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匠精神与高职“大思政”教育体系的辩证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2 14:32: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工匠精神与大思政、大思政教育体系概念的辨析,时代历史背景的分析,得出结论:工匠精神与大思政教育价值导向一致,诠释了大思政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大思政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块基因,更是大思政教育体系的突破口。

关键词:工匠精神;大思政;辩证

本文引用格式:周燕.工匠精神与高职“大思政”教育体系的辩证关系[J].教育现代化,2019,6(36):254-256.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Craftsman Spirit and"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System
ZHOU Yan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Xuzhou,Jiangsu,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Craftsman spirit,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 interprets the goal of the cultivation of Big ied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lents.It also is an indispensable gene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great thinking and politics,and is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great thinking.

Key words:Craftsman spirit;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Dialectical

一 工匠精神内涵

(一)传统的工匠精神


        对比东西方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虽然在历史传承领域、行业产业文化制度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对于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却相同,就好比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球体碰撞出相契合的精神和灵魂。从欧洲荷兰“王室供应商”对本土企业挂牌的严格标准、英国“萨维尔街西装”制造业的工艺典范、德国“不相信物美价廉”企业和政府创立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瑞士“甘愿当学徒的人”对职业教育的至高追求再到亚洲日本“寿司之神”、“金高刀具店”推崇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等等,从欧洲各申根国再到亚洲,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和文化推崇是没有国界的,这种意识领域的工匠精神正是匠人对产品、工艺甚至整个工作流程不断改革创新、追求精益求精的良好职业精神和高贵品质。然而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还与西方各国家体现的工匠精神存在不同之处,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独特之处。搜集国内有关工匠精神的相关历史资料,主要查阅了《考工记》、《周易·系辞传》等历史古籍与哲学书籍,总结了传统工匠精神的三大主要内涵,包括:匠技的功底要求、匠心的内在关照、匠道的自然体悟的“三匠”精神;知巧融合的造物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从这三个层次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可以看出,传统的工匠精神其本质就是匠人的自我内审,根据内心的精神价值追求,然后外放为通过创新、革新等过程付诸实践达成目标的人性化敬业精神[1]。

(二)工匠精神的当代理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转移,工匠精神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工匠精神的热议与研究。中国现在正在由“中国大国”向“中国强国”队伍迈进,在世界舞台上响亮地唱出了“中国声音”。那么,传统工匠精神在当代是如何理解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工匠精神与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工匠精神中包含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坚持不限、踏实勤奋等精神。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和推崇的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凝结了社会主义国家最急需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可以看出,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与大思政教育价值导向相融合,两者价值引导方向一致。“中国创造”的当前任务需要对传统的工匠精神继承和发扬,同时还要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和时代使命。

        第二,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行业的科技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危机同时更多的是带来了创新发展的生机。传统行业的工匠精神需要赋予它新的行业价值取向。如:改革、创新、严谨、科学,诚信等等,这是目前行业市场比较缺乏的精神内涵,尤其是诚信,工匠精神其本质就是对作品成果或者产品质量孜孜追求的创新过程。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在诚信上出了问题,所以,企业需要重新学习工匠精神,结合工匠精神的价值标准制定自己的企业发展标准和衡量标准。把工匠精神植入企业文化中,使员工以此为土壤,不断汲取营养成为自己的精神食粮,企业才能在此工作标准上有创新的发展。

二 大思政教育体系内涵

(一)何为大思政


         “大思政”一词其实是“大思想政治教学观”或“思想政治大格局”的简称,大思政一词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表了有关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之后,全国高校开始掀起了大思政格局,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文件,之后,全国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新载体。“大思政”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这意味着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工作将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二)大思政教育体系

        大思政教育体系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为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在高校各项工作中都要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性育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一套完整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教育,归根结底是以立德树人为人才教育目标,可以把落脚点放到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为要素的职业素养的教育[3],植入“工匠精神”这一至关重要的基因,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更灵活,更易于大学生理解和接受。

\

 
三两者辩证关系

(一)工匠精神与大思政教育价值导向一致


         大思政教育体系是经历了历史的锤炼,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光辉的凝聚,肩负着政治教育使命和历史责任。新时代大思政要结合当下的社会思想热点、政治理论热潮、社会价值观的拓新等赋予大思政新的内涵、新的视角、新的价值功能。

