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1 11:41: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存在着许多隐患,威胁着运营的安全。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人-机-环-管”四方面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总结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原因,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危险因素;有害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洪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0):165-168.

       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65条,56个城市在建线路254条、总规模6246公里,62个城市的线网规划获批。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快速化的发展,资金、人才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运营安全事故频发。面对大规模快速发展的行业形势和重大的安全责任,开展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等工作,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是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关键措施。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大类。据此,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风险(事故或事件)的产生原因,即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一城市轨道交通人员因素分析

(一)行车调度


       行车调度是交通运营的关键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产生重大风险的环节,该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如下:

1)列车调度失误,引起运营事故;
2)接发列车时未准备好进路、未办理或错办闭塞发出列车、向占用区间或线路发出或接入列车、人工组织行车时未办或错办行车手续发出列车;
3)列车晚点等原因引起的停站时间、发车间隔临时调整,增加了行车调度指挥的难度,可能引起行车危险;
4)对列车故障救援的调度指挥不当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5)当列车在正线运行遭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未能及时合理地对全线行驶列车进行调度指挥,极易导致事故发生。

\

 
(二)列车驾驶

      列车司机在驾驶列车过程中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因素可能引发行车事故存在如下危险有害因素:

1)司机安全行车思想薄弱、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技术业务差;
2)司机疲劳作业、精神状态不佳、臆测行车。

(三)运营维护

      来自车站运营、车辆维检修、设备维检修等人员在运营维护作业过程中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突发状况下的组织不当导致客流疏散不及时、不安全;
2)线路车挡设置不合理,导致列车滑行失控甚至脱轨;
3)巡道工作等日常维护松散,导致不良的轨道状态,引发列车脱轨;
4)临时性线路维护作业过程中未能及时处理或遗忘处理维修设备和工具,导致车辆限界异物入侵,威胁行车安全;
5)在转辙机等信号设备布置在两正线间的双线区段,人员检修如未能兼顾两条正线的列车运行,可能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6)联锁关系因设备维护不当发生错误或失效,极易发生列车脱轨、相撞等事故。

二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因素分析

(一)车辆


       地铁车辆可能存在的安全危害因素包括车体、走行部、牵引装置、制动装置等内容,具体如表一所示。

(二) 线路及轨道

         线路及轨道危险因素包括:隧道结构、轨道及轨旁设备、控制保护区及管线等方面,具体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如表二所示。



\


(三)车站

       车站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建筑防火、防淹、车站设备设施、踩踏等方面。

1)车站电气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在运行中发生短路拉弧、过负荷、过热等故障是造成地铁电气设备火灾的重要原因;
2)装修材料不符合标准,火灾时产生有毒烟气,加重事故后果;
3)火灾探测报警不能及时报警、车站设置防火分区及防烟分隔设施不当、消防设备设置不完善,不能及时扑救灭火造成事故发生后不能有效控制;
4)车站排水设施故障等原因,造成车站内设备设施被淹、站厅地面湿滑等危险因素;
5)运行的自动扶梯发生反转、梯级下陷等故障;
6)地面防滑效果差导致乘客及工作人员滑倒;
7)出入口玻璃雨棚存在被行人碰坏破损,进而伤害乘客的危险;
8)PIS系统以及安全指示、疏散标志、安全出口标志设置不完善,突发事件下不能及时诱导人员疏散,引发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9)公共区的供电插座没有加保护罩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10)疏散通道设置不合理,通道狭窄、疏散口少,则在突发事件下,易发生人员踩踏事故。

(四)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包括高压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系统、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动力照明系统等方面,具体危险有害因素归纳汇总见表三。


\


(五)通风排烟系统

1)空调暖通系统和事故排烟系统的模式设计或设置不合理,导致火灾时,密闭空间的高温烟气无法及时排出,严重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2)排烟设施设备发生故障,火灾时不能正常启动排烟。

(六)给排水系统

1)水泵故障、管道堵塞或损坏,导致无法正常排水,造成积水问题;
2)给排水管道的防腐或绝缘效果不佳发生泄露问题;
3)给排水管道被杂散电流腐蚀;
4)工程防水设计等级过低,导致地表水侵入或者台风暴雨时洪涝灾害;
5)出入口的地坪高度不满足洪水设防要求;
6)污水、垃圾排放不合理影响地铁环境卫生和安全;
7)建筑结构密实度不够以及存在的各种裂缝导致地下水的侵入。

