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也指明了若想在现实生活中了解问题必须要经历研究调查、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结论,体验数据中所传达的信息;而对于同样的数据有多种了解方式,需要按照特定的情景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而数据分析又可具有体验的随机性:每个同样的事物每次收集的数据有可能会不一样,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数据我们就可能发现一定的规律。数据分析思想作为统计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必须被当作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统计能力和思想来培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重要性;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刘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9,6(29):255-256.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数感、空间意识、集合观念、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都是应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而所谓的数据分析囊括各方面。数据分析作为统计的核心内容,数据分析思想作为当今社会人们必备基本素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必须注重数据分析思想的启蒙和培育,将数据分析思想注入教学工作的始末[1]。此文将通过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一些在教学中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应用的探讨。
一 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实现小学教学目标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的宗旨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精神。数据分析能力,无疑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有利促进学生成长的不可或缺能力。在小学日常教学中,教学进程融入统计分析思想,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利器,把生活和学习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老师教学工作的进步,并且在深层次上,通过数据分析在操作中发现了问题,动手解决了问题。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一)带领学生参与收集数据实践活动,启蒙培育学生的数据分析思想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数学的来源,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大量数据,老师应向学生讲诉擅于观察、收集、分析数据的意义及重要性,使其明白,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不仅有利于自身成绩的提高,帮助我们解决统计学问题,更能事半功倍的解决生活中遇见的问题。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数据,选择数据不宜过于繁琐,便于学生理解[2]。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抛硬币”让同学们统计硬币正面、反面以及竖立的概率,然而有的同学在试验中会出现更偏向于某一面的情况,没有理论上的那么几率相等,因而易致使同学们会对统计结果产生怀疑,可以组织班级同学进行抛硬币实验,每4人为一单位,两人负责实验,余下两人则记载数据,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单位得出数据结果也是不同的,但是又是有共同点可探究的,因为一定次数下正反面出现频率之比无限接近1,而竖立的几率又无限接近0。同学们将本单位的统计数据做成一个图表,和其他单位的同学相互交流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试验去收集数据、得出结论,每一个步骤都亲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领会数学的趣味,在操作中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因时而变,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某些数学教材较为枯燥,直接理解较为困难,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树立。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基础情况出发,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在讲解的时候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节化调整。引导学生尝试用数据分析的办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条理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除把教材作为教学内容之外,也可融入生活中的素材,更加便于学生理解[3]。例如:轮到教学“阳光下的影子”一课的时候,一次时长为10分钟,一整节课最多收集四次,且实验时间间隔不大,数据变化不大,收集效果不够好。因而。,老师可以安排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前就自行收集几组数据,然后在教学时随机抽选几组同学数据进行操作分析,课堂地点也可转移至操场,让学生现场实践,相互观察并结合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同学们在更多的时间里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便于同学们对空洞数据的理解。
老师在开展教学时综合采用“统计知识和方法”。取得有效性信息是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统计教学来开展,要达到使同学们学到基础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思想的效果,统计图表是首要选择,它是最直接的数据信息表现形式,是得到有效结论的直观统计方法[4]。让同学们学会收集数据信息,并教会其转换成统计图表,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数据变化,找到其中规律,利用所学知识得出结论解决问题。采用“统计知识和方法”帮助同学们获取有效信息,整理分析数据,进一步促进数据分析观念形成和应用。
(三)利用比较法分析数据,体验数据数学的奇妙
差别来源于比较,老师在进行数据分析教学时,学生在无形中使用了数据分析这一方法,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便是数据分析,对这种专业知识方面处于很懵懂的状态,在自己单独解决问题的时候,仍然不知道如何应用数据分析法。所以,在初次教学中,得让学生有个清晰的概念明白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数据分析法,并让其明白使用这一方法的益处[5]。如题:在一个四面封闭不透明盒子里面,共装有白球1个,黑球5个,伸手进去摸,摸到哪个颜色的球的几率更大?大部分学生考虑到黑球数量比较多,就会选择黑球,而有的学生在实践摸球中,摸到白球的次数更多,就会填写白球。在少量的数据和片面的分析下,学生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片面性,因而,在使用数据分析法的时候,要注意采用多次实验的实践方法,在大量实践后整理分析数据。
再举个例子,教材为同学们提供四个动画片供选择,挑选出一部进行播放。“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同学的想法不同,这又该如何抉择?老师建议同学们自己采用一个公平合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统计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什么是统计?又该如何统计?同学们的第一反应便是举手表决,然而却没有得出准备的结论,有的同学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最终决定用投票计数的方法统计。当数据被统一、整理之后,让同学们通过数据来出选择哪一部。数据分析法众多,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分析方法是比较分析法,单个数据呈现不出规律性,少量数据也没有说服力,但是只要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就可找到规律,得出结论。
(四)在实践中检验统计结果,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融入同学们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使其深刻认识到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见难题时第一反应是冷静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手足无措,心慌意乱。我们身边有诸多事物都与统计联系密切,诸多事物都可以用统计来解释,诸多问题可以用统计来解决。相对应的,生活实践也可以建议统计结果[6]。比如,在开展运动会的时候,让同学们选择自己热爱的运动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查明此项运动产生的背景,记录此项运动同学们的比赛情况及比赛结果,然后在班级里开展运动会数据分析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自行整理所收集的数据,寻找出本班同学比较擅长于哪一项运动,找出本班的优势项目在进行建议结果是否与事实相契合,逐步提高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结语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表示:年龄在7-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的阶段,潜意识里已经出现了抽象的概念。所以,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注意培养数据分析思想,把数据观念代入每堂课,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带领学生参与收集数据实践活动,启蒙培育学生的数据分析思想;教学内容因时而变,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利用比较法分析数据,体验数据数学的奇妙;在实践中检验统计结果,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这几项措施达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目的。简而言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要贴近生活学习,让学生明白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用数据分析方法思考问题,发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启蒙作用,培养新一代拥有数据分析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结结.阐述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7(2):62.
[2]马伟豪,陈园园.数据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五年级“小数乘法”单元复习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3):46-48.
[3]陈城养.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J].时代教育,2017(20):159.
[4]许燕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8):34.
[5]黄昌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与能力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6(35):70.
[6]罗小梅.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J].考试周刊,2017(14):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