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络已经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文章给出了一个应用于手机终端的试题库系统的设计思想。设定了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三大基本前提,分析了试题应该具有的七个重要属性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阐述了试题库系统四大功能模块的协同运作原理。
关键词:大数据;试题库;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王彦辉,等.智能试题库系统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34):101-102.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络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已经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麻醉大学生的精神鸦片,也可以成为帮助大学生学习的利器。如果把手机和学生的考试联系起来,用手机完成考试和平时练习,大学生则具有了一本形影不离的作业本,这无疑会极大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1]。
一试题结构
试题(题目)是试题库系统的信息核心,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学术探讨、思想交流的媒介[2]。智能成长型试题库系统的试题(以选择题为例)包含如下诸多结构:
(一)试题ID号
如同居民的身份证号码,每一道试题都有其独特的ID号,该号码与试题相关联,且永久不变。在删除试题出库和添加试题入库时,以ID号作为试题身份的唯一识别标志[3]。
(二)考点编号
每一门学科的考点都分为两级,一级编号按章分,二级编号按知识点分,两类编号的合成即为考点编号。每章只有一个编号,但一节课可能包含多个知识点。如考点0203,对应就是第2章第3个知识点。把考点编号中的章编号独立出来,教师就可以仅仅对某一章的知识单独考查,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单元测验。
(三)知识层级
所有试题分为三个层级,按照要求的高低依次为A,B和C。“A”级为基本题。考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是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这类试题,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送分题”,至少要有90%的学生能正确做出。这类试题的数量在整个试题库中所占的比重控制在30%—40%之内。“B”级为中档题,是题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不少于50%。中档题考查的是学科的主体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经过必要的努力才能完成,全体学生应有不低于60%的比例能够正确做出此类试题。“C”级为拉分题。此类试题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学科的知识,还要能融会贯通,对知识的理解有自己独有的心得体会。拉分题不能太多,在题库中所占比重不宜超过10%,学生中应有约15%的能正确做出[4]。
(四)各选项被选中次数
每一个选项,A、B、C和D,无论是不是该题的正确选项,都要记下其在使用过程中总共被选中了多少次。既要有学期记录,又要有历史总记录。保留这个数据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做练习的情况,在讲解习题的时候就知道有多数学生错在什么地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是衡量试题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衡量标准用来定义试题的难度系数。随着学生素质和教师水平的变化,试题的难度系数也会相应改变[2]。智能成长型试题库试题难度系数的设定,依赖于该试题被使用的历史记录。当试题被使用的次数足够多后,用“正确回答的次数/被使用的总次数”作为难易程度的衡量指标,无疑是十分合理的。如某试题总共被使用了50次,只有10次被正确回答,那么,它的难度系数应设定为1-10/50=0.80。难度系数的变化范围是[0,1],0为最小难度,1为最大难度。很明显,只有试题被使用的次数足够多,如此设定才具有意义。
(六)教师辅导
教师在编写试题时,要尽量保证每个选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每一次错误选择,就暴露出学生的一处困惑。当学生选择了错误选项后,可以获得教师针对这一错误的辅导,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事实上,学生从错题中往往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七)学生反馈
教师毕竟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只有学生们自己才能真正体会。试题结构中必须留出一个空间来保留学生对该试题的反馈。可以是经验,也可以是教训。譬如自己为什么做错了,有什么简便算法,解题的关键在哪里,甚至可能是对试题参考答案的质疑。浏览他人关于试题的诸多反馈,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心灵互通。当试题积累了多个学生、多届学生的反馈后,就会产生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得每一个使用该试题的学生同时得到多人点睛式的辅导,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无疑会有极大的促进[5]。
二 四大功能板块
智能成长型试题库系统包括四个功能板块,分别是学生练习(练),学生考试(考),教师批阅(师)和管理员维护(管)。借助互联网络,这四大功能板块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教和学的各项工作。
(一)练
指学生做课后练习。教师授课完成后,布置学生在试题库中选取指定的知识点做练习。系统随机抽取隶属于范围内的部分试题组成一次练习。学生做完后,进入“纠错”阶段。系统会自动给出一个清单,报告练习的正确和错误统计情况。学生在回头看自己的练习时,系统会对每一道试题做出评判。做对的明确告诉学生是做对了,做错的试题会获得来自教师的针对性辅导,但却无法从辅导中直接获知哪一个是正确答案。当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或者坚信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抑或看了教师的辅导仍然莫名其妙时,就需要留下自己的反馈意见。系统得到学生对错题的反馈后,才会把其他学生关于此题的反馈择优显示出来,供答题者对照参考。所有错题都纠正之后,学生需要提交自己的练习给任课教师,至此才算完成一次课后练习。这个过程和传统的纸质作业类似,只是把教师的批改自动化了,同时又迫使学生必须完成纠错。试题库系统收集学生练习的情况,并分类汇总报告给任课教师。如果有学生多次提交同一次练习,系统则以该学生第一次练习的情况作为分析的依据。这是因为试题库系统是所有学生的试题库,不是某一个学生专用的。每个学生的每次作答,都自动上传为试题库系统大量数据的一部分。
(二)考
指学生考试,包括平时单元测验和课终考核。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试卷难度和试题数量,系统自动组卷,既要保证试卷整体难度尽量接近教师指定的难度,又要使试题涉及到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考试系统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卷,再根据学生提供的身份信息自动生成成绩单。考试结束时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单(包括得分和试卷的真实难度),系统同时把成绩单和班级的考试质量分析表传递给教师,完成教师的判卷和成绩评定工作。
(三)师
指教师终端的工作。教师有权力限定考试的时间,规定试题的数量和试卷的总体难度。教师模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接受学生的考试成绩单和考试质量分析表完成登分和成绩评定工作,另一个是批改学生平时的练习。在批改练习时,教师既可以逐题查看各个选项被选中的情况,又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分析报告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无论是平时练习还是考试,教师均可以从系统的分析报告中获知自己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优化教学方案。教师的另外一项附带工作就是审查学生的反馈,删除一些无用的反馈意见。但有些看似无用的信息,其实是有意义的。譬如反馈意见是“这道题很难”,后面又跟着十几条反馈都是“这道题很难”,这些反馈是否应该被删除掉?如果把试题库系统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平台,这些反馈是应该被删除(或者合并)的;但是如果把试题库系统看出是学生们交流的平台,这些反馈则是有意义的。因为,1个学生说这道题“难”,和10个学生说这道题“难”,两者反映出来的信息肯定是不一样的。
(四)管
指题库管理员对题库的管理工作。因为是智能的题库系统,所以留给管理员的工作并不是太多。系统一旦开始运行,就会自动不断地优化发展,无需过多人为干预。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就是统一管理试题的ID号,添加、删除试题,必要时对组卷的算法做些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刚.通用试题库系统设计[J].安徽: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97-98.
[2]石焱辉.课程试题库APP应用程序设计[J].山西:科技与创新,2017(12):115-116.
[3]冯素梅.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吉林: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76-77.
[4]李丽华,谢冰莹.基于清华在线的建筑图形学课程性试题库建设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2):118-119.
[5]张黛静,吴彦军,刘君.教改分离实践中的试题命制与题库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3(06):82-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