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生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应从制度和课程两个方面重点展开。为做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解析了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指出了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在分析现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给出了研究生创新教育的课程设置、时间、内容安排以及课程大纲的指导思想,并对创新教育的课程实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关键词:创新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大纲
本文引用格式:张铁志,等.研究生创新教育解析与创新课程体系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33):25-28.
Paraphras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ts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ZHANG Tie-zhi,FEI Ai-ping,ZHANG Y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aoNing,Anshan,China)
Abstract:Postgradu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strengthened postgradu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cusing on the system and the course.To postgradu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firstly analyses the logical relation of the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quality education,based on it,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sadvantages in our country,points out the connotation and necessity of postgraduate innovative education.It is presented to the postgradu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time,content arrangement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syllabu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training scheme,and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Key words:Innovation education;Training scheme;Curriculum system;Course outline
一 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的逻辑关系
在新时代我国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事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在全国日新月异,如火如荼。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素质教育在专家学者的论述中多有提及,但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三者的意义和内在关系不是十分清晰,只有弄清他们之间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把教育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科学。
(一)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是要求人的精神、行为能力具有改变和完善现状和世界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创新教育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创新教育是人才培养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高层次目标,也是教育天然的内在要求。而作为一种思潮和行动,创新教育则是在上世纪末以教育改革的形式形成的。目前,国内对创新教育的界定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造力等,这是一种本质上的规范性的界定;另一种倾向认为,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是相对于守成教育、传统教育而言的,是区别性的界定。可以看出,这两种界定具有互补性,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思变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教育观,深刻认识“创新”这个核心概念,有助于创新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创业教育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与要求,因为创业是近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的行为创新,创新在概念上的外延要大于创业,通俗地说,创业是创新,但创新不完全是创业。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培养目标,就形成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育人活动,两者都具有教化行为特征,只是在所属和内容上有所区别,即创新教育包含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商业素质和能力。既然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业教育的上位概念,那么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括创业教育,其目标要求、定位应该按照创新创业教育来进行。
二 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及必要性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内在动力。当前,国家对中小学学生、大学生、研究生都提出了不同阶段下的创新教育要求,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知识储备,在创新方面有自身的优势。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全国高校的创新教育已经在如火如土地开展。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以及部分地方高校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有的是针对本科生,有的是针对研究生,并对其教育规律进行了探索。徐茂华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少数学生的进阶性创业教育,并给出了阶梯式创业课程体系[1];张鸣等人做了适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并给出了具体课程门类和课程内容[2]。李涛等对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3];翟艳对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构建[4];左双英、顾寄南、周康渠、张华等分别针对所在的学科或专业探讨了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5-8];胡文华、蒋霞、冯东东、张军、奉莉等学者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外到国内,从课程到实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对比和总结,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9-13],但在实施和建设上,操作性多有不足,究其原因,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大系统和子系统,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改革,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力争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更应该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本质就是创新教育,包括知识创新、思维创新。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都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大本营,创新教育已经发展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阶段,在学习、交流、领悟、理解、实践、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模式、方法、体系和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对多所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对比分析发现,所有高校的研究生创新教育都集中在专业知识创新方面,即只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培养几乎没有,或只是在授课中只言片语,不突出,也没有系统。事实上,思维创新与知识创新是宏观与微观,方法与任务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没有思维创新与方法,知识创新就会缺乏后劲,不能长行长远,不做知识创新,思维创新则成了空中楼阁,为此,必须端正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培养地位,使之纳入研究生教育的大培养皿中。
三 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
为了在研究生阶段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必须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设置研究生创新课程,通过调研考察《重庆大学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大连工业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矿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长沙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均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如图1所示。
