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业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创造性和挑战性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对创业者提出了不平常的素质要求。创业素质可分为显性创业素质和隐性创业素质,后者对于创业成功与职业发展更为重要。创业者的隐性创业素质可从创业动机、创业价值观、创业认知、创业态度和品质以及创业角色及定位等维度进行测量。
关键词:创业者;职业素质;隐性职业素质;隐性创业素质
本文引用格式:郑锐洪,杨蕾.潜在创业者的隐性创业素质结构要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7):21-22.
近年来,政府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旨在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创造社会经济活力。大学也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创业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创造性和挑战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对创业者本身的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1],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创业的,创业活动对创业者提出了不平常的素质要求,这是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创业教育颇为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隐性职业素质的概念
职业素质是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下,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影响或决定职业活动能力的内在品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职业发展难的社会困境使得职业素质、隐性职业素质及其培育问题屡屡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2-3]。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在麦克利兰的冰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将职业素质进一步分为显性职业素质和隐性职业素质,认为职业素质像漂浮在水中的冰山,露出部分是行为、知识和技能等,属于显性职业素养,占个体素质的1/8,而隐藏在水下部分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构成,属于隐性职业素养,占个体素质的7/8,后者才是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重要标准[4]。前者因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后者则具有共性并对人的整体职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5]。
二 隐性创业素质的内涵
创业素质是指创业者在其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人格特质和能力特质,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创业行为的基本品质,具有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职业素质呈现[6]。根据麦克利兰的“胜任素质”理论,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意志和个性特质等心理品质真正起决定作用;彼得·德鲁克也认为,创业者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创业者后天的创业素质培养,如潜在创业者的创新思维、直觉、心理素质、创业价值观等人格特征。所以,创业素质其实也是一种职业素质,它包括创业者的创业意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因此,我们认为,创业素质也可分为显性创业素质和隐性创业素质来衡量,前者如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后者如创业价值观、创业动机、自我认知、创业角色定位、创业者的个性品质等[4]。后者的形成有先天遗传成分,但更多的是后天的环境影响与训练习得,后者对于潜在创业者创业成功与职业发展更为重要。
三 潜在创业者隐性创业素质结构要素分析
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和引导学生创业存在疑惑,不知道该有意识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而对于成功创业者的素质结构,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成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包括自信、创业动机、充沛的精力、积极性、机智灵活以及自我管理和学习创新能力。也有人认为,创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把握机会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创意执行能力。我们构建了潜在创业者隐性创业素质结构要素模型,包括创业动机、创业价值观、创业认知、创业态度和品质以及创业角色及定位等五个重要要素,如图1。
(一)创业动机
根据社会心理学原理,动机是人类行动的动力源,因此创业动机也是激发和推动潜在创业者开展有效创业行动的原动力,是构成潜在创业者隐性创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强烈的成功欲望。成功的创业行为往往受到各种各样的创业动机驱动,比如追求金钱的满足,追求社会地位,追求职业自由等。每个人都有被人重视、受人尊重的需求,但程度有所不同。潜在创业者内心里往往具有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或者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以光耀门庭,或者希望拥有超人的财富,这是驱动潜在创业者勇于风险创业的根本动力,也是创业者能够坚持不懈、不惧失败、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并走向成功的心理前提。
(2)内部控制的倾向。具有强烈成功欲望和创业素质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希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给别人控制,喜欢控制事情的过程而不是被事情所控制,而具有内部控制倾向的人往往表现为高度的自律。因此,具有内部控制倾向的人更适合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特征的创业行为。
(3)识别与把握机会的天赋。创业是一项要求高度创新性、创造性的活动,受到来自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与内部资源、能力条件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能否具有敏锐的嗅觉有效识别和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和行业发展机会,是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所在。这方面需要天赋,也需要又准备的头脑。
(二)创业价值观
创业价值观是潜在创业者对创业行为的意义和作用的认知与整体评价,它是人们创业行为的行动指南和纲领。人们的行为是靠观念支配的,有效创业活动也需要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引导和驱动。创业价值观包括创新观和创造观,如果把创业看作一种创新行为,就能够体会到创业艰难背后的创新价值和乐趣;如果把创业看作一种创造性行为,就能够体会到创业行为的自我实现感。
(三)创业认知
创业认知是指人们对于创业活动过程及其价值意义的整体认识和基本观点,表现为对其成就感、风险、压力的认识,在创业活动过程中表现为创业情商和逆商。首先,创业是一项具有高度自觉性、创新性和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通过成功创业能够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同时创业也极具风险性,创业与成功和失败并存;第三,创业是一项自觉和自由的活动,在享受自由职业的同时,创业者也要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
(四)创业态度及品质
创业态度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而创业品质是指潜在创业者在创业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意志品质。成功的创业过程必须要有积极的生活、工作态度,才能不断探索、持续进取;而创业是一种具有极大挑战性的社会经济行为,要求潜在创业者具有敢于应对挫折、勇于面对挑战的个性心理特质。
(五)创业角色及定位
对于创业这种复杂而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性的社会行为,正确的自我认知与定位是审时度势、准确行动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一种实现人生目标、事业梦想和生命价值的个人行为,也是潜在创业者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以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社会行为。因此,创业者在其创业过程中扮演着创业行动开创者和创业过程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创业者不但要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负个人责任,还肩负社会职责与使命;不但创造社会财富,还需履行社会责任;不但创造就业机会,还需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发展。
四 结论
创业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创造性和挑战性的社会经济活动,它对潜在创业者的创业素质提出了要求。创业素质也可分为显性创业素质和隐性创业素质,前者指创业知识、基本创业技能,后者包括创业动机、创业价值观、创业认知、创业态度和品质、创业角色及定位等方面内容,而后者对于创业成功与职业发展更为重要。因此,成功创业者除了具备核心管理能力和知识,还必须具备特殊的创业素质,如强烈企图心、意志品质、创新意识、个人魅力等。
参考文献
[1]辛玲.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量表的设计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7):255-257.
[2]刘新庚,刘邦捷,李超民.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代拓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5):129-133.
[3]李柱.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育探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6):63-67.
[4]关家驹.创业者隐性职业素质及其培育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8.1.7.
[5]刘利益.论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7):101-102.
[6]周建.财经类大学生创业素质构成及测量模型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6):9-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