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致使女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险峻。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研究热点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不仅受学历、专业的影响,还和社会及家庭环境有关。女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在就业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危机。本文针性地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与干预对策的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干预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齐艳.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38):249-250.
目前,就业市场提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策略,这虽然为女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挑战着很多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各高校的女大学生都出现就业心理危机,针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1]。
一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因素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就是指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由于遇到一些挫折或者很难抉择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加之,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市场人才与岗位供过于求,使学生在就业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影响到女大学生心理的平衡,甚至一些女大学生会在就业过程中迷失自我,感到焦虑、胆怯、自卑、盲从等悲观的情绪,造成其就业心理危机的现象发生。
(一)社会因素
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革新和社会市场对人才要求标准的提高,女大学生就业渠道就会变得多而杂。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致使就业矛盾的升级,不同专业和学历的学生就业差距十分的明显。有些女大学生由于学生心智不成熟就会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误区,她们考虑的不是发展前景,只是看中当前的经济利益,然后是看否是自己想做的工作性质,因此,不能理性的看待工作作出正确的抉择。加之,市场上有些企业单位保持传统的思想观念,他们会把女性定在一个规则框里,认为女性都是软弱和被动的,直接否定女大学生可以胜任工作的能力,这会导致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劣势地位,造成女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危机问题。
(二)教育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教育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占社会市场比例也越来越大,这就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及心理咨询室建设并不完善,忽视对学生开展就业心理疏导教育。大部分学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紧缺,专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常常力不从心。加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严重脱节,缺乏有效的就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2]。
(三)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也会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现在很多人受到穷养儿子富养女思想的影响,很多女大学生从小被娇生惯养长大,对亲人有较强的依赖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且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这些因素致使她们对社会没有充分的体验和了解,在面对毕业找工作时就会有很高的期望,但发现与现实差距太大,很容易产生就业心理危机。此外,部分女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家里会直接安排学生工作,这是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理想途径。女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由于父母的价值观和传统的思想观念,总是希望孩子找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尤其是事业单位和国企,且要求孩子找离家近的工作,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女性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失去就业良机。
(四)自身因素
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就是一个矛盾体,她们面临着人生中又一个大的转折点。而且由于女大学生生活背景及生理上的客观差异,在面对就业、感情、经济等的各种压力时,如果不能合理的调整心态,就会在就业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部分女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工作期望过高,就会造成女大学生理想中的工作和现实的差距,进而产生心理压力。
二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干预对策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但是必须接受与其他男大学生一样的市场竞争,其就业情况明显差于男大学生。这对女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而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能力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女大学生群体队伍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关注、关心、了解和理解她们的就业心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之举。社会环境对高校女大学生就业观具有直接影响,政府要对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应的支持,不断优化现代就业政策,并且结合就业需求、就业形势等实际情况,为高校女大学生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指导,为她们构建和谐的就业环境[3]。
(一)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女大学生在就业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的关键。因此,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体系,对女大学生就业进行正确的辅导,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有效排除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所以,高校需要针对女大学生特殊性构建完善的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关注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心理变化情况,及时对女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端正态度,客观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分析,进而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与此同时,要让女大学生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女大学生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应解决当务之急的社会问题,这是一项艰巨且具有挑战的任务。现阶段,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形成必然受到社会大环境这一因素的影响。由于部分女大学生具有择业嫉妒、消极等待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加之,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良好的规划,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针对女大学生特殊需求提供相应地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从而缓解其就业心理压力。除此以外,有计划为女性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资讯服务,帮助这类大学生纠正部分消极的态度,加强女大学生心理教育和抗压、抗挫折能力教育,引导女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增强自身的调控能力[4]。
(三)加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高校是具有一定职责的。高校应针对各个年级段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就业心理培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并适应社会发展,进而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在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好能够针对女大学生就业求职中面临的问题展开干预训练。与此同时,高校要注意加强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提升女性在市场就业中的竞争力。高校开展性别教育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男女平等竞争、缩小性别差异促使许多人认为高校无需对女大学生开展特殊的性别教育[5]。但现实社会中,歧视女性的观念及其现象依然存在,长期存在的歧视那些社会文化、舆论依然残留在广大民众潜意识内,想要全面消除这种影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开设一些女性学课程,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女性意识教育,增强女性开拓精神,这种做法能有效预防女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危机,成为真正意义上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一定要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探索出对女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使女大学生可以克服就业的心理危机,正确面对就业压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素养。
参考文献
[1]鲁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与干预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02):133-134.[2017-08-10].
[2]张湘明,王灏,刘莉.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分析与对策——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4,(17):157-159.
[3]姚月红.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及干预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2011:9.
[4]郭少东,杨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对策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03):85-86.
[5]朱以财,朱枫,任扬.变革环境中的大学生学习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对策初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26-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