经统计对比,所调查的培养方案涉及的创新创业课程几乎没有;在授课时间安排上均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硕士生培养需要考核机制,创新课程设置与建设也必须在正常研究生培养框架内实施,将其纳入培养方案所需学分当中。
四 研究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一)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涵
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科学研究没有创新是不行的。在新时代科学发展的今天,创新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思维、是方法、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灵魂,通常所说的研究有没有突破、有没有成果,实际上都是对创新的要求和体现,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关系如图2所示。
(二)研究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共识。但对研究生阶段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更具有其特殊性。从大局来讲,我国创新教育应该贯穿教育阶段的全过程,并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规划,明确每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有哪些要求,完成那些内容。目前我国的创新教育尚没有宏观体系,各阶段创新教育是孤立的、不成体系的,甚至是缺失的。根据目前的状况,对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如何实行,如何有效开展,如课程内容设置,教材体系建设,教师师资力量等,操作层面是有很多问题的。
创新教育是分层次,按阶段进行的,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课程和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在研究生一年级,应当进行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创新精神、创新理论培养方面的课程,如创新发展史(科技发展历史、发明史等)。在研究生二年级,主要是做研究论文阶段,应当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如创新思维方法与技巧。在研究生三年级,应当进行创新或创业实践活动教育,结合研究课题,也可是课题以外的解决生产生活的难题来进行训练和实践。
按照研究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规律,研究生创新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学期安排可按图3执行。在培养方案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从而形成包括创新教育在内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设计一定遵循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的初衷——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制造成果、开办公司。而事实上创新教育有其自然属性,同时也包含在所有教育和过程当中,差别仅仅是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历史上的发明发现大家,没有接受过创新教育,为什么也发明无数,硕果累累?自然属性使然,创新来自生产生活,有指导服务于生产生活。经过系统、规范的创新教育,可增强创新能力、增加创新机遇和概率、提高创新速率和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本领和素养。
如果将创新教育课程都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级阶段,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机制,对某些个体效果好,整体效果可能出现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的现象,而且课程压力也会增加,安排不同阶段学习,系统、细腻,可增加认知效果。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师生都可提出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然后共同按照思维方法、发明技法去解决,既可以是学生受到锻炼,又能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出一些成果。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延伸,因人因专业开展相应的创业教育也是创新实践的具体体现。
(三)研究生创新教育课程大纲的指导思想
创新教育的内容和知识量非常广泛,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应考虑研究生阶段的特点,应有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上高度和深度,建议所开课程编制大纲的指导思想如下:
创新发展史,应当以创新为提纲和线索,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框架内讲述创新的辩证法、系统进化论、控制论、矛盾论等内容,并辅以创新案例。
创新思维方法与技巧,应当讲授创新中所用到的发散思维、极限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以及发明原理、技术矛盾、物理矛盾及求解方法。
创新或创业实践活动,应当结合头脑风暴,碰撞产生研究生的创新题目或创新点,通过已掌握的方法与技巧,解决或完成一个创新点或课题(包括商业计划书等),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效果。
(四)研究生创新教育课程实施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安排,在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2017级研究生中进行了创新教育实践,总结有如下效果和特征:
(1)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大增强,表现在研究方案设计新颖,科技论文有所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增多。
(2)研究生非常喜欢创新创业课程,有比赛、创业的冲动与激情,在创新创业行为上有了方向、方案和方法,不再盲从。
(3)研究生希望有更多的师生互动和教师课外指导,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和课题。
五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创新教育的解析,按照创新教育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在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试点实施,效果反应良好,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进行实验和发明创造,自主创业成果显现。但在实践中,尚有以下建议值得注意:
(1)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长期的战略决策,创新教育不仅仅在研究生阶段开展,在人才培养与成长的各个时期,创新教育都必不可少。
(2)对研究生阶段的创新教育研究生创新教育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及眼界已经足够成熟,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创新教育,对提高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有如虎添翼之妙。
(3)深入探讨研究生阶段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规律,不断探索两者的耦合关系,构建合理、实效、细致的创新培养方案和创新课程体系,处理好各类课程学时、授课计划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则研究生阶段的创新教育必将大为改观。
参考文献
[1]徐茂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5):106-111.
[2]张鸣,窦星辰,克里斯蒂安.乌蒂.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
[3]李涛,张立红,陈吉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94-96.
[4]翟艳.地方高校实践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法治与社会,2011(10):232-233.
[5]左双英,陈筠,杨根兰,等.贵州大学地质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与教学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02):73-77.
[6]顾寄南.机械工程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124-125.
[7]周康渠,宋李俊,侯智,等.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我校《制造成本控制系统工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95-96.
[8]张华,杨海燕,刘军,等.面向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2):164-167.
[9]胡文华,刘利民,朱晓秀.军队研究生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7):167-168.
[10]蒋霞.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差异化模式建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4):108-112.
[11]冯东东.浅谈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3):24-26.
[12]张军,张平.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115-117.
[13]奉莉.我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和改善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02):125-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