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典型模式与运行机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09:09: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样西部高等教育也严重滞后于东中部地区,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是促进高等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举措,是实现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突破发展的新方式。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已形成全方位战略对接型、内涵建设助力型、多方合作共援型等鲜明的模式,在实验基地、学科项目、科研合作、资源利用等方面相互协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及时总结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典型模式与运行机制,对于后期支援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对口支援典型高校的成功经验,探索和构建对口支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关键词:对口支援;实践模式;运行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张怀英,等.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典型模式与运行机制[J].教育现代化,2019,6(45):104-106.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资源禀赋差异,边疆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与东部发达地区,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给予了相关的政策倾斜,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地区,多项战略规划落地实施[1]。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几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对于西部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实施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需继续优化支持高校和对口高校的发展环境,促使双方于进程中发展,于合作中突破,实体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典型模式

(一)全方位战略对接型


        加强统筹协调,全方位战略导向倾向,以北京大学为例,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从思想、组织、政策、经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对接,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突出重要地位,把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同时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对待。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支援国家西部建设、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政治任务来抓;二是建立对口支援组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的对口支援办公室,协调各部门人员,组成协调联络小组,协调联络小组由16个职能部门组成,党办下设专门办公室,负责协调对口支持工作,促使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实施和执行;三是建立对口支援规章制度。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每年年度专项工作进行部署,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要把对口支援作为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明确专人负责。建立每年一次的对口支援例会制度,分阶段总结经验和成果,分析形势与任务,并研讨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四是设立专项资金。设立“对口支援工作贡献奖”,表彰奖励对口支援优秀人才。设立“对口支援补助金”,对口支援工作人员提供生活补助。五是在学科、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管理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部培训,提高管理综合素质,实施“西部文化援助”工程,弘扬学术精神,采取“综合辐射,提高学科综合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以捐赠物资为基础,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开展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

\

 
(二)内涵建设助力型

         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多层次支援发展为导向,以清华大学为例,一是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完善机制。几任校长和党委书记亲自抓对口支援工作,经常前往受援高校调研解决问题,同时协调多方资源,相互合作,互惠共赢,主动邀请和协调其他高校加入对口支援团队,建立了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等系列对口帮扶措施。二是选派骨干、一届一届接力支援。支援高校清华大学先后多次派出著名学者、教授专家团、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在受援高校青海大学进行挂职,对青海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学校的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特色实验室的建立以及学术研究工作的推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培养青年教师,增强师资力量。每年接受多名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进行联合培养和深造,为后续干部储备发展人才,多形式的开展夏令营活动,加强支受双方高校的交流和沟通;四是加强特色学科建立,合力共建实验研究基地。建立特色学科体系,在基础课程规划、实验室规划、实践和应用课程规划方面着力,建立一系列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批具有高质量的基础课程和实验室应用课程。同时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合力共建三江源研究院、盐湖化工院,青海大学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清华大学具有强大的科技技术研究队伍,两者双双协同发展,联合组建10个研究院,为后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日益彰显。

​(三)多方合作共援型

        建立“支受高校+企业+地方政府+国际高校”的对口支援新模式,将传统的一对一帮扶指导模式转变为多方合作的新模式,提高受援高校自主造血发展动力。以浙江大学为例,一方面在人才培养、学科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受援高校出谋划策,启动联合培养机制,创新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借力互联网资源,引入电子科技企业,实现网络课程共享,大力推广网络课程教育,建设了一系列特色精品课程;另一方面积极与区域政府、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在项目争取、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在实行国家级工程研究战略背景下,以贵州省为例,双方高校和贵州省政府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复合改性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精密微电机和特种电机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合理的推动了科研理论进行实践的转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受援双方高校积极联系国际资源,与国际高校新西兰林肯大学共同开展“云贵高原奶牛健康养殖与牛奶安全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项目合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浙江大学、贵州大学与湄潭县共同建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共同实施了联合国农业文化遗产——稻田养鱼西部推广项目,增收效益明显。

