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大学生当中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他们往往思维活跃、认识新事物和接受新思想适应性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在管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时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的特点。因此本文对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阐述了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思想活跃但是缺乏远大理想、纪律观念淡薄、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抗挫折能力不强等;其次又对造成艺术类大学生这些个性特点的原因从社会方面、家庭方面、专业方面以及高考制度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则提出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彭东亚.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1):193-194.
一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高校的生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等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也逐渐地由艺术精英的殿堂,走向了大众化与普及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艺术类大学生的出现,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学习艺术的学生相对难管理也成为了各大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因此本文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一)思想活跃但缺乏远大理想
艺术类大学生通常都有着较为强烈的表现欲,喜爱个性张扬,从衣着打扮上,行为习惯上,甚至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外在表现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小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也比较激进。在思维方面,艺术类学生的感性思维要明显地优越于理性思维,偏爱于用感性思维来看待问题,他们的思维活跃,还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利益的诱惑。部分艺术类的大学生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缺乏远大的目标与理想,甚至部分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偏差。
(二)纪律观念淡薄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在艺术方面崇尚自由,不喜欢被纪律、制度所束缚,并且很多学生喜欢独来独往。他们的纪律观念较为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不修边幅,不顾公共卫生;夜不归宿,上课时间外出打工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的集体观念相对薄弱,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较差,对于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集体荣誉感也不强。艺术类大学生的学风、班风都相对较差,整体形象的塑造较为困难。
(三)对文化课积极性不高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高考文化课程的录取分数与其他专业的相比较而言要求较低,范围在100-200分左右,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分数要求则更低。主要是由于艺术类学生通常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专业学习,他们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与个人精力投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因而对于文化课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导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修养不足,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应有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四)抗挫折能力不强
对于90后的独生子女而言,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较少,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明白挫折为何物,在物质生活上,家长会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习上高考对于艺术生的要求本身也不高。因此导致了艺术类大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虽然部分艺术类的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有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但是他们缺乏为理想而拼搏的精神与意志力,做事情往往半途而废,无法坚持到底。在进行某项工作时,一遇到问题或者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甚至是消极萎靡,艺术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严重不足。
三 艺术类学生特点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影响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敏感的群体,他们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强烈的追求。甚至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进入了经济领域,利益的诱惑使得他们对专业知识存在着较大的渴望,因此大部分学生注重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在其方面投入了较大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同时艺术类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其社会形象的塑造,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自我意识之十分明显。
(二)家庭因素影响
从实际情况来看,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成长的环境与生活条件大部分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优越,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艺术类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学费、培训费。同时家长在投入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较多,往往也想要获得更多的回报。在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理念下,对于子女也有着较多的期望与关爱。这样就在无形之中使得学生感受到了压力,增加了学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偏激的情绪,通常表现为比较自信或者自负。
(三)专业特点影响
艺术类专业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独特的创造力,努力树立自身的个性与风格,这样才能够完成具有创意性的设计。实际上创作的灵感一般都是来自于作者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作者的个性就决定了创作的水平。因此艺术类专业注重自我,强调个人的个性张扬。也正是由于这种专业特点,导致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往往标新立异,努力体现自身的价值与创造力。此外,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模式上也有所不同,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往往是单独化,或者是小组化。无论是其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效果都对个性化有着强烈的追求。这样就养成了学生一切从自身出发,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这种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四)高考方式影响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具有艺术天赋或者从小学习某一艺术特长。第二,文化课成绩较差,而高校艺术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不得不选择艺术专业。也正是因为这样,盲目地追求升学率,使得高校艺术专业中有很多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但是专业能力也不强。这部分学生在进入了大学之后,其思想上也存在着不巩固的情况,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目标追求。
四 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正确认识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当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正确的认识,正是因为这种个性特点才促进了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成长。因此高校管理者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部分思想、某些行为等进行管理时,要尽量地去分析这些特点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作用,并积极地为艺术类大学生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保证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充分地彰显其个性,同时也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教育管理者可以从思想政治的角度出发,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发挥教师、学生干部的作用
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以及辅导员的作用,这也是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第一,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通过调整知识结构、改进工作方法的途径,这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在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同时,促进艺术类学生与其他学生群体的交流与融合。第二,发挥学生干部、团支部的带头作用,可以吸纳一些专业能力强、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学生加入学生团支部、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号召力,并体现在教育管理工作中。
(三)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工作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管理工作。学校要为艺术类学生的自我发展、个性的彰显、特长的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更应当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工作,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及时调整。管理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能力。
(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与素养,同时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与品质。因此,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工作,应当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积极拓展艺术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高艺术类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习科宏,张鹏.艺术活动中“包容与协作”对高校艺术管理学生的启示田[J].音乐创作,2017,(09):185-186.
[2]韩亮.浅谈新媒体时代艺术类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创新田[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30-31.
[3]王星星.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探析[J]百家论坛,2014,(11):25.
[4]李双双.对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24-26.
[5]郝秀娟,云双星,刘健,等.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12):36-38.
[6]季青春.基于法制意识与校规校纪教育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5(11):5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