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研究首先界定了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知识能力、策略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交流能力和工具能力。构建旨在提高学生译者翻译能力的“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然后进行翻译教学实验,通过翻译日志、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最后以翻译过程评估和译文质量评估为依据,分析学生译者的翻译能力提升状况。
关键词:翻译能力;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过程评估;译文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马会峰.农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35):60-61,91.
一引言
随着中国农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社会急需大量既懂得农业专业知识又精通翻译技巧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是当前翻译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国内外翻译界已经意识到翻译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农业英语翻译教学也是如此。
二翻译能力构成
许多学者考察了国内外有关翻译能力的研究之后,相继提出了自己的翻译能力构成框架。比如:王树槐等人提出了一个翻译能力综合模型,该模型由语言能力、文化能力、策略能力、工具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格协调能力六部分构成。[1]文军等人也尝试提出了自己的翻译能力构成框架,包括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理论能力包括翻译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译者职业素养,而实践能力则包含语言能力、策略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2]综合以上研究人员对翻译能力构成要素分析之后,本研究认为学生译者的翻译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知识能力、策略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交流能力和工具能力等要素。
三“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
本研究提出的“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Agricultural English Translation Lab)教学模式具有翻译工作坊和语言实验室的特征,以学生译者的农业英语翻译能力提升为目标,旨在为中国农业国际化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一)“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构成
“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把真实翻译项目引入到翻译教学当中,借鉴机器翻译的优点,充分考虑农业英语的语言特征而建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基拉里(2005)提出项目式翻译教学法,倡导将真实翻译项目引入翻译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翻译实践,自主管理翻译项目,改变高校象牙塔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农业英语翻译能力。[3]在机器翻译教学领域较为权威的学者之一皮姆(2012)提出了机器辅助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1.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2.使用网络技术完成翻译任务;3.必要时求助于专家指导和小组协作来完成翻译任务。[4]鉴于此,本研究认为,通过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把机器辅助翻译教学法与基于项目的翻译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于农业英语翻译教学当中,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
本研究提出的“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应用于海南大学涉农专业高年级学生,这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知识。此教学模式以与农业有关的翻译项目为教学材料,以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农业英语翻译能力。
(二)“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的实施共计需要十六周的时间,具体分为四个阶段:英译前准备——初稿形成——译后修改——教学评估。
第一阶段(第1-2周)为农业文本英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涉农翻译项目的承接、实验室设备及网络的维护、涉农专业知识讲解、翻译软件应用培训。
第二阶段(第3-12周)为英译初稿形成阶段,在初稿翻译期间要定期举办研讨会,研讨会以问题为中心,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必要时邀请翻译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在英译初稿形成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要求学生撰写翻译日志,描述自己及团队的翻译过程,及时记录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阶段(第13-15周)为译后修改阶段,包括项目初稿修改——编辑——校对——排版等流程。此阶段学生根据翻译公司、专家及教师对初稿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成定稿。
第四阶段(第16周)为教学评估阶段,“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评估能客观反映该模式的有效性,规范学生的翻译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译者的翻译能力。“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采用客户、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译文质量和翻译过程两个方面评估学生译者的农业英语翻译能力。
四农业英语翻译教学实验
本教学实验的设计具有翻译工作坊的特征,把项目教学法和机器辅助翻译教学法融为一体,旨在证明“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其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和涉农翻译项目译文质量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涉农专业大三学生为样本,随机抽取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20名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无任何基于项目的翻译实践经历。所有学生都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英语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汉英双语翻译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为期16周的农业英语翻译教学实验选取涉农翻译项目为教学素材,此翻译项目难易适中,在农业英语翻译实验过程中,尽可能要求学生撰写翻译日志,描述翻译过程。在教学实验前后,让学生填写翻译能力问卷调查,以此来评价学生的翻译能力水平变化情况。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访谈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翻译时的心理过程及其翻译能力变化。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翻译日志和访谈等方法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研究,三种方法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保证此实验教学数据收集与分析的信度和效度。翻译日志为教师提供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真实可信的自省信息,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便于教师因材施教。问卷调查能够有效弥补翻译日志记录过程中的信息缺失。在访谈过程中,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并谈谈自己对完成此项目后的收获与感想。
五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分别收集了学生译者的农业文本英译过程和译文文本质量的相关数据,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基于农业文本英译过程的学生翻译能力评估
根据20名学生译者的翻译日志可知,学生译者的翻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验证了“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在翻译项目实施初期,学生译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网络搜索信息的渠道单一且搜到的资料缺乏权威性。通过访谈可知,学生译者初次接触翻译项目,对项目涉及到的农业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在项目背景知识搜索和工具应用上缺乏经验。在项目实施中期,学生译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显著增强,学生译者能够快速获取农业专业知识,其策略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学生译者应用翻译工具的种类增多,知道如何在国外权威网站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英文专业术语。通过对学生译者的访谈可知,专家指导、农业专业知识讲解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增强使学生译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也相应的增强。在项目实施后期,学生译者了解如何快速获取权威信息,也懂得了利用何种工具获取信息,还有些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农业英语翻译双语平行语料库,这表明学生译者的策略应用能力显著增强。
(二)学生译者翻译能力各要素分析
根据学生译者翻译能力的问卷调查数据可知,“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对翻译能力各要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学生译者的翻译能力构成要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最高,教学实验的前、中、后期均值差为1.34;工具能力次之,均值差为1.20;交流能力第三,均值差为1.10;策略能力居第四,均值差为1.01;知识能力第五,均值差为0.92;最后为语言能力,均值差为0.40。数据表明,此教学模式能够快速提高学生译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对其语言能力的提升表现不明显,这是由于语言的获得与掌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基于文本的英译质量评估
通过批阅学生译者在前期、中期、后期所提交的译文来看,学生译者的译文质量在后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学生译者的农业专业术语表达准确性方面进步较大,在项目早期和中期,译者只能够相对模糊地处理较为复杂的农业专业术语,随着学生译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工具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增强,后期译文在术语表达方面的精确度得到了加强;二、译文排版的规范性在后期得到了加强,这是因为学生译者在前期和中期将工作重心放在各自的翻译任务上,随着与专家、客户和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他们逐渐意识到排版的重要性并加以重视。与前两个参数相比,本研究发现“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对学生译者的语言能力提高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接受实验的学生译者已经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且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六结语
本研究表明“农业英语翻译实验室”教学模式确能有效提高译者的农业英语翻译能力,对译者的翻译能力构成六要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技术能力、工具能力、交流能力、策略能力、知识能力和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树槐,王若维.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80-88.
[2]文军,李红霞.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界,2010(2):2-7.
[3]Kiraly.D.Project-based learning:a case situated translation[J].Meta,2005(4).
[4]Pym,A.Translation skill-sets in a machine-translation age[R].Paper presented at 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Taiwan,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