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雨课堂的针灸学混合式学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16:43: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灸学》作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临床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文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方法结合线下学习方案,对针灸学课程“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针灸学;雨课堂;混合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张彬彬,等.基于雨课堂的针灸学混合式学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138-139.

        随着信息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学习模式正在逐步被混合学习模式所代替。所谓混合教学模式就是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的有机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二元化关系的统一,既不过度依靠于在线学习造成系统性不足,也不单纯依赖传统教学。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言“我随时准备学习,但我不想总是被教导”。对于学习者来说,最大的学习乐趣莫过于能自己有选择地学习。而混合学习模式有条件让学者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以及最适合自己学习时间、学习风格,最大限度调动其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学习效率达到最优化。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反馈与评价,从而制定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案。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多地用于高校各科的教学中,针灸学作为高等中医学院校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教程,如何有效与当代教育技术优势深度融合,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 针灸学的学科特点

        《针灸学》是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临床课程,由绪言以及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是针灸学基础知识部分,包括经络总论和腧穴总论;中篇包含针刺方法、灸法、罐法等其他针灸相关操作,实践技能性很强;下篇根据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分为了内、皮外、妇、儿以及五官科,并叙述了针灸治疗处方。《针灸学》开设于大三的第一学期,在整个中医体系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基于《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等学科上,将中医基础知识与经络腧穴理论相结合,旨在指导学生将针灸学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运用于临床。《针灸学》内容繁多、实践性强,是《经络腧穴学》《针灸处方学》《实践操作学》等学科的综合。

二“雨课堂”教学平台概述

         2016年4月,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推出了一款互联网教学工具——“雨课堂”。该软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将师生的智能终端相互连接,赋予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全新的体验。雨课堂的出现使智能手机走入了课堂,而且成功地将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2]。课前预习、课堂弹幕、匿名反馈、限时测试、PPT同步给与师生一种全新的互动体验,课下配合语音讲解、名校慕课堂视频点播、难点反馈、以及作业推送使进一步巩固知识。李鹏等[3]人随机选取2016级专科护理学生283人,观察组140人,对照组143人,观察组学生在常规教学的同时进行基于“雨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期末考核成绩及教师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88.132分±4.283分,对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81.637分±6.3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学生对“雨课堂”导学评价较高。

三 实用性探讨

(一)课前准备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课前预习和各科绪论部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步。针灸学绪论部分,串讲了针灸起源、形成与发展,概括了针灸学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创建“雨课堂”,生成专属二维码或是邀请码后,邀请学生扫码或是输入邀请码加入班级,推送相关课件以及知识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络腧穴部分以实记为主,学生不仅要熟悉掌握经络系统组成、循行规律、分布特点,还要熟记腧穴的定位、主治与临床应用。为提高课堂效率,课前教师可通过“雨课堂”导入相关问题、推送预习资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文献、查资料,探索性学习经脉循行、流注规律,加深印象。

          针灸临床应用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师可制作预习课件,分享临床病例,提前将相关病例发送至学生手机,并规定在课前思考、拟方,督促学生通过回顾前期中医基础知识开始辩证处方。因此,课前准备不仅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还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

 
(二)课堂教学

          课堂上,学生通过扫码进入“雨课堂”,考勤状况一目了然。经络腧穴部分的学习是整本书的重中之重,但部分学生会认为经络、腧穴的认识及十二经脉循行、分布规律等的学习,缺乏画面感的深刻认识[4]。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制作视频课件分享经脉循行动画,增强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发送问题,根据章节难易程度,限时作答,学生在线上答题,答案只有老师知道,再将分数一对一回馈给学生,学生可即时查漏补缺,教师可获取数据,掌握学生的疑难点,指导教学。

          古人云“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学好针灸,仅记住定位是远远不够的,例如“耳门、听宫、听会”穴名相似,部位也都在耳附近,极易混淆、难以记忆和掌握,类似的穴位还不少。教师线下指导也非常重要,可要求学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找穴位,指导学生准确取穴定位。针刺手法与疗效息息相关,针刺技术内容复杂繁多,例如针刺的补泻手法包含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开阖补泻等,单就提插补泻而言“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泻”;待具体针刺操作时,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角度又不尽相同。这部分同样离不开教师的面对面指导,所以针灸学的教学不能拘泥于线上或线下某种模式,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最佳效率。

(三)课后复习

        针灸作为一门实操性治疗手段,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特别高,但由于课堂学时有限,课堂上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指力是刺法操作的基本功,指力就是刺手的力量,是手部小肌肉群和腕部协调用力的综合结果,长期不懈的训练是指力达标的必经之路。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操作要点,课后练习时,可在线交流,一对一指导,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上课内容通常有不深入的缺点,尤其是临床应用的学习,这部分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处方,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达到治愈各种疾病的目的。每个疾病学习结束后,可准备相关临床案例分析题推送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既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

\

 
四结语

         针灸学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多种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中需要多动手、勤思考。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是远远不够的,雨课堂很好地契合了针灸学在线教育的需求,能够做到让学生碎片化、随时随地地学习知识,让老师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程度,这种跳出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也将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喜爱。

参考文献

[1]刘密,钟欢,刘余,等.以能力为导向的《针灸学》课程模块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针灸,2018,38(09):995-998.
[2]曾瑞鑫.学堂在线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亚太教育,2016,(24):1.
[3]李鹏,易淑明,郑晓妮,等.“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8,32(04):560-563.
[4]王珑,邹伟,于学平.浅谈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在《针灸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针灸,2008,28(12):923-9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7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