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政府、社会和高校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以江西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例,根据该门课程特点,探讨如何在生物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节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期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关键词: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细胞生物学;案例
本文引用格式:张帆涛,等.例谈《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43):56-57,6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这一重要讲话把全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推向了高潮。高校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处于育人工作的第一线,应当自觉肩负起这一时代重任,努力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责任[3]。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专业思政课堂,每门课程都应担负起思政教育的功能,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深入挖掘专业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使思政教育从“专人育人”转向“人人育人”,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4]。
一《细胞生物学》课程简介
《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包含:
(1)细胞生物学概论与方法;(2)细胞膜与细胞器;(3)细胞核与染色体;(4)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学习其他生物类课程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打下坚实的基础[5]。目前我校教学用书为《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全书共17章,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层次上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内容进行阐述。课堂教学一共64学时,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细胞生物学》为我校生物类专业主干课程,由于专业性较强,学时有限,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针对专业知识点和研究进展进行讲解,易忽略或弱化该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在“人人育人”的背景下,《细胞生物学》课程专任教师也应树立“课程思政”观念,认识到思政教育不仅是专业思政课程教师的责任,也是《细胞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和任课教师的任务。将思政教育引入《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环节,使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学习同向同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胞、认识生命、认识社会,对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
三《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确定
课程组教师结合本校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课程思政不是增加一项教学活动,也不是在《细胞生物学》专业知识中强加思政内容,而应该充分挖掘《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内涵。换句话说,就是在传授《细胞生物学》专业知识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 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细胞生物学》专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内容相互结合,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目的是一项重要议题。本课程组教师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挖掘了二十余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在细胞器知识点中融入思政教育
细胞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分,对细胞执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也将细胞器知识点列为学习重点,在细胞器知识点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提高了知识运用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光合作用时,专业知识内容包括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利用其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CO2和水转变为糖,是世界上成本最低,但是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工厂。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叶绿体这一细胞器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特性,引导学生向叶绿体一样,在普通岗位上争取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最后可通过观看全国劳动模范徐虎、李素丽等先进人物事迹,进一步进行这一知识点的思政教育。又如:学习线粒体的结构和氧化磷酸化时,专业知识内容包括线粒体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大量的线粒体为细胞提供了直接能量来源。从这一知识点能够引导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个人的力量虽然小,但是大量个体的积累,就能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二)在细胞结构知识点中融入思政教育
细胞由膜包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内环境,细胞有边界,有细胞骨架,也有信息中心对细胞代谢和遗传进行精细调控。细胞的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种结构组分相互协调,使细胞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细胞结构是《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组也将思政教育与这些知识点相互融合,润物细无声中培育学生。
例如:学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时,在分析细胞运输途径时,阐述细胞内膜系统对于扩大细胞膜表面积的重要意义,并引入扩大内需是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这一思政内涵。又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时,通过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掌握细胞通过这些运输方式,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源的交流与互换的这一概念,从而引导出“一带一路”思政内涵。我们国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向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同时鼓励好的文化、企业和科技走出国门。再如:学习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时,使学生掌握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这一知识点可以挖掘出每个国家都有自身文化基因的这一思政内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坚持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三)在细胞机制和细胞周期知识点中融入思政教育
细胞机制和细胞周期也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同样适合融入思政教育。例如:在学习细胞周期时,使学生懂得生命是从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连续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从头开始的过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应当随之更新,如果思想僵化,碰到新问题、遇到新情况时,还按照老规矩、老办法办事,那就犯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错误。又如:在学习癌细胞与抑癌基因时,使学生掌握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而抑癌基因是一类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当今社会存在太多的诱惑,总是以其迷人的一面引诱青少年渐渐远离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干扰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像癌基因一样引起正常细胞发生病变,这种病变对自身和社会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大学生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如:学习细胞外基质时,可以引入每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人离不开社会这一思政内涵。大学生惟有积极主动地亲近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课程组通过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既传授了《细胞生物学》专业内容,又进行了思政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 结语
课程思政教育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的具体举措,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方式。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进一步夯实人才的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所有学科教师的责任。专业课程教师要深挖学科的思政内涵,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实施嵌入式思政教育。本课程组通过进行《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于“人人育人”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参考文献
[1]武文菲.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效性探讨[J].高教学刊,2019(06):155-157.
[2]李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463.
[3]谢和平,潘永华,于伟,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素质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1-11.
[4]刘磊.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4):110-112.
[5]赵伟民,谢保胜,卫福磊,等.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40(05):783-7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