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09:51: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甘肃三所民族院校32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取SCL-90量表中反映心理健康的六个因子进行调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六个因子中,除了人际关系和偏执,其他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一年级的学生在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回族大学生在抑郁因子显著高于其他民族;有信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无信仰的大学生。结论: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偏低。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引用格式:吴超,等.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4):231-234.

Study of Mental Health of Minor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ansu Province

WU Chao1,WANG Xin-liang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 Gansu,China;2.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Lanzhou Polytechnical College,Lanzhou Gansu,China)

Abstract:The object of study was 324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three mino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ansu,six factors reflecting mental health in SCL-90 scale were extracted for investigation.Results:Except f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paranoia,the scores of the six factors in the symptom self-assessment tab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Students in the first grade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ades in each factor;The depression factor of Hui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ethnic groups.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with fait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without faith.Conclusion: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Gansu province is significantly low.

Key words:Minority;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再加上学习基础、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不足,使他们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日益激烈的竞争,观念的冲突,以及不断加剧的生活、就业压力,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等,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研究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维护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希望为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甘肃三所民族院校32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在老师的协助下统一发放问卷350份并当场收回,删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2.8%。其中男生102人,女生222人。在民族分布上,藏族217人,回族67人,其他民族36人。

(二) 研究工具和方法

        研究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选取其中能反映心理健康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6个因子。量表采用5级评分(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

        一般的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年级、民族、专业、独生与否、经济状况、生源地、是否班干部、有无宗教信仰等。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主要采用频率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二 研究结果

(一) 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结果显示,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1.90。如表1所示,单项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除了偏执得分略低于全国新常模(N=9941)得分外,其他因子得分高于全国新常模,其中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敌对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新常模。

(二) 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新常模对比

         将各因子得分均分与常模相应因子均分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新常模,这与国内学者高云鹏、张永雷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5]。在人际关系敏感这一维度上,高于常模;而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敌对四个因子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偏执维度上得分略低于全国新常模。

\


(三) 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因素上的分析

         本研究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偏执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p<0.05),有差异性;在不同生源地对比上,来自城市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要好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在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城市大学生得分则高于农村大学生;除了偏执维度,在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其他维度非独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得分均高于独生大学生;对于是否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维度均无差异性,但学生干部得分高于非学生干部;在不同年级方面,一年级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上都显著低于其他年级(p<0.01),尤其大四的学生得分最高;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焦虑、强迫和敌对等几个因子上得分较高,有显著差异;在不同民族上,回族大学生在抑郁维度上与其他民族大学生有显著差异(p<0.01),除了敌对因子之外,在其他所有因子上,回族大学生得分最高;对于不同经济状况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维度,经济状况好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不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三 讨论与分析

(一) 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1.90,各因子的得分也相对较高,尤其是强迫症状维度,得分高达2.24,然后依次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在把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六个因子与全国大学生新常模(N=9941)作对比之后,发现除了偏执得分略低于全国新常模得分外,其他因子得分高于全国新常模,其中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敌对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新常模。这表明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偏低,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这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特点有一定的关系,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同样的环境学习,面临同样的压力和挑战,但是他们因为成长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在语言沟通、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由于对心理咨询与辅导固有的偏见和认识不足,一般不会选择求助,但是自身又缺乏健康、积极的应对方式和相关经验,可能会使一般的心理问题加剧化。

(二) 各类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性分析

1.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在偏执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p<0.05),有差异性,可能是由于男生的性格倾向于比较固执,不懂变通,认死理,所以得分较高。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其他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这与苟平[4]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他们研究四川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发现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六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张永雷[5]等人研究贵州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发现,女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均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显著,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

2.不同生源地和不同经济状况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虽然没有差异性,但整体上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大学生,而在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城市大学生得分则高于农村大学生。与张永雷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和心理调节方面要差一些,他们因为条件所限,心理上有一定的自卑情绪,可能体验更多的负面情绪,难免会造成心理上的问题。李慧民[6]等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及总均分上得分高于高收入家庭学生;与本研究一致。对于不同经济水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总均分、抑郁、焦虑和偏执因子得分显著偏高,而在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维度,经济状况好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不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这说明,经济状况不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自卑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他们因为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可能形成比较自负、自我的性格,不能更好的包容别人和为别人着想,遇事容易冲动,所以可能会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

3.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的是四年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入校门,一切都是新鲜的,加上课程较少,而且难度较低,所以心理各方面发展良好,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越来越深入,在大四年级,还要面临实习、论文和毕业求职等一系列的压力,要和其他普通学生去竞争,难免会顾此失彼,心情焦虑,甚至可能出现失眠障碍,精神恍惚。所以,要特别关注高年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不同民族和信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回族大学生在抑郁维度上与其他民族大学生有显著差异(p<0.01),在其他维度没有差异。除了敌对因子之外,在其他所有因子上,回族大学生得分最高。有信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比无信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偏低。这与高云鹏[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根据调查,有宗教信仰的大多是回族大学生,他们的宗教存在很多的风俗习惯和清规戒律,要遵守很多规矩,在饮食、语言、行为等很多方面需要他们克制谨慎,而在学校环境中,也不容易得到宗教的支持,所以他们有些人相对比较孤僻、更喜欢独处,而在学校生活中,无意中违背这些规范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较多的负罪感和羞耻感[8]。

\

 
四 对策和建议

(一) 完善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体系


        根据研究结果,甘肃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低,亟待改善和提高,尤其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敌对等维度上,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差异显著。所以应该积极完善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配备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中心,定期开设心理健康专题报告,创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监管机制,形成长效的心理疾病预警和纠正机制。

(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计划,在学校通过播放心理学电影、张贴海报、宣传栏等方式传播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选修课程,使大家不再“谈心理色变”,使大家真正觉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知识有用,由抵触心理学到喜欢心理学,形成对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和科学的认识,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寻求帮助,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三) 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宗教是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感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宗教中的规范和戒条,要懂得正确地取舍和调节,让宗教信仰成为使自己变得美好的途径,而不是束缚和影响自己发展的负面因素。

(四) 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研究表明,高年级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民族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在高年级开设情绪调节、心理认知、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使高年级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和毕业压力的同时,能够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积极面对未知的将来。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5-25
[2]高云鹏,艾克热木艾尔肯,王雪.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5):92-98.
[3]仲稳山,李露.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3):251-256.
[4]苟萍,卢勤.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0(2):144-148.
[5]张永雷,刘瑶,董湘玉,冯育航.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55-256.
[6]李慧民,许波.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5(4):82-86.
[7]吴敏,时松和,葛菊红.生活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1):38-39.
[8]李丹琳,崔玉红.中医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6):424-4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