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舞蹈编导专业化的普及与教育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6 14:47: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舞蹈不仅娱乐着每个人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今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而同时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如何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已经成为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对舞蹈知识、舞蹈编导专业化的普及和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舞蹈编导;专业化的普及;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佟速忠珸.舞蹈编导专业化的普及与教育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7):183-185.

     在编舞与编导的个人思想密不可分,编导对舞蹈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舞蹈编导要让舞蹈贴近生活,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去创作舞蹈。

一 舞蹈编排概述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创造者和导演,作为一名导演应该承担舞蹈作品的责任,并负责指导舞蹈作品,而导演的工作专业性强,难度高,要求导演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具体包括:首先,作为一个舞者,必须从事专业舞蹈培训和绩效,必须有一个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舞蹈技巧,舞蹈编排必须能够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控制舞蹈,所以一个伟大的编舞,也是一个很好的舞者;在全球文化一体化和融合的背景下,舞蹈艺术拥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舞蹈艺术相互影响、融合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舞蹈编排不再遵循传统的研究方式,但需要深入生活,这也是舞蹈作品作为生活和创作灵感的核心。其次还要集成创新和各种各样的舞蹈元素,然后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舞蹈作品[1]。

二 舞蹈编排的发展

(一)中西方早期编舞动机的比较


        (1)中西方古代舞蹈编排的基本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跳舞的人的生活习惯,努力工作,有趣,不管是部落或民族,代表符号的舞蹈,乐器和音乐的结合。从街头表演逐渐形成一个正式的宫廷舞蹈,并逐渐扩散。根据考古学文献的研究,人们通常在开始时以描写的形式进行记录。在我们的眼中,人物的动作是僵硬的,一个动作和另一个动作之间没有联系,但是有些上釉的陶俑非常生动,表情丰富生动。其次,还存有书面记录。大多数舞蹈作品都是基于人物的服装、动作、情感和表情。关于舞蹈作品的创作,没有详细的描写和描写。但不难看出,舞蹈作品或人物都是花、鸟、兽,而且往往使用“美”、“猛”等字眼。综上所述,古代的歌舞形式大多是大众娱乐或民族自娱自乐的形式,也有一部分是流传下来的宫廷宴席形式,是过去唯一的编创目的[2]。

         相比西方舞蹈从创造的形成不同风格的特点,最受欢迎的在15和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芭蕾,创意执行法院第一次皇家贵族将这种艺术作为一种炫耀。在这样一个背景,芭蕾舞逐渐从高贵的宫廷艺术,民间艺术和创新,并建立了独特的风格,通过特殊技法的展示,增添了许多趣味性,使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大大增强,这也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2)中西方在编撰、创作、观念上的异同,中国和西方的相似之处在于民间的歌舞,它们最初是在民间创作的。不同的是,西方社会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创作手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然而,在中国,随着朝代的更迭,创作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具有民族特色。西方艺术的特点是幻想和虚拟的优势,所以创作者在舞台布景、道具、灯光、服装等方面更加努力。由此可见,随着时代和时代背景的变化,创作者的思想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

 
(二)舞蹈编排自近代以来的发展

        (1)西方著名的编创方法和构思方法的出现,在现代史上,西方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编舞家。《拉班舞谱》集人体解剖学、运动规律(力学)与数学理论、舞蹈编排与学习于一体,涉及范围广泛。其中还用各种象形符号来代替不同的动作,巧妙而方便地记录了肢体动作的语言序列、肢体姿势以及动作的调度路线,让我们一目了然。它可以帮助我们写下不同的表达式和应用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也大大改善了编舞过程中身体多变的戏剧性调整和相应的身体表达。但是,现在,我们拉班舞谱太精密,创意有点繁复,所以不在大陆广为流传,在我国台湾地区流行,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这门课程。在教育方面,它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大脑组织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3]。

       (2)指导和创新思想的编写和创作,不断学习。在戴爱莲先生的倡导下,拉班编舞进入中国。他还喜欢拉班舞蹈乐谱的编写和创作,先后走访了不同的民族。这是中国舞者第一次用腊八节的舞蹈乐谱来记录民族民间舞蹈。他的代表作有《姚仁鼓》《巴安县子》等民族舞蹈。正因为如此,戴爱莲又被称为“边疆舞者”,可见戴爱莲是多么喜欢拉班舞的记谱编舞方法。

        拉班舞谱可以扩展思考舞蹈,不仅在物理结构不同的运动力和运动的形成,也促进了舞者的逻辑思维转换能力和象形文字的变化,创新技术,实用性大于拳头,随时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观点和想法,执行新的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编排工作,并呈现给大家,让每个人都能产生共鸣。

(三)现代编舞对舞蹈构思的相互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现代舞编导摩斯·坎宁安(mose Cunningham)引入了20世纪以来不可能出现的机会。一切都可以改变,很容易变得随机。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因此,坎宁安也深受《易经》的影响。例如,写作在不同的纸张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以来在美国,在一个精心设计的运动,给他们一个序列号,然后慢慢地随机地选择不同的序列号类根据不同序列号代表运动,可以安排完成工作。这与中国古代舞蹈的描绘有些相似。舞蹈编排富有想象力,似乎比腊八节的舞蹈符号更容易理解和阐明。然而,他们都有不同的训练方法,这也是对创作者的一种考验。打破常规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当今的舞蹈编排风格

