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心思敏感、易怒、易暴,还容易产生自卑、不自信的心理。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大多数都是住宿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无形中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多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成长、学习和发展。所以,调查、研究、改善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乡结合;初中生;心理健康
本文引用格式:唐利芳.陇南市武都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7):263-264.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心理健康成了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初中生作为未来的希望,国家的后继者,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关注他们学习成绩一样的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初中生作为国家希望,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未来力量,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是目前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作为城乡结合的初中生,由于他们生活条件和环境的特殊性,老师更应该从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保证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本人结合陇南市武都区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相关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调查、研究和发现,以便推动城乡结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初中生心理健康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早恋,离家出走,逃课,抽烟喝酒等等,都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住校生或者父母外出务工,疏于管理,学校又不能面面具到。何况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教育,陪伴,了解,也是学校以及老师都无法给予的,再加上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正处于所谓的青春叛逆期,容易受到社会上、网络中一些负面新闻和信息的影响。让他们的认知产生偏差,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困扰,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引导,他们就难以消化,厘清,正确分辨是非、对错,让困惑堆积在心,久而久之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成长,甚至发展。严重者产生厌学,逃学,叛逆,打架斗殴等等。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社会和谐发展都是不利的影响,所以,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我们关注和研究。
二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上的压力,给学生带来的焦虑
初中生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可是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城乡结合部的大多数学生住校,生活上都需要自己的打理,学习上的压力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导致他们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失眠、致食欲不振、神经衰弱、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让学生面对考试时产生焦虑,缺少自信,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和恐惧感。
(二)自卑心理的累积,使学生越来越封闭
初中生处自在青春成长期,他们心思敏感,又容易和同学产生矛盾,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城乡结合学生又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有些学生就是为了生活上、穿着上、学习用具上与城里学生的点滴差距,心理上产生波动,造成自卑、自我封闭心理的出现。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人交流,学习上也慢慢产生逃避、应付的现象,生活态度一点都不积极、不阳光。甚至有的学生自卑心过胜还会滋生嫉妒羡慕恨的心理,使学习的重心、生活的重心都出现偏差,严重影响学生的性格、心理健康的形成,导致学习成绩下滑,问题出现。
(三)学生缺少温暖,容易产生孤独感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的大部分都是住校生,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又要面对很多的学生,可能生活上、学习上有时候顾及不到某个学生。比如,头疼感冒、情绪不佳、与同学产生矛盾等等,这些事情老师不能及时发现,又没有家长在身边虚寒问暖,久而久之让学生觉得缺少温暖,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让其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严重的也会让学生在感到孤独的同时,产生自卑,对学习失去信心,对生活缺少热情。长期处在这种缺少温暖的孤独感中,容易让学生对生活产生错误的认识,对一切都变得消极,失去青春少年的活力和学习热情,影响学习也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三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办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压力和恐惧
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克服他们对学习的恐惧,对考试的焦虑。比如,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合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自己的自信。再比如,在生活中多用语言鼓励、在活动中选择能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自信的游戏,让学生参与,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得到提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信,推动学生的顺利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要全面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有老师有意无意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修养。俗话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教育不只在知识上教育学生,还在于学生人格、品德、价值观、人生目标的塑造和建立引导学生。所以,作为初中老师,尤其要对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不只是在学习上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要在生活上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缺少自信、学习没有目标的茫目感,引导学生走出互相攀比、嫉妒、早恋、逃学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阳光、积极、乐观的性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与老师、同学间的和谐关系,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做准备。比如,开展感恩、自信、目标等的主题讲座,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在班会上也可以用讲故事,讲过去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信任,促进同学生之间了解和信任等。只要学校、老师能重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总会在教育教学中找到方法,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加强家庭教育,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老师对于教育学生最怕的结果是“5+2”,一周辛苦的教育成果,培养的习惯,周末两天全在家长的过度溺爱中化为泡影。或者城乡结合部的家长要么文化水平有限,要么在外务工,连周末都没有时间陪孩子,这一来让学生钻了空子,二来延伸了学生的孤独感,让学生始终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所以,学校要联合家长尽量多陪伴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温暖,引导学生做一些适当的家务,树立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爱生活,爱学习,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增长智慧和本领,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住校生,要么父母也是在外务工,学习上缺少一定的气围和环境。针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养成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建立学习园地、在教室的墙上建立进步榜、优秀榜、互助榜等。也可以在教室贴名人关于学习的名言字画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学习气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树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增长学生自信等,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
四 结语
总之,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素质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更是一群特殊的,需要更多关注的学生,要保证他们心理健康,老师不但要在学习上积极引导,在生活上也要多方关注,及时帮他们疏导问题,解决困难,才能保证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静.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湖北招生考试,2006,12:55-58.
[2] 龙德宏.加强中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心事,2014(1):62-62.
[3]郭健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12:8-9.
[4]党安静.班主任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88-189.
[5]严建雯,陈传锋,张红.国外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现状与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7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