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科研绩效动态激励政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2 10:35: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通过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科研活动作为高校不可或缺的教学课题,直接影响着某一行业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本文通过对高校科研绩效动态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解决过程中存在的多项问题,实现科研绩效考核机制科学化、系统化和完善化,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赵乐天,季奎.高校科研绩效动态激励政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8):88-89.

        科研实力不仅能够展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而且也可以反映一所高校整体情况。科研实力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往往各方面表现突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提升高校科研活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设各种科研孵化基地、科研机构、科研实验室等,创设科研氛围,提升高校科研实力,培养各类科研人才。本文从科研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入手,在分析建立的必要性、目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促使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提升。

一 完善科研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高校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有如下考虑:其一,科研实力体现高校的综合实力,通过建立完善相应的机制有利于为高校的科研活动提供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促使高校科研管理不断科学化、高效化和专业化。其二,科研绩效考核机制作为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科研活动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发挥政策优势,为科研管理工作设置合理的考核方法和考核过程,以公正客观的方式进行科研绩效考核结果的公示,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行为,保证科研活动的科学和合理。[1]通过科学化的机制,减少不合法的科研行为,提升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整体实力,为高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 高校科研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体系无法反映高校的特点


        我国大多高校均有相应科研绩效考核体系,规范和约束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不合理科研行为。通过一系列的绩效考核过程,对科研项目进行最终评审和公示。虽然不同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考核体系,但是绩效考核体系具有重复性和相似性,无法反映高校自身的特点。很多高校相互模仿和借鉴,出现考核方式单一、考核过程简单、评价指标类似等问题,绩效考评体系无法反映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造成考核体系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无法正确发挥绩效评价体系对科研活动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校科研活动的发展。

(二)绩效考核体系未考虑不同学科特点

          高校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为主的教育活动。高校具有较多专业学科,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特点和优势。相应地科研活动也有不同的特点。高校科研管理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对不同学科进行合理分类。但目前高校绩效考核体系并未完全考虑不同学科特点。高校考核体系单一且固定,即通过一个大概的标准评价和衡量不同学科的科研活动。[2]文科类学科科研项目往往通过学术论文形式结项,研究某种问题或者现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理科类的学科科研项目往往通过技术专利或者实物展示等形式结项,研究成果与社会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置,保证各类学科科研活动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

 
(三)绩效考核范围未能涵盖科研活动全过程

         科研绩效考核范围未能覆盖科研活动全过程是目前高校科研绩效体系的突出问题。主要涉及如下方面:一是过度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忽视科研成果的质量。高校为了追求表面的科研成绩,以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考核评价体系的标准之一,不重视对科研项目质量的考核和评价,造成高校科研活动“华而不实”。二是科研考核对象涉及面较窄,绩效考核范围未能涵盖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仅仅关注关键学科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不重视对其他环节的考量。针对科研成果的考核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比如:科研成果是否与预期目标达成一致、科研项目是否符合项目要求等。[3]而对于除科技成果之外的其他因素,许多高校不予重视。比如:极易出现变动的人员分工情况、科研活动具体的实施过程等。这种问题造成考核方面片面,不能对整体的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从而给予客观公正的考核分析结果,影响科研绩效效能。同时,高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注重对后期科研成果的跟踪考察和分析,没有将科研成果转化和运用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中,忽视科研成果的关键价值。

三 完善高校科研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现高校科研特点


         高校由于其培养对象、课程体系以及发展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的整体办学机制不同于其他教育机构。因此,高校在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从培养对象、学科体系以及发展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使其符合高校的科研特点。以学科特点为例,高校拥有较多的专业学科,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优势和特点,高校必须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科研活动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以便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体系对科研活动的作用,指导各项科研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符合预期的项目目标和要求[4]。

         具体从如下方面体现高校科研特点:一是体现行业特点,必须结合行业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科研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保证科研活动符合行业发展要求。二是考核体系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一方面采取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模式,争取把科研活动涉及的多个因素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保证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考核体系设置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所有学科的科研活动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比如:将人员分工情况、科研成果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贡献、科研社会评价、科研成果后期转化和运用情况等因素统统纳入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中,促使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分类考核评价科研绩效,彰显不同学科特色

           针对高校学科分立的特点采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彰显不同学科特色。分类考核评价体系,顾名思义是通过采取分类的方法,将不同学科与不同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相匹配的方式。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和区分不同学科特点,根据其特点为其匹配适当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呈现的科研成果符合要求。比如:针对文科和理科的科研活动必须采取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文科类的科研活动抽象性和发散性较强,理科类的科研活动逻辑性和具体性较强。[5]基于此,在科研成果的考核上,文科类科研活动以论文、调研报告为主,而理科类科研活动以实物模型等为主;在研究方法上,文科类偏重于文献和以往调查数据研究,理科类则偏重于实验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区分,最终选择适合科研活动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科的要求。

(三)拓宽绩效考核生命周期,加强事前与事后评价

          拓宽绩效考核生命周期,加强事前和事后评价是较难实现的措施,但对改变高校目前科研活动绩效考核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以往科研绩效考核体系的影响,高校形成了以科研成果为主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造成很多科研人员高度重视科研成果,对其他因素一带而过,不予重视,造成了高校科研活动发展存在较多问题。而科研活动本身是一个整体化的实践活动,从最初的课题选择,到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到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再到最终的科研成果评估以及科研成果的后期转化、运用情况,这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对会影响科研活动,因此必须将每一个环节都纳入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中。在前期课题的选择过程中,重视考核课题本身的价值,科研课题是否符合社会主体价值观等;对于科研课题的实施过程,注重对前期、中期和后期检查和评价,促使科研活动不断完善;对于科研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考核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符合项目要求等;对于科研成果的后期转化和运用情况,高校管理者必须采取高度重视,时刻关注科研成果的后期转化和应用情况,加强事后评价,保证科研成果真正发挥作用,提升高校的科研实力。

\

 
参考文献

[1]李澎.辽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实践研究[J].当代经济,2018(21):120-121.
[2]贾媛媛,马坚,赵宇丹,李荣梅.构建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0):62-64.
[3]孙小娜.关于高校研究生管理中激励机制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8):182.
[4]彭立平,王江生.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8(06):145-147.
[5]张钰,姚丰华.深化校办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经济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7,4(35):82-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2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