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6 16:04: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高职院校做好思政工作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当前处于新媒体环境,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巨大,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更需要做好了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相关概念与特性,然后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陈宪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38):184-185.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性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学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在新媒体时期,学生面临的诱惑更大,高职院校做好思政工作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隐性教育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一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相关概念与特性

(一)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相关概念


       所谓隐性教育就是与传统显性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模式,在隐性教育当中,教学方式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教学目的主要以培养学生观点、想法、思维、创意等隐性素质为主。因此,在隐性教育当中,需要充分利用课后时间,通过融合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1]。教师在选择思政工作隐性教育方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接受能力,选择的内容需要学生易于接受,可以将实际案例与理论充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内容,更好的培养学生隐性素质。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单一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新型的教育模式,将课堂教学丰富化、生动化,使隐性教育更具生命力,从而有效保证隐性教育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特性

          想要更好的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做好隐性教育,了解和掌握隐性教育的基本特性十分重要。以下针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特性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渗透性。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而言,隐性教育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性等要求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隐性教育更加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悟性等要求相对较高[2]。因此,隐性教育也是一个不断渗透的过程,渗透性属于隐性教育常见的特性之一。其次,丰富性。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单向性,受课堂和书本的局限性非常强。区别于传统教育,隐性教育改变了传统单向的师生关系,打破了书本与教材的限制,将师生关系变为双向性的关系。在实施隐性教学过程时,教师需要采取更加针对性、丰富性的教学方式,层次、角度、形式等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丰富性也是隐性教育的主要特性之一。第三,持久性与延续性。隐性教育主要通过各种引导的方式,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政治立场与觉悟。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长久的、持续性的引导。因此,隐性教育还具有延续性和持久性。甚至在初始阶段,隐性教育的进度将会十分缓慢,随着时间的发展,隐性教育的效果也会逐渐显露出来。

\

 
二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的积极影响


        以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的积极性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迎合了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属于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时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探究欲望十分强烈[3]。在新媒体环境下实施思政工作隐性教育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其教学方式更加新颖,学生参与积极性与热情十分显著,迎合了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也普遍被学生认可。其次,可以实现思政教育的即时性。思政教育工作处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当中引入新媒体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网络教学形式引入到隐性教育当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学生,学生自主性更高,还能有效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即时性。第三,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均已经成年,由于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一个学生具备比较明显的个性化差异。想要保证思政教育工作隐性教育质量,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运用新媒体技术后,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师生之间单一交流的形式,通过网络媒体实现双向交流。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隐性教育更具针对性,教学效果也更为显著。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的消极影响

         除了积极性影响之外,新媒体环境下,也存在很多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隐性教育不力的因素,从而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传统教育模式当中,教学方式相对较为简单,运用新媒体技术之后,隐性教育中开始包含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与复杂性特点。各种思想形态与文化思潮也逐渐涌入到思政工作当中。当前,全球化进程迅速,我国开始涌入各种西方思想与价值观念,包含着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价值观念。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受到这些思想价值观念,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在开展思政工作隐性教育时,应该尽可能规避这些不利的影响。

三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策略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新媒体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普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接触新媒体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方便,新媒体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时,也需要充分意识到隐性教育的影响。以下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策略进行具体探究。

(一)开发新媒体环境中隐性思政教育载体

          在新媒体环境当中,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因此,想要更好地保证思政工作隐性教育质量,还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注重开发隐性思政教育的载体[4]。当前各种高科技产品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中做好隐性教育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好的进行普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之间相互指导和监督。

(二)增强隐性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在传统教育当中,主要根据学校布置的相关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来开展日常教学,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与传统教学不同,隐性教育目标主要针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隐性方面的内容,所以,在隐性教育当中,融合了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与案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在隐性教育当中明白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但也正是因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当中,针对性不强。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还需要不断增强隐性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通过这种网路平台,收集学生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的教学方式[5]。例如,学校可以开通相应的微博与微信账号,通过网络形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施因材施教。

(三)优化网络环境保证隐性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当前网络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很多不良的思想价值观念充斥着网络平台。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还需要不断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减少哪些不良的内容。

\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隐性思政教育工作当中,为了更好的保证隐性思政教育效果,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新媒体环境中隐性思政教育载体、增强隐性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优化网络环境保证隐性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等方式,帮助锻炼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舍娜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1(21):51-54.
[2]王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长江丛刊,2018,03(1):268-268.
[3]纪海波.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8,32(2):12-13.
[4]高峰.高校隐性思政教育:以新媒体构筑新阵地[J].黑河学院学报,2017,8(2):136-137.
[5]尹婷婷.以新媒体为载体推进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5):136-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5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