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主要从初中新课改中出现的导学案抄袭现象,课堂难驾驭,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教师角色的错位等问题,结合学生的实习教学实践总结出“预习、自学、讨论、展示、点评、检测”六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新课改中的应用。为了使新课改理念真正的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将从以上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促进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新课改;六步教学法
本文引用格式:程彦伟,等.六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35):55-57,68.
Six-Step Teaching in New Biology Curriculum Reform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ENG Yan-wei,LI Yong-hui,ZHENG Yu-jie,LI Hui-yun,ZHOU Xiao-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Henan)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great changes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teacher’s teaching idea,teaching behavior,and students learning way,etc.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plagiarism of the guiding case,classroom intractability,blindness of group discussion and inefficiency and teacher’s role of dislocation problems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junior high school.The application of six-step teaching method was summarized for preview,self-study,discussion,demonstration,review,testing combined with their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biology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junior middle school.In order to mak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ncept really apply to biology teaching,the above six aspects will be elaborated,hoping to promote the biology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Biology curriculum;new curriculum reform;six-step teaching
中学生物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学校通过调查发现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低落,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调查研究表明,生物教学中出现严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学生中厌学或不想学习的比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1],七八年级的学生都有着“好奇”“好动”的心理,对生活中产生的奇异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使得教学必须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入手,发挥他们的想象与练习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但是新的课堂改革还是处于初期阶段,还在不断的摸索改进,不是很成熟,虽然近年来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在新课改下实践应用上出现了一些弊端。学生支教的嵩县大章三中,使用的教学环节是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进行的六个环节来展开学生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实行这个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就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效果明显比传统“注入式”教学好的多,同时也是针对在新课改下生物课堂上暴露的一些问题探索的结果。
一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实践中暴露的新问题
(一)导学案抄袭现象
导学案是检测学生独立预习情况,对于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由原来的三门课变成了七门,每天除了面对各科繁重的作业,还要面对各科的预习,而对于生物这门副科,在部分学生的心目中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又因为时间上的紧张,学生总是把生物的导学案放在最后做,到最后要上交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就不得不抄袭,再加上教师不及时监督检查学生的导学案,这样就造成了导学案没有发挥其检测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反而助长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课堂难驾驭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增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探究方式,比如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实验等,进一步探究、技能训练、观察与思考、资料与分析等,为使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使学生比较积极的学习还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为铺垫,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才能独立的思考,不断的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也有部分老师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只对学生进行解放,而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让学生自由、轻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纪律上没有了约束,造成老师常常控制不住课堂上的热闹场面,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有机可乘,特别是大班额的班级这样的现象更为严重。
(三)分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参与进来,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同时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疑问中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从中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使学生学会“动”起来,不去注重教材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分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效果。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在小组讨论中暴露的一些问题:(1)看似热闹的讨论氛围中其实有些学生在讨论与课题无关的内容,实质是聊天,有的只是凑热闹、捣乱,这些现象都会有;(2)当出现没有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时,或者不知从何说起时就会出现沉闷的气氛,只有个别学生参与讨论;(3)对于每组的学生中动脑思考的总是少数,参与的也是个别,其他只是作为旁观者,不参与,不思考,回答问题时不积极;(4)有时会出现当学生讨论到达高潮时,因为老师的突然打断,会使学生的积极性瞬间终止;(5)在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时,会出现分歧,会造成争论偏离主题,学生不注重知识的掌握,出现争论的场面,造成分享效果不满意。看来,盲目地让学生展开讨论,或是让学生无法找到讨论的点,没有针对性的讨论不但不会实现课堂自主探究和培养合作性学习的目的,反而让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诚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四)教师“角色”的错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取代[3]。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4],然而在实际教学操作中,部分教师为达到所谓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就把讲台全部让学生占用,教师自己却由讲台上走向讲台下,从“中心”走向“边缘”,这样就造成学生的这一节课转换成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堂便是学生自主发言,自主讨论的课堂,教师不再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一节课下来所要学的知识学生并没有学会,疑问还是疑问,老师并没有给予明确的答案和指向。