(七)通信信号系统

1)调度电话故障或者功能不完善,在紧急情况下不能传达调度指令,影响事故应急处置;
2)车站视频监控系统不完善,导致突发事件下不能及时监控和应急处置;
3)信号系统使用了大量的电缆,如遇明火或火灾时,电缆遭受破坏,设备系统功能就不能正常工作。
4)信号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光缆中断、信号联锁失效、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失效、程控交换机中断、无线通信中断等情况,导致行车信息、控制信息不能有效可靠传输;
5)信号机、道岔转辙机出现假表示,可能会造成列车挤岔、列车冲突、列车脱轨、列车颠覆、列车追尾的安全事故;
6)防雷设施不完善,雷击导致系统故障,引起行车事故。

(八)自动售检票系统

1)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布局、设备数量和通过能力不足,影响运营组织;
2)自动售检票系统各类设备中车票、现金、有价证券存在遭受暴力攻击的可能性;
3)票务、财务等网络数据等存在受到网络病毒、黑客入侵等危险性;
4)灾害模式下自动售检票系统不能联动,影响应急疏散。

(九)屏蔽门系统

1)缺少必要的安全标识或安全标识设置不合理,引起人员伤害事故;
2)电气、机械等故障导致开关门动作失灵,影响列车正常运营;
3)双门间隙存在有害空间,存在夹人、夹物的风险;
4)屏蔽门、车门、信号三者联动故障,可能引起轧人等危险;
5)接地断线或接错、接地电阻失效,导致屏蔽门带电,引起人员伤亡。

(十)车辆段

1)车辆段空间较大,遭受雷击风险较高;
2)段内设置的变电所等存在触电、火灾等危险;
3)蓄电池间、检修车间等易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工作人员健康;
4)检修车间缺少常规防护设施或设置不合理,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5)车间中使用的冲压设备有可能威胁到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6)段内使用的起重设备存在起重机械伤害的危险;
7)段内设施复杂,外来机动车辆存在车辆伤害的可能性;
8)段内高于基准面2米以上的高处作业位置可能发生高处坠落危险。

三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因素分析

(一)作业场所


         城市轨道交通作业场所包括车辆段、停车场、隧道区间、车站等,这些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在运营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环控设备、广播系统、列车运行以及各类施工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引起工作人员、乘客和附近市民的听觉、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运营期间的振动主要来于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轮踏面与钢轨之间的摩擦和撞击,可能引起地面建筑振动而导致危险。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通信和信号设备如果发射功率较大,其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是有害的。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部分位于地下空间,自然采光差,照度不足将导致人员视物不清、分辨力下降、操作困难,引发意外。

(二)社会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不法分子可以比较容易地混入,一旦发生综合治安事故,救援难度相对较大。根据国内外地铁运营的经验,由于社会压力和矛盾等原因,轨道交通站点容易成为极端分子的破坏目标,存在人为纵火、恐怖劫持、恐怖袭击的可能。

(三)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强风、暴雨、雷电、大雾、高温、高湿以及地震。其中,强风不仅能够刮倒、刮坏地铁站点、列车、线路等设施设备,还有可能将树木、其他杂物等刮到轨行区,对列车安全运营造成威胁。暴雨有可能使得雨水等无法及时排出地下空间,导致水淹地下车站和隧道区间,设施设备受潮浸水受损,严重的还会导致路基下沉、边坡坍塌等。雷电对地铁运营引起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供电系统,雷击导致设施设备损毁、大面积停电甚至引发火灾。大雾和高湿都将导致能见度下降从而影响人员正常工作,引起轨道湿滑导致列车空转滑行,使得电气设备受潮受损影响准确性。高温极易引起工作人员身体不适,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引起员工和乘客中暑,甚至晕厥,同时也易造成散热困难引发火灾。地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造成的危险包括地面桥梁、建筑等受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二次事故。

四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是由多部门、多工种共同配合完成的,过程复杂,每个工作环节必须紧密联系、协同动作,才能确保安全。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三个实质方面,而管理作为控制和协调的手段,协调系统内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保障安全运营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有:

1)安全组织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实施主体,如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等;
2)安全法制不完备,缺乏系统规范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使得管理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3)安全教育不到位,缺乏系统和充分的安全培训,导致思想认识不足、作业纪律不严。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高密度、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其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决定了其运营期的危险性,一旦发生差错,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分析的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和依据,针对上述分析的危险、有害因素,建立科学的危险源识别和防控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J].城市轨道交通,2018(04):6-25.
[2]何理,钟茂华,史聪灵,石杰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06):128-132.
[3]何雪松.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风险评价研究[D].东南大学,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