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0:55: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重要的育人资源。语言文字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就是招收留学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和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本文剖析了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英语学习遇到的瓶颈,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操作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英语学习

本文引用格式:蒋兰陵.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34):103-104.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Overseas Students in B&R Countries

JIANG Lan-ling

(Yangzhou University Business College,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supporter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the important educational resource.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spread language is to recruit foreign students.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in-dept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ottlenecks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students in China along the way,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B&R Countries;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English Study

一 引言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中国践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庄严承诺,取得累累硕果。中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和深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留学生总计31.72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1]。据江苏省教育厅资料显示,近几年江苏各高职院校扩大招收一带一路留学生,为“一带一路”建设输出本土化技能型人才。以2016年为例,全省高职院校共招收留学生2655人,其中约90%的学生都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以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商学院为例,2016年留学生硕士研究生班仅仅只有8名学生,2017年快速增加至21名,到2018年已经上涨到38名学生了,当然这些还不包含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全日制本科留学生。“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人数近三年的迅猛增长势必给原先一如既往的教学管理模式带来许多问题与困惑,随着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的即将毕业,这些问题也会给后续留学生的招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 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在华学习英语所面临的问题

(一)全英文教学进退维谷


        以本院招收的留学生班为例,留学生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纯英文教学: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英文考试。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的普遍特点是会一点中文(口语能听得懂流行的网络语、玩笑,甚至俗语,但书写不能同步),英语水平较低,口音比较明显。他们和中国到海外留学的学生完全不同,在海外的中国学生大多都是经过严格的英文各层次考试的优异学生,英文学习基本没有问题[2]。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摆在专业课程学习最前面的一道障碍就是语言。

         每一学期平均10门左右的专业课程,每一门课程配备的教材都是北美系列厚重的全英文教材,每一次课前课后的大量阅读对他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全英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案例讨论环节,学生基本能够领悟课堂中的讨论话题,但是阅历浅、知识面狭窄造成讨论的内容非常空洞,不能与各个国家的国情、中国的发展相结合;语言表达困难,大多都是简单句型、简单词汇。这些困难障碍导致留学生上课成了素质比较高的听众,授课老师扮演唱独角戏的,彼此尊重,尽量“互不干扰”。

\

 
(二)小团体自固封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迅速推进,各大国内高校都建立了吸引留学生的有效机制,然而越是VIP式的优惠待遇,越加重留学生们的小集体式生活。以全日制的留学生班为例,学院为这个班配备了专门的教室、教务员、班主任,他们的日常教学活动相对都是“独立”开展的,他们和其他在校学生几乎没有交流沟通的机会,根本无法形成互助学习。平时的生活也是单独住在留学生公寓,与其他学生分开居住,更不太可能有机会融入到真正的大学生活中。

         再从分布在正常班级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看,2018年笔者所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个班级一下子有八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加入,这八名留学生都已经有了两年汉语学习的经历,并且学习成绩优异[3]。转入正式专业课程学习后,他们八个人一起来上课、坐在一起,下课也是小集体内谈话交流。一学期下来,他们的出勤率100%(国家对这块有严格规定),但是与班级其他同学的交流几乎为零,充其量和班长说过几句话。

(三)学习效果劳而无功

      各高校成熟的留学生机制并没有给一带一路各个国家的留学生特殊优惠政策,留学生的考核机制是与其他全日制学生完全一视同仁的。留学生们短短的一学期内要学习十门左右的全英文专业课程,通读教材、完成作业、案例讨论已经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消磨至尽,每天的懵懵懂懂日积月累,到期末考试几近崩溃。

       跟着常规班级学习的留学生更惨,平时作业几乎没有提交过,解释的理由非常简单——不会(当前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占主流,作业的含金量都非常高,需要课外花大量时间搜集资料、梳理后完成),上课除非老师点名之外,全程不参与讨论,课程的进度完全跟不上,期末考试的结果自然是没有意外的挂科。一学期下来,所修课程通过者寥寥无几,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自我开始否定。

三 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在华学习英语的可行性建议

(一)严把语言关


        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首先设立的门槛就应该是语言关:一是要有汉语交际的一定水平,能够与老师、同学进行基本沟通;二是要有一定水准的英语水平,通过一些规定的英语测试考试,从而保证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正常听课、阅读与交流讨论。语言关应该成为筛选留学生的首要条件,而且是硬性条件。

(二)提高“植根”效应

         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进入中国各大高校,除了专业学习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减少留学生的“特殊待遇”,让他们正常融入普通大学生、研究生的社会生活。既可以帮助留学生克服害羞、胆怯心理,也可以使中国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文化习俗。另一方面,建立与普通全日制学生一样的教学、生活管理机制,学校、班级的各种文体活动一个不少,让留学生真正感到他们的生活不是只有英文教材、英文作业,从侧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便于他们了解当地的文化。

(三)考核机制灵活多层

        单一的常规的考核标准实施以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的毕业率不能保证或者通过的成绩堪忧。鉴于入校的留学生中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设立灵活的考核机制:能力强的可以二年制;语言能力较弱的可以三年、五年制,进校时由学生们自行选择,一年考核下来后可以及时调整。从而渐渐消除留学生们因为多门挂科产生的学习心理阴影与强大压力,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

 
参考文献

[1]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54402.htm。]
[2]张子琴.非英语国家留学生在中国学习英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教师,2015(5):38-39.
[3]张新祥.英语非母语国家在华留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8(12):21-23.
[4]张德江.激发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38-40.
[5]李家军.试论地方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3(01):96-98+1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