三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运行机制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点在学科、师资队伍、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和项目等方面相互协作[2]。支援高校在管理、人才培养、科研等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受援大学在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为今后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肯定。比较分析我国高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国内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形成了聚焦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发展,搭建科研协作平台、注重师资培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效运行机制。

(一)注重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的帮扶理念是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的核心逻辑,只有将人才资源共享,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才会得到协调可持速发展,以清华大学为例,在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改革道路上,先后组织院士、名师等400多名国内外优秀教师前往西部地区授课和开展讲学活动,同时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选取对口支援高校青海大学的本科生参加夏令营活动,联合开展社会实践等特色课程;北京大学一方面充分利用名校资源,每年为西部地区引进众多教育基金、科研基金项目,选派青年教授进行管理,同时每年接受石河子大学众多学者和科研人员、管理干部进行进修;另一方面,建立“新疆研究生培养基地”,为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基地立足西部,以培养学生、招生、就业、培养高层次科研管理人才为目标。


\

(二)重视学科发展,建立科研合作基地

        以地区发展为基础,积极建设西部地区急需的学科专业,同时匹配市场需求,加强特色专业和市场高度需求专业的建设。以复旦大学为例,先后多次组织院士与知名教授前往受援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扩展受援高校的学术需求。因地制宜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共同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支持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设备和科研仪器的优先使用权。第一批对口支援高校北京大学相关院系分期分批派出高水平教师赴受援高校石河子大学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采取共建EDA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联合实验室、实施远程授课等形式,使石河子大学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药学学院结合新疆特有的植物医药资源,通过攻关重点科研问题,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联合申报“新疆维吾尔医药祖卡木颗粒现代化研究”课题,并获得军医基金项目资助。在支持和推动四个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上,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签署了科研合作、研究生培养、西部民族文化研究、北京大学遥感研究所与世大农庄合作等四个合作备忘录。

(三)重视教师培养,优化师资结构

         重视教师培养,优化师资结构,通过支持教师帮扶、协助选拔继续教育教师、走访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位等形式来提高受援高校的管理、科研、教学管理水平[3]。复旦大学在对口支援云南大学的过程中,注重帮扶培养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分阶段接受云南大学教师到复旦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还在重点教材的建设、教学软件的研发、网络和远程教育方面给予云南大学较多帮助。浙江大学帮助贵州大学培养师资和管理队伍的过程中,优先优惠录取贵州大学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接受大量的受援高校年前干部和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进修和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过程中,分别从战略、组织、知识3个层面来确保人才的培养的落地实施,极大的提升了校地联合培养师资队伍的理论深度。

(四)注重项目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以青海大学为例,在对口院校的合作和帮扶下,成立省部委共建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在特色专业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前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一整套成熟的合作模式,国家科技园、国家新农村建设发展研究院先后落地与青海大学,进行项目合作,以项目发展带动学术成果向市场实践进行转化,建立了大白菜、马铃薯、蚕豆、枸杞等22个示范推广基地,为当地政策、企业、个人提供理论培训、技术指导,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推动区域发展。开展多元主体协作,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东部地区高校在管理、科研技术、资金、项目等核心要素的优势,结合西部地区高校周边的资源、政策等要素,通过深入合作与交流,实现协同创新。

         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已经成为解决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不平衡的实现途径,是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4]。通过几年的实践,从师资联合培养,共建基地和实验室,同步学科体系,资源互惠,协作发展等对口支援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外部环境和国际形式的不断变化,在坚持原有的对口支援政策基础上,继续推进完善原有的政策和措施是改革的必经之路,重点在专项经费、合作共享机制、互动发展等方面创新政策。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更加偏向于对西部地区有重大共享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加强物资上的奖励[5];构建良好的合作共享机制,依托东西部地区各自的资源和技术,建设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工作机制[6];不断完善和丰富其内涵,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方面加强深层次的互动交流[7]。不断加强运行机制的设计,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刚,刘健.中国特色的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23):14-17.
[2]郭随平,李良.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222-225.
[3]殷志明,徐永清.高校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8):188-189.
[4]武雪.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
[5]刘宜鑫.高校对口支援契机下的民族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6]肖劲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157.
[7]胡敏.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2):164-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