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等数学中一题多解及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2 10:11: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要素是发散性思维,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正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学生养成对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多角度审视,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求解一例定积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给出九种不同的解法,以此来阐述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数学;一题多解;创造性思维;定积分

本文引用格式:王彩侠,等.高等数学中一题多解及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9):173-174.

一 引言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习得一种思维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数学通常被比喻为人类思维的体操,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它以知识为载体来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即“人们在数学活动中用于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数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数学概念、命题、定理以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是一种理性的、内隐的、动态的知识。”

         当今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学校承载着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任。创造性人才一定具备创造性思维,作为它的核心要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数学中一题多解的练习来习得。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进一步达到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学会思考、选择更好的方法,做出正确的决定,从而获得幸福的能力,这正是教育的目的。所以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二 一题多解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高等数学中“一题多解”的训练对学生养成对问题的系统性分析,多角度审视,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学生高中阶段学习了三角函数及其相互关系的诸多公式,如万能公式、和角公式、倍角公式等。在需要的时候要从记忆中提取、筛选并加以应用。下面结合高等数学课程中一例定积分的计算问题来说明。

\

\
\
\
\
         此题的被积函数是三角函数的有理式,通过万能代换可以化为有理函数,而所有的有理函数都可以积出来,解法一是解此类题的一般方法,但未必简单,有的时候还相当繁琐;只要将被积函数稍加变形就可做解法二、解法三的尝试,采用相应的变量替换,相对于解法一更简单;而要想换元后成对称的积分区间考虑用解法四,运用偶倍奇零之后的计算十分简单;根据被积函数中正余弦函数的关系及积分区间的特点,解法五中的变换可得一个值相同的积分,该积分与原积分的和很容易计算;受解法五的启发可得一个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很容易求解;解法七八九均通过对被积函数作恒等变形,无需变量替换直接用凑微分的方法即可解出。由此可看到,要得出该题的九种解法必需对问题作系统性分析,多角度审视,多途径解决,从而激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 总结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作为学校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及创造力都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学生解题是意志教育。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们来之不太容易的题目时,他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微小的进展,学会了等待主要的念头,学会了当主要念头出现后全力以赴。没有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本文的一题多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及殊途同归的美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张莉,等.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与一题多解[J].大学数学,2012,12(6):144-148.
[2]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95.html
本文标签: 高等数学 ,一题多解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