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作为桥梁连接着理论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它不仅作为一个教学场地,更多地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的有力保证。结合我院在新形势下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我院实际探讨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探伤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李杰.关于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7):65-67.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for rail flaw detection
LI Jie
(Department of Railway Engineering,Baot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Baotou,Neimenggu,China)
Abstract:th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nects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 bridge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In the teaching process,it is not only a teaching site,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a school’s ability to run a school,students'ability to innovate and practice.Therefore,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is a strong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 flaw detection training base in our hospital under the new situation,an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hospital,the new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 flaw detection training base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law detection training base;co-construction;sharing;innovation
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不难看出,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更加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的针对性。尤其对于铁路院校而言,各类专业特色鲜明,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铁路院校积极适应岗位需求,培育出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设备使用的一线高技能人才,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铁路事业。本文以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为例系统性的展开探讨。
一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标准”,力争营造与职业同步的环境和氛围,从设备、技术、管理水准以及标准化、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或接近职业环境这一标准构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想要达到这样严格的标准,所面临的资金压力是非常巨大。对于目前我院将要建设的钢轨探伤实训基地,所需最先进的便携式探伤设备费用为68000元/台,如果按以单次实训五人一组来计算,生均投入就需要10000元以上。然而在以往的实际办学中,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多偏向于普通教育,这让职业教育实训建设更是难上加难。面对如此严重短缺的教育经费,其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瓶颈,从而导致实训生产设备简单、陈旧、落后,教学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含量与职业岗位群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也难以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预想。除资金不足外,实训基地的校外兼职教师严重缺乏,实训教材种类不多,实训基地用地不足,都是目前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及实施
(一)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1.实用性
教学研究室应始终坚持以专业对接岗位,技能匹配职业为原则,始终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创新性、合理性、系统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理念,确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实训内容,合理规划实训场地,力争做到适用、实用、够用。
2.共建性
以行业为背景,企业为依托,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借助铁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这一优质平台,同国内先进的铁路设备生产厂家和铁路生产单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同时,也可以将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质的研发团队一同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实现共谋发展,共创格局,共建基地。
3.共享性
在实训基地建成后,以设备企业、铁路局、职业院校为主体的三大机构形成紧密的关系网。根据市场需求,对接职业和岗位,服务行业和企业。借助成熟的实训条件可以为铁路企业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供有优质的保障,并且利用有利的实训条件不断提高我院学生技能鉴定通过率,更好地实现高职毕业生“双证”毕业。对于设备企业来说,可以利用优质的科研力量和设备环境,开发更加先进的探伤设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成熟先进的探伤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提高院校学生的顶岗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院校的师资力量。
(二)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1.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其核心是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思想。对于《钢轨探伤》课程来讲,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不断加强课堂反转,实现有效课堂,强化过程管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以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为背景,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手段,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考”,即“教、学、做、考”合一,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性。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钢轨探伤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体化教学的受益者。
2.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立符合行业技能标准,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着眼校内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对于校内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顶岗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定期安排校内教师参加专业学术研讨和行业新型设备发布会,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鼓励校内教师积极投身基地建设,同合作企业和单位共同开发,共同生产,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对于校外兼职教师,要大量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行业精英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以及经费投入力度,逐步形成实践课程由企业主导,学校辅助的运行机制。积极倡导优秀技能人才和岗位能手到校开展交流,举办讲座,传播工匠精神和分享工作经验。同时也要重视校内外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逐步形成体系完备的师资队伍。
3.校企合作体质机制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对于铁路院校更要紧密联系铁路企业和设备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在新形势下要努力探索符合本土特色的探伤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院提供实训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依据铁路行业生产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组织实训;定期举行校企合作工作会议,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新的合作模式,更好地突出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校外探伤实训基地建设,让训练有素的学生能够尽早地投身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查找不足,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也更好的增加了学生企业顶岗的比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能单单依靠现实的探伤实训基地完成所有的探伤训练,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同设备生产企业研发虚拟探伤软件。调查研究表明,虚拟实训条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能节省部分实训场地和设备经费。
4.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同时也拉动着相关领域的进步,这样也推动着钢轨探伤设备朝着更尖端、更便捷的方向发展。在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仪器的配置、设备的更新、实训场地的提档升级等都会是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学院要始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方针,多渠道,多形式的筹措资金,保证实训基地的前沿性和有效性。在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不断改进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和实践模式。并且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各类钢轨伤损的图片以及视频,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有效结合,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兴趣。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结合自治区“十三五”发展纲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随着自治区的几个重点工程不断完成(呼张高铁2019年竣工,呼和浩特地铁一号线2020年竣工,蒙华铁路2020年通车),使得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加也给铁路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院校教师在新形势下可以利用实训基地有利的学术环境和研究氛围,对正在建设的施工项目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和业务咨询,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利用双师素质优势,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为导向,以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目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不仅要扮演好服务学生课程实践的重要角色,更要起到服务企业和行业的特殊作用。依据钢轨探伤的工作内容和作业流程,面向铁路局每年新入职员工培训或在岗职工定期的岗位培训,制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定期举办钢轨探伤培训研修班,不断激发校企合作的内身活力和潜能。除此之外,积极向教育部申报和承办职业技能大赛、考评,为行业和企业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搭建平台。
三 总结
钢轨探伤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服务行业和企业的重要平台。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需要不断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铁路行业。需要在加紧建设校内师资队伍的同时,兼顾起校外兼职教师的吸收和引入。需要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使学校与企业真正地实现合作,互利共赢。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力度,使学生所用为企业所用,这样才能紧贴行业发展,为企业培养有用之才。需要进一步提高校内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满足基本教学的前提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满足企业科研能力的需求。综上所述,钢轨探伤实训基地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合作中不断思考,使实训基地在运行中,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切实发挥作用,不断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伊辉勇,应晓跃,郑辉昌.实训基地建设与创新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17-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