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依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凸显体育院校特色,适应国内体育事业与产业发展需要,并满足区域体育经济的发展需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育英语专业需修改其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培养出通晓体育类专业知识并精通英语语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国标》;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文引用格式:杨芳.《国标》视域下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5):21-2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要求各高校的英语专业在“质量引领”下,要“分类卓越”并“多元发展”,即“各高校英语专业虽然都开设相同的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却不能‘千家一面’,而是要‘百花齐放’”[1-3]。对于如何在《国标》的指引下,制定校标、进行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英语专业师资的发展等,英语教学的专家们对《国标》进行了多角度、多维度的解读。
一《国标》解读
对于校标的制定标尺,冯光远提出,国标是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基本参照。地方本科院校制定校标应从学校实际出发,人才培养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的现实需求,同时要注意强化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培养,并且培养方案等的制定要突显院校特色[4]。关于如何制定校标,彭青龙探讨了国标与校标之间的关系[5];张文忠等提出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校标”的能力结构树设想[6]。
关于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范能维等探索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国标的培养目标[7];蒋洪新等提出具体课程英语阅读实践课的改革的措施[8]。面对《国标》的要求,诸多专家提出要促进英语类教师的发展,拓展提升英语老师的知识体系等,以满足国家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及专业发展的需求[1,9,10]。
新《国标》的出台给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体育院校需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他们需要审时度势,以自身特点与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等为定位依据,培养出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
二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
《国标》要求英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11。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定位,需要综合考虑三大因素为定位依据:中国体育事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地区体育经济发展的需要、及自身的体育院校特色。培养通晓体育类专业知识并精通英语语言、满足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是适宜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中国体育事业与产业的蓬勃发展
国际体育赛事发展迅速,中国体育事业与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接踵而来的是对既通晓体育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经过统计新华网2013-2018年“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一览”的报道而得来的数据显示(图1),2013年就见证了47场国际赛事,其中16场赛事在中国举行。因为体育事业与产业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外籍教练员、运动员不断加入我国体育运动队,我国的教练员、运动员也出访交流频繁,国际赛事的解说和翻译等都离不开英语专业方向的毕业生,他们不但要精通英语知识,而且要通晓体育文化、各种体育项目、比赛规则。而体育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的融合,能使他们在进行英语体育解说及体育翻译时更加游刃有余,更能胜任相关工作。在国内外体育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顺应中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需求,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宜定位为体育英语方向,毕业生将主要从事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工作,比如体育随队翻译、体育文献翻译整理、国际赛事翻译、体育赛事英语解说等。
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务院2014年颁发国发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12],并且设立了“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12],这更进一步带动了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图1中,2014年至2018年的五年间,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共有181项,而在中国举办的就有48项,比例约27%。而一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已经固定每年都在中国举行,例如:每年1月份,厦门如期举办“厦门国际马拉松”,深圳会举办“深圳网球公开赛”;每年4月份,上海举办“F1上海大奖赛”等;中国2008年举办了“奥运会”,2022年将举办“冬奥会”,所有这些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带动中国体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体育随队翻译、体育文献翻译整理、国际赛事翻译、体育赛事英语解说等体育与英语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国发(2014)46号文件同时明确规定:“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12]。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响应国发(2014)46号文件的号召,为国家体育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培养体育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满足国家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地区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区体育经济包括竞技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两部分。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区域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日益增多,对体育与外语叠加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华东地区竞技体育发展迅猛,每年有大量体育赛事在华东举行,如每年4月的“F1上海大奖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各种级别的马拉松赛等。这些国际赛事带动了市场对体育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江苏,每年也有重大国际赛事举行,如201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2018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南京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定位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能满足区域体育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体育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江苏体育产业被认为是推动江苏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江苏省2011年至2016年的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为:“五年来累计投入4亿元,扶持569个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240亿元,财政投入乘数比达1:60,其中对大众健身项目的支撑数量和额度均达到50%左右,为‘十二五’江苏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3]。未来的江苏“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中,将“聚焦体育健身服务业及新兴体育产业发展”[13]。而南京体育学院的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结合本身体育院校的特色,培养体育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以满足江苏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江苏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体育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2013年见证了“亚洲青年运动会”在江苏省会南京成功举办,同年九月“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在江苏常州举行。而2014年夏季,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并圆满结束。这些大型体育赛事既需要体育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又为体育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锻炼并展示自己的机会,多所体育院校的学生参与了这些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服务。总之,未来随着华东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大型国际赛事会在中国不同地区召开,而这些都需要精通体育和英语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南京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区域竞技体育事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
(三)凸显体育院校特色,错位发展
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成就显著,但是快速发展也给英语专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困难与挑战,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是:“多数学校在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缺乏创新,未能根据市场用人需求及本校实际情况确立特色定位和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千校一面,体现不出高校自身的培养特色,从而使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英语高端人才的需求”[3]。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定位,需要响应《国标》所提出的要求:各高校要凸显办学特色,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综合考虑学校特色及体育院校的教学教育资源。
体育院校体育学科的优势和教学资源,为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内部学科支撑。南京体育学院作为江苏地区体育类综合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体育类学科办学经验丰富。该体育学院拥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等较强体育专业学科,体育类专业的师资力量较强,这些体育专业的大力支持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类知识并精通相关体育英语的有力保障,为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与学科建设支撑。
三结语
结合国内外体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地区体育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体育院校自身特色,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应以培养体育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体育特色鲜明的英语课程体系。同时,在《国标》指导下,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创新为驱动,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体育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与知识并重,文化素养与思辨能力并重;同时,以实践为抓手,强化学生体育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令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业走向就业创业。要实现此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培养首当其冲,通过校外进修、校内培训,及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英语专业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从而实现通晓体育类专业知识并精通英语语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美荪,金利民.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J].外语界,2017,(2):61-66.
[2]冯光武.新一轮英语类专业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6,(1):12-17.
[3]仲伟合.《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J].外语界,2015,(3):2-8.
[4]冯光武.把握国标精神、找准学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建议[J].外语界,2017,(1):2-6.
[5]彭青龙.论《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及其与学校标准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48(1):109-117.
[6]张文忠,韩子钰,冯光武.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校标”的能力结构树设想[J].中国外语,2017,14(4):72-78.
[7]范能维,王爱琴.国标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计与思辨能力培养融合的探索[J].外语界,2017,(1):7-14.
[8]蒋洪新,简功友.全人教育与个性学习——英语专业《国标》课程体系的研制与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9(6):871-879.
[9]孙有中,文秋芳,王立非,等.准确理解《国标》精神,积极促进教师发展——“《国标》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教师发展”笔谈[J].外语界,2016,(6):9-15+56.
[10]仲伟合,王巍巍.“国家标准”背景下我国英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构成与发展体系建设[J].外语界,2016,177(6):2-8.
[11]王巍巍,仲伟合.“国标”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J].外语界,2017,(3):2-8+15.
[1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2018-10-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13]陈刚出席2016江苏体育产业大会:健身消费“组合拳”助力健康江苏建设[EB/OL].[2018-10-20].http://www.sohu.com/a/117450260_5007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