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的探索 ——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2 13:27: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办法,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探索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有: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四个创业教育体系(理论体系、指导体系、实践体系、扶持体系)为主线,多种创业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彰显高校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黄丽娟.高职院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的探索——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9):34-35,38.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以创业教育为抓手,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创业带动就业的论述,分析了高职院校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现实意义,并结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 创业带动就业问题的提出

        创业带动就业问题源于十一五期间国内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不足,在国有企业改革员工下岗分流的局势下,鼓励下岗职工积极创业,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就业,使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倍增,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2008年中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高层论坛上明确指出,创业带动就业是指创业者创办的新企业和新项目,既实现了自身就业,同时又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扩大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十九大报告明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明确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内涵和发展要求。

二 高职院校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压力增大,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是关乎社会和谐、民生稳定的大事。[2]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的潜力是创业。大学生创业的过程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价值创造的过程不但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培育出新的就业岗位,为大学生自身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速显现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效应。

(二)以创业教育为依托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有效保障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操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等问题,培养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业者基本素质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加强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以创业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

\

 
三 高职院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的探索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平台构建了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1+4+X”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新模式,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彰显高校人才培养特色。

(一)构建“1+4+X”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模式

        “1+4+X”创业促进就业模式是由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教育体系及创业教育活动组成。即:一个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四个创业教育体系(理论体系、指导体系、实践体系、扶持体系)为主线,多种创业教育活动为载体。

(二)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形成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新格局

         学院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免费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政策指导,2011年投入使用至今,共指导学生创办企业近100家,园区每年为学生提供实习及创业实践机会近200人次,形成以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新格局。园区被确定为“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获评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

(三)以创业教育体系为主线,建立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构建起四个创业体系(理论体系、指导体系、扶持体系、实践体系),形成了项目开发、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创业孵育、小额贷款“一站式”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创业理论体系,为创业孵育提供理论支撑一是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市场需求,科学规划设置专业,使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素质、能力上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课程设置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利用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二是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业理论体系。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必修+选修”相结合,开设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共36个学时;五门选修课程,其中《创业人生》《微商创业指南》《创新创业领导力》《创新思维训练》为在线课程,《电商致富探秘》为线下选修课程,实现了通识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创新精神培养与创业热情激发相结合,创业技能普及与创业实践锻炼相结合,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2.建立创业指导体系,为创业孵育提供组织保障学院建立“创新创业指导科+大学生创业协会+创业指导专家组”相结合的创业指导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全程指导服务。创新创业指导科负责统筹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为创业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大学生创业协会通过开展创业培训、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业务考察等活动,加深创业者与学院、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为创业者们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3]创业指导专家组由专业教师、创业课程教师、职业咨询师、企业经理人、创业明星等组成,参与入驻创业园项目的评审,为创业学生提供项目咨询与企业运营等方面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创业项目的孵化提供保障。

         3.建立创业扶持体系,为创业孵育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多元参与、全程帮扶”的原则,构建起“学校+政府+社会”创业扶持体系,学院制订《关于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大学生创业园一体化管理办法》,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不定期地邀请工商局、人才市场等单位到校开展创业帮扶政策的宣传,使大学生及时全面了解政府推出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合作资源实施对口帮扶,引入校外企业与园区企业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帮扶指导,及时解决园区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大学生创业[4]。

        4.建立创业实践体系,为企业孵育提供实战平台根据培养“外向型商务应用人才”的需要,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建立起创业实践体系,为企业孵育提供实战平台。通过引企入校,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及课程建设,形成了“一平台二融合三系统四对接”的“校中企”育人机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声誉,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5]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高,连续十六年荣获广西教育厅表彰;2014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四)以创业教育活动为载体,面向东盟培养外向型商务应用人才

        学院依托广西作为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和中国连接东盟的桥头堡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积极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依托大学生创业园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创业青春——我的创业故事”专题讲座、“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商务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引导学生成功开展各项创业商务活动。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探索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必然要求。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途径,将创业素质培养融入到就业指导各部分内容之中,有利于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6]才能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

 
参考文献

[1]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就业工作的重大机制创新[J].中国就业,2008(07):10-1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理论学习》,2017-12-10.
[3]韩国立.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D].《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9(12).
[4]吴苏芳.基于效果推理理论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47):46-47.
[5]王楠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分析[J].广东蚕业,2017,51(09):44.
[6]沈杰,孙晓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5):45-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