        价值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引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伟大复兴,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价值引导。当大学生还在价值观未完全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青年一代最具代表力的新生代,他们的意志力品质与德行修养还处在不稳固的时段,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引领大学生积极、主动、健康、乐观的面对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自己的信仰。

        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工匠精神既包含了敬业精神也包含了创新精神,有人还说敬业精神是基础,创新精神是核心。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瑰宝,这无疑都证明了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向也是一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思想引导,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指导,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培养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内涵,坚定职业精神和职业作风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因此,工匠精神与大思政的价值功能有着一致性,新时代的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工匠精神新时代的理解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弘扬工匠精神的内涵,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一丝不苟的坚持精神、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等。把思政课堂做活,课堂上和课堂下互动起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起到凝聚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引导作用[4]。

(二)工匠精神诠释了大思政人才培养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以德树人”进行人才培养。新时代最具竞争力的就是人才培养,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是即将踏入职业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脊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如何培养人才、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问题的有力指挥棒。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敬业精神、甘于奉献精神、坚持不懈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这些优良的精神传统是当代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精神食粮,最恰当地诠释了大思政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方面,工匠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可以内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使大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工匠精神的精华,还能以此精神作为自己的信念,能够朝着自己的信念去孜孜追求,坚持不懈,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另一方面,工匠精神里的典型匠人故事或者优秀案例,也是要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大学生目前出现很多创新、创业的典型人才和事迹,这些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载体和素材,是大学生更多地汲取工匠精神的魅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元化、更多样化,最终使思想政治这个做人的工作能够更充分的发挥作用。

(三)工匠精神是大思政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块基因

         思想政治教育就好比是人的骨架,勾勒出人的核心,立体化了人的不同精神追求,工匠精神就是填充丰富人的精神基因。有了这个基因,人才能浑身涌动着坚持不懈的战斗力、创造力、创新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涵盖的层次比较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从顶层设计,环环相扣,以工匠精神这个基因植入到大思政体系,从领导层面出发,各部门、各二级学院都要积极投入大思政教育工作,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丰富、立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具有生动性、实效性。

         因此,工匠精神是大思政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块基因,这块基因记载着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大学生也应在思想上、身体上都时刻运用工匠精神这块基因,让中华民族的青年未来都能以拥有这块工匠精神基因而骄傲,甚至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四)大思政教育体系要以工匠精神为突破口

1.制约因素


       大思政教育体系目前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如: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社会专业资源缺乏、教学方法老套,不够贴近学生等等。

(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高职教育学界普遍认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最佳出路。但现在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校企合作的效果不够深入,只停留在企业进校园,没有系统的讲授计划,也没有工匠师傅实质性的参与到课程建设。订单班培养也只是有一个开班仪式和毕业典礼,中间的时间段没有详细的计划到底如何培养订单班的学生。

\

 
(2)社会专业资源缺乏

         工匠精神要真正融入到教学课堂,需要高职院校领导、各部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形成共同的育人思想,关键是要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显性与隐性共同的教育。高校自身缺乏这样的工匠教师,也缺乏行业、企业的资源支持。这种专业资源的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3)教学方法老套

        教师教学方法还没有形成共识的最优方案,各高校都还在努力的探索中,有的引进企业技术高管进校园做讲座,有的聘请工匠做双师型教师,有的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有的采用慕课形式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还只停留在仅仅是教学的表面,也就是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简单结合。

2.突破口

      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之路,就必须将工匠精神充分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角落,以工匠精神为突破口,形成高职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只有抓住工匠精神的核心,充分调动并合理利用社会专业资源,打造高职思政教育的品牌,才能走出高职院校自己办校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尹慧.工匠精神的哲学意蕴与现代表达[J].教育学术月刊,2018(01):16-23.
[2]李克强总理提倡工匠精神[J].经济导刊,2016(4).
[3]张震宇.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122-123.
[4]尹自强.思政教育也需要工匠精神[J].人民论坛,2018(16):210-2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