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时代下教师信息化素养及培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30 10:12: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笔者以《信息时代下教师信息化素养及培养研究》为课题,从教师信息化素养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信息时代下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信息时代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信息化素养;必要性;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施益华.信息时代下教师信息化素养及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4):83-84.

一 教师信息化素养相关概念解析

       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遇到的教学问题采用的信息化技术与技能,它是个体思想意识、心智能力、文化积淀与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的能力系统。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包含两大层面,第一大层面是指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态度,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第二大层面是指信息能力,也就是教师实际动手操作层面的素养。

二 信息时代下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渐步入了信息时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所能够利用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是不同的。首先,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让教学工作与时俱进,体现出信息时代的特点和优势。但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这些教师又面临了新的挑战。首先,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培养信息化素养,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做好准备。

\

 
(一)信息时代下发挥教师作用的必然要求

        随处可见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而且教育部已经明确做出要求:从2001年起,用五到十年的时间要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校校通”工程,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完成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想要发挥出教师的作用,那么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同时也要会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育工作,这样才能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带动教育行业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教育指明方向,让学生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而各种信息媒体技术则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强有力保证。对于学生而言,学会认知也是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任务,而多媒体技术往往成为他们完成任务的有力工具。

(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需要更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如果教育想要得到发展,就不能让教师固步自封,教师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他们的教学能力就决定了教学质量。在信息时代完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任务,就需要以教师为变革的动力,在他们的推动下完成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能够成为教师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也是提高他们竞争力的助力之一。如果硬件设施达到了现代化教育的标准,但是如果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不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那么学生也不能享受信息时代下教学服务。如果把教育看成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那么教师就是信息的原创者、传输者,不管是在对教育信息的准备、信息的传输方面,教师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其实教育系统本身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满足教育活动的需要。

(三)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往往需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可以说,如果没有信息技术作为基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将远远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有时候学习文化知识远远没有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重要。因为只有当他们接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才会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自发地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报效国家做好充足的准备。我国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都是面向素质教育进行的,而且也基于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并不能引发教育上的革命,因为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信息技术却是引发教育变革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素质教育的实现往往需要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往往需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能否真正使我国教育面向素质教育,主要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只有信息技术的功能发挥出来,素质教育目标才可能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 信息时代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策略

        在信息时代下,作为一名现代化的教师,其已经不能单纯地依靠黑板+粉笔在教学课堂上驰骋,而是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素质。只有当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以后,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才能应用到信息技术。我们所谈及的教师信息素养指的就是教师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的信息素养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为了能够在信息时代下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敏锐的文化判断能力

       如果想要使教师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该提高他们敏锐的文化判断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这些无穷无尽的信息库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优化教学工作。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市场,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选择那些对学生产生积极作用的信息,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信息时代坚守本心。教师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时代的看法。

(二)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是否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些教师而言,他们有时候会忽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工作上庸庸碌碌、不思进取,根本就不愿意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而付出代价,完全是一副得过且过的姿态。这在信息时代下是不可取的工作态度,同时也会给教师自身以及整个教育工作都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并且积极主动地培养自身信息化素养,那么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性影响也可想而知。而且,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是思政教育的内容,是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基本条件。

(三)培养教师对信息管理的能力

       管理信息也是在培养教师信息化意识、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只有把信息管理好,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这些信息的价值,并且体现出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信息管理工作有个清醒的认识,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提高自己对信息管理的能力,丰富对信息管理的手段。信息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必须要做好长时间战斗的准备,有耐心、有恒心。

\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下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不仅是发挥教师作用的必然要求,还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需要,它对更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由此可知,《信息时代下教师信息化素养及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翁国秀.论信息时代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及其培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2):150-152+156.
[2]王守仁,施林淼.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6(04):75-80.
[3]刘航,刘秀丽,王江.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情报科学,2013,31(11):42-45+50.
[4]吴高岭,夏洪文,黄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学效能研究——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02):101-103.
[5]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5(03):88-95.
[6]魏晓艳.应用型大学教师发展:目标、困境与突破[J].大学教育科学,2015(04):69-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0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