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智慧课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16:46: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适应智慧课堂的需求,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以智慧课堂为基础,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框架。智慧课堂借助于手机移动智能终端,打破了学生上课禁止使用手机的传统。通过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到智慧课堂中,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快乐学习和快乐教学的宗旨。

关键字:启发式教学;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冯莉,等.基于智慧课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5):259-260.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进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就应运而生。“智慧课堂”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结合人工智能的方法,让课堂变得“智慧”,让教学更加的高效。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使学生通过智能终端进行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的一个挑战。

       智慧课堂是教师通过智能终端,使用教学软件对学生上课的情形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同时通过反馈的消息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通过智能终端,可以与学生线上和线下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可以推送电子学习资料,让学生及时学习,使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智慧课堂,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智慧课堂可以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平台,同时通过线上讨论和线上分组作业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

二基于智慧课堂的启发式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通过移动终端建立分组,将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学习更加积极,让教师教学更加生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启发式智慧课堂。

(一)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程开始以前和同学们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明确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每次课程之前在智能终端提出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如在《汽车营销学》这门课程中,通过学习通软件,提醒同学们上课内容和通过小故事让同学们提前阅读思考营销的重要性,营销与推销的区别。作为课前思考题,不应该太难,而需要有趣,让学生好奇,花时间去查资料和学习。

\

 
(二)以案例为基础,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课堂中,如果一味的讲解公式和算法,会让很多同学觉得无趣和枯燥。可以引入相关案例,让同学们查询资料进行讨论。比如在高数课中,枯燥的微分会让学生觉得计算困难。可以抛出一个案例:咳嗽是由肺内的压力增加引起的,而肺内的压力增加气管半径会缩小,那么到底是阻碍还是促进了空气的流动。如此,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案例中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三)以实际为启发,提升学生课后练习的愉悦性

        课后作业一般都是书后面的习题,由于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发达,很多学生能够找到答案,就放弃了学习。因此通过学习终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安排相应的作业。如在程序设计中的IF语句学习,给学生安排作业的时候可以安排俄罗斯方块游戏的开发,从而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三 启发式智慧课堂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节选了传递函数框图简化章节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四年级的学生开设。本课程是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需要修读汽车服务和汽车控制等相关内容。学生在修读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汽车理论与运用工程A》等先修课程后,掌握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并对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控制理论相关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汽车控制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本课程将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到控制领域,针对具有一定数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生开设。

(二)课程内容与过程

1.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式提问、例题分析等环节教学,实现下列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控制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对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向进行分析;

(2)使学生获得工程控制系统的定性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控制论观点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初步建立科学思维方法。

2.课程导入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控制系统各个典型环节的特点,传递函数的基本形式及相关参数的物理意义。实际上,为了直观地理解,一个系统可以由若干环节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将这些环节以方框图表示,其间用相应的变量及信号流向联系起来,就可以构成系统的方框图。

         (2)情景建立:请同学们根据方框图的定义,思考一下用方框图来表示传递函数有哪些优点呢?

①便于评价各环节对系统的影响;
②利用框图简化,很方便列写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
③形象反映各环节、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3.内容讲解

       (1)方框图的结构要素:函数方框、相加点、分支点。

         重点对比相加点和分支点的不同,用启发式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相加点和分支点的区别在哪里呢?

       (2)系统方框图的建立

①建立系统原始微分方程(每个元件)。
②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原始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按因果关系,绘制方框图。
③按信号流向,依次连接各方框图,左边输入,右边输出,反馈则“倒流”。

         采用启发式案例:如电路图,分析电流流向,并确认输入、输出等;力学系统,对系统中的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认力的传播。

(3)传递函数方框图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指变换前后输入、输出总的数学关系保持不变。包括串联环节的等效变换规则、并联环节的等效变换规则、反馈环节的等效变换规则、相加点平移和连接点平移等规则。采用启发式例题:首先,引入一个传统的例题对变换规则进行讲解,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的变换规则;然后,将例题进行变换,如将相加点和连接点进行混合连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框图进行简化和变换;最后,将例题难度增加,添加不同的回路,如将反馈回路和正向传输回路进行混合。例题采用难度不断增加,同时将易混淆的概念和易错的知识点不断的加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4.教学反思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是对系统传递函数的一种直观表示,具体而形象的表示了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数学模型、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信号流向。而考虑到学生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清楚地理解了控制系统各个典型环节,因此从框图的基本组成、典型环节的等效变换和简化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同时借助于例题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更为具体的认识。

\

 
四 结语

        本文结合了互联网+的思想和移动智能终端,探索了启发式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更加积极,教师教学更加生动。智慧课堂主要的工具是学生的手机,也就避免了学生上课用手机浏览和课程无关的内容,全身心投入学习。在信息化时代里,启发式智慧课堂丰富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果胜,白浩.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中国高等教育,2008(8):30-31.
[2]秦怀斌,戴建国.启发式教学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96-197.
[3]朱智斌,杨伟东.孔子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助产术之比较[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43-148.
[4]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9):11-13.
[5]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6]赵琳,解月光,杨鑫,等.智慧课堂的”动态”学习路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6.
[7]高加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7(83):22-22.
[8]周振华,陈耿彪,曹太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类“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5):84-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