         了解创作和构思的重要性。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外国编译和创建有用的知识。显然,作为导演是非常不容易的,无论哪种方式,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必须有很强的写作能力,不仅要广泛的阅读,而且在实践中,也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一方面的创意,更多的练习和实践[4]。实践中,也存在改进和改变的空间,也会引起思考和不同的观点,因此需要不断创新。

三舞蹈编导的教育方式探讨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舞蹈编导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舞蹈编导水平,使舞蹈作品新颖有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编舞的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创新意识

         舞蹈作品来源于生活,编舞要学会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仔细观察每一个真实的生活,学会收集和积累舞蹈素材,创造生活,通过艺术手段提取这些素材和生活,最终形成优秀的舞蹈作品。编导的创新意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编导的主体意识。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类似地,每个编舞对人、事件和生活中的事件都有不同的视角。如果编导能够大胆地将主体意识融入事物的思考和舞蹈作品的创作中,那么舞蹈作品就具有了原创性。反映人民的愿望。舞蹈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献给人民的。因此,舞蹈作品应该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2)舞蹈作品只有将舞蹈主题、舞蹈形象以及每一个舞蹈动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舞蹈作品具有时代精神[5]。因此,舞蹈编导在创新舞蹈作品时,应充分融入社会生活,抓住时代精神。(3)创新舞蹈理念。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创新舞蹈动作,还要创新舞蹈理念,体现独特的创意思维。编舞是对舞蹈素材进行分解和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对舞蹈主题的感知和理解融入舞蹈的肢体动作中,使舞蹈的肢体动作能够引发人们“真、善、美”的思考。

3.2提高综合素质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决定了编排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在融合背景下舞蹈,舞蹈,艺术创作,在舞蹈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创新能力需要舞蹈具有以下品质:(1)舞蹈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和常识,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理论知识;(2)有一个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有一个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创造的舞蹈作品,可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不容易看到问题,渴望抓住不同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舞蹈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舞蹈的魅力;(3)优秀的舞蹈编导应具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丰富的生活经验,使舞蹈作品积累艺术力量。舞蹈作品的成功创作需要编舞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编舞、道具、服装、乐队、灯光等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

(二)激发舞蹈创作

        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力,导演也不例外。舞蹈作品的创作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物、物以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只有艺术家对这些事物进行了思考、分析和再创造,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编舞师也会联想和创造生活中的事物,这些事物最终会在舞蹈作品中表现出来。为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创新,编导需要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理解事物,用特定的舞蹈艺术语言来呈现事物。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安排,理解理解,喜好和审美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是一样的创建工作的舞蹈都是不同的,这也是舞蹈作品的多样性的基础。舞蹈编导应该摆脱思维模式的创建过程中舞蹈作品和传统的创建模式,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思考,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女士通过对云南文化的深入探索,创作了《鸟灵》《两棵树》《云南印象》等独特新颖的优秀舞蹈作品[7]。

(三)舞蹈需要生动

        在编导的创作过程中,对舞蹈形象的描述是表达整个舞蹈作品主题的关键,因此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舞蹈形象也是实现编导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贴近群众真实生活的舞蹈作品往往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得到良好的反响。因此,编导应该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舞蹈形象。编排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来确定图像的颜色和描述,舞蹈形象色彩首先,应该强调规范的词汇,这里说的“规范”,可以显示的基本风格舞蹈,形式的正确性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舞蹈表演的主题,紧密围绕主题,反映出舞蹈的审美内涵。

\

 
        此外,舞蹈编导需要灵活运用文学思维、音乐思维、艺术思维等思维方式,在主要运用舞蹈思维的基础上完善和丰富舞蹈作品的内容,使舞蹈形象鲜明突出[8]。然而,舞蹈思维没有固定的形式。因此舞蹈编导需要用舞蹈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保持积极的态度,将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和感受到的融入舞蹈作品中去,从而传达舞蹈作品的形象和色彩[9]。

四 结束语

        简而言之,进行舞蹈编导专业化的普及和教育应当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找到创造性的灵感,加强舞蹈形象特征和性能,使舞蹈作品独特的艺术特征,以此收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

参考文献

[1]张琳仙.试论舞蹈编导教学的管理导向及其时代际遇[J].黄河之声,2010(9):104-105.
[2]向艳华.舞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对比研究设计——以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为例[J].大众文艺,2015(10):250-252.
[3]白丹丹.对沈阳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4.
[4]李文蓓.“启发式”教学在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5(10):207-207.
[5]杨珏.体育与艺术的融合——体育院校开设艺术类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探索与研究[J].艺术教育,2008(10):67-67.
[6]冮毅.大学舞蹈教育中实践不足的思考以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应用为例[J].艺术教育,2016(2).
[7]张琳仙.对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评价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1(5):68-69.
[8]李罡.浅析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3(19):193-193.
[9]冮毅,张碧.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三思之行[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3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5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