(三)提升就业率

       在中等职业学校就学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关于就业问题。对于社会这个整体来讲,人员的选择本身就带有绝对的主观性。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的高低最为明显的参照数据就是专业的对口就业。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旦教学的主要目的忽视关于社会需求的考虑势必会使得学校的教育变得没有意义。相对来讲,其本身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就会经受质疑。因此在培养高素质、高标准人才方面应该时时不忘关于市场人才发展方向的考察。将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顺应市场发展的动向,为全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论据。

三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策略

(一)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教育制度的改革就是关于教育理念的创新,学分制的教育改革是关乎教育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相关个体的发展方向。首先就应该使得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于学分制的教育改革相关的理念有着具体的了解。对于传统的教学有思想上的转变,学分制的改革和传统教育体制有本质上的区分[4]。在学分制推行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奉行的宗旨就是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予以充分的发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于学校领导至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的一系列转变。

       相关的学校领导对于学分制的教育理念要有着充分、全面的了解,对于教育改革以及理念的引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主体。在学校当中要求加大相关的宣传力度,将学分制的管理作为主要的教育培训目标,统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对于学分制的理解。同时,教育相关部门以及政府机构的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将推行教育改革的内外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疏导,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分制的主要核心就是选课的制度,最为直接的影响学生教育质量的因素就是关于选修课的质量以及数量方面。面对着各个因素带来的挑战以及压力,对于教师来讲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新一轮的考验。教育改革不仅是对于学生的改革更是关于教师的考验。教师在改革教育当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大胆创新,无论是关于教育水平、方式还是在教学的内容方面。不断开展的教育改革推动着学校关于师资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关于师资团队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选派专业的教师进行国家级的专业培训。同时,对于专业和骨干的优秀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全方面的、系统提升专业素质和技能。关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积极鼓励教师的“跨专业”、“一专多能”的拓展。对于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提供专业的企业环境进行实习。在师资力量的培养方面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最大可能的优化师资团队。

        第二,积极鼓励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教师的培养实践能力拓宽渠道。充分利用假期的优势进行开展教师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教师关于教育重点把握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有着很好的掌控。

(三)完善教学设备设施

       关于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关部门的扶持,主要包含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仪器和设备设施的引进等。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关于相关方面的建设还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来实现,加强校企之间合作的密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关系。在现有的条件之下,对于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行挖掘并且在实践当中展开合理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展开多元化的课程方向,创建适合学分制改革教育的发展课程体系。

(四)合理配置选课制度

       对于学生的选课要求采取自愿的原则,主要是针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传统的教育方式大多较为刻板,进行科学化的配置实施学分制的改革教育对于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发展的多样化以及差异化的方向其本身的课程设置要求合理进行配置。

\

 
四 结语

      随着职业化发展教育发展的不断优化,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分制改革愈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学分制改革教育推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所受益的。学生可以在教育当中对于自身的发展扬长避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进一步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甘岱琳.以学分制试点工作为契机推进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9(02):148.
[2]魏晓婷,刘明伟.会计专业群“平台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融”课程体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2):195.
[3]付云岗,郭彦峰,黄颖为,等.创新创业形势下学分制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西安理工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4):67-70.
[4]杨新,伊逊智.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及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6(21):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