二六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新课改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很多,但能调动学生原动力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转化为学习能力,发挥出最大的潜力,由于初中生对生活中一些奇异的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生物的变异》这部分教学过程中,就首先让学生观看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变异现象,例如父女两人长相差异很大的照片,提出疑问,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什么?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学习,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产生想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5],为实现以下六步教学法奠定基础。
(一)第一步——学生预习、独立自学
预习过程就是自学过程,为了有计划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省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可以把课外预习移到课内,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规定下来[6]。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导学案为预习检测,以问题为主线独立自学,把学习材料中不会的问题标注出来,以便带入“对学”“群学”环节。“独立自学”环节要追求一个“真”字,即:导学案真的是我自己独自完成的;这个问题我真的会,我做了;这个问题我真的不会,我没有做。导学案一定要拒绝虚假,严禁抄袭。导学案由老师制成后发给学生,可提前两天、一天、半天,甚至更短时间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学,独立完成,老师可以给学生时间让其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课或课余时间完成。此环节是“六步教学法”的第一环节,必须抓住,否则,一旦学生预习不好,导学案抄袭,课堂教学不可能成功。
(二)第二步——检查自学,明确目标
此环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快速检查,批改本小组成员的导学案完成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也要对导学案进行抽查批改,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课堂上明确学生的不会知识,重点讲解。丛文龙老师说“检查为了评价,评价要先检查,检查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检查的目的[7]”。评价通过检查批改导学案,学生(组长)既能修人更能正己,别人所犯的错误给自己提个醒,引起注意,别人好的做法可供自己借鉴,丰富自己的思维思路。检查完导学案之后,教师要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并作简要介绍(可手写,可投影),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具体的检查程序是:A检查C;B检查D;教师检查A和B,这里的ABCD分别按学习层次来分。
(三)第三步——小组讨论,对学群学
对学是指小组内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组内A教C、B教D,群学是指小组内四个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此环节中,以解决独立学习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为主线,积极展开讨论,要有提问有解答,要有质疑有补充,小组讨论要追求一个“实”字,即学生实实在在讨论,不搞形式走过场,通过讨论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本环节学生能积极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讨论,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堂改革的主要环节之一。
(四)第四步——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展示分为“小展示”和“大展示”两种。“小展示”指各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各小组在全班进行的展示汇报。本环节以前后黑板为学生展示的主要场所,展示内容为各小组分工要具体,展示的要求是迅速,字体工整,书写规范,版面整洁,因为展示既代表小组,也代表自己,要有责任感。展示的形式除写出来给大家看,也可以说出来给大家听。此展示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由于学生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同一阶段,程度不相上下,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作为教师也能挖掘出对于学生来说的难点,为教师“准”而“精”的点拨奠定了基础。
(五)第五步——学生点评,教师点拨
此环节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讲解的过程。对展示同学的知识点进行评价,可以是完整、正确的鼓励,也可以是遗漏、错误的补充更正。但学生点评要追求一个“精”字,即精彩:大胆自信、声音洪亮;精准:结果恰当、答案精确;精深:点评要有深度、有广度,有概括性。学生点评完毕要说:我的点评完毕,大家满意吗?谁有建议和疑问?请大家提问。没有,鼓掌肯定。用“请”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懂礼貌,而且让被点评的学生学会“倾听”并容易接受意见。在学生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定时给予恰当的点拨引导,但点拨并不是对学生的问题一切进行“包办代替”,点拨教学是需要艺术的。教师要善“导”善“点”,导的恰当,点的关键[8],学生讲明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讲不到的,教师再讲,教师的讲评一定要有概括性和引申性。本环节教师一定要还课堂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相信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第六步——当堂检测,巩固提高
知识要当堂巩固,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本环节由教师组织,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对学生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在六步教学法中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我把作业的类型分三种,分别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为了激发成绩偏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给这些学生布置导体类型作业,也就是在课本中能找到答案的习题,学生容易懂和会做会写的作业;给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布置作业类型为“半导体”,让学生能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深层次的思考才能总结出答案的题;给成绩极好学生布置“绝缘体”型作业,在课本上完全没有答案,必须从课本内走到课本外寻找答案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神经调节的方式》我会用课件出示小事例,著名运动员桑兰在一次运动中不慎受伤,如果你是一位医生,你会怎样给桑兰做检查?并判断出受伤的部位,判断依据是什么?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光荣事迹,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增加对生活中的常识的认识,让他们作为医生去诊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生物,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样的话,一节课上完了,学生不但理解记住大部分讲授的内容,并且还不容易忘记。因为是自己主动学的,不是老师硬灌进去的知识。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可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以后达到“堂堂清”,从而实现“周周清”,为“月月清”奠定了基础,真正提高教学成绩。
三结论
由此可见,六步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积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总结、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单为完成操作程序而开展教学活动,即在教师授课时,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在“变”中显出灵活性[9],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适当调整,可在一堂课全部应用,也可只运用其中的部分步骤,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志杰,陈龙.坚持实施“六步教学法”,切实打造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7(15):146-147.
[2]朱璇.浅议魏书生六步教学法[J].现代交际,2009(11):9-10.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01:3-4
[4]陈军.“六步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之比较[J].教师,2012(4):42-42.
[5]魏贤渠.从课堂导入探究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1-2
[6]杨淑英.初中英语课堂六步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80.
[7]马早林.小组合作学习中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J].知识窗(教师版),2017(2):85-85.
[8]赵宏兵.点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8).
[9]马麦有.谈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58-1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