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站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大健康视角下,给非预防医学专业开设《公共卫生学概论》这样俯看健康问题的课程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本学科系在给非预防医学专业开设《公共卫生学概论》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问题,以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案。通过对已有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这门课成为符合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材标准的课程。
关键词:非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学概论;课程;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朱贝贝,陶芳标.非预防医学专业开设《公共卫生学概论》课程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5):316-317.
0引言
2019年新年伊始,WHO划出了10项2019年需要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健康威胁|1]: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非传染性疾病;流感大流行;脆弱和易受攻击的环境;抗生素耐药性;埃博拉病毒及其他高危病原体;初级卫生保健薄弱;对接种疫苗的犹豫;登革热;艾滋病o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1气以上的挑战和任务,没有一个可以依靠某个个人、某个机构甚至是某个国家就能应对与实现的。那么,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合作(包括国际合作),人人参与的系统的建立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没有公共卫生思维,没有全球健康的理念的医学生很难把握问题的关键,更谈不上为解决问题。反思现有的医学教育,也对我们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大健康视角下,重视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3],开设如《公共卫生学概论》这样的概论性质的,俯看健康问题的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1《公共卫生学概论》的课程特征与教学目标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本学科系对《公共卫生学概论》这门课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中应扮演的角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公共卫生学概论》主要从公共卫生的历史、公共卫生体系与职能、疾病预防干预策略、循证公共卫生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公共卫生,对公共卫生基础理论,公共卫生实践以及当前全球热点的健康问题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进校之初或低年级开设《公共卫生学概论》,要让学生初进校园时就接受公共卫生思想的熏陶,培养公共卫生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思维。在未储备很多医学知识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怎样以公共卫生视角审视与解决健康问题。通过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和完善,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以培养学生公共卫生思维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学生公共卫生素养为核心,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批判性思维|4]。
2课程安排与教学过程
2.1开设专业
目前我们在护理学、生物技术、医事法学、医学影像学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开设此课程。
2.2课时分配及课程设置
共6次课18学时,讲授章节为公共卫生的基本内涵与属性、从远古走来的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实践(体系)、疾病预防控制理论与方法以、循证公共卫生及全球健康。教学内容或素材的选择一是要契合初进校园学生思想与知识体系;二是要考虑不同专业对公共卫生概论知识和理论的特色需求;三是要紧随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动态。
2.3教材使用
主要的教材为:陶芳标,李十月主编《公共卫生学概论(第2版)》其他参考教材有:陶芳标,马骁,杨克敌主编《公共卫生学概论》;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陶芳标主编《出生缺陷环境病因及其可控性研究》等。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朱贝贝,博士,讲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安徽医科大学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2.4教师团队
由于本课程为公共卫生导论性质的,对授课的老师实践与教学经验要求较高,教授本门课程的老师均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2.5教学方式与手段
以案例为中心教学为本课程的特色|5]。通过对案例的全面分析,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针对性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参与感不强等问题。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中的提供的案例或自选案例,引出问题,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协作思考与解决问题。
2.6考核方式
目前作为考查课,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撰写一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论文。
3关于教学的过程的问题与思考
由于上课学生均是非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个别专业的学生,由于认为本课程不是他们专业主干课程,对于这门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对这门课的作用或地位得不到充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班级听课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硬的情况。所以,未来在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这门课程传授的理念和知识切实有用,让他们愿意参与到互动中来是我们要思索与改进的方面。另外,先前我们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的方式,学生普遍反应增加他们的考试负担。所以之后我们改为过程考核,每位学生撰写小论文,但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甚至有直接摘抄的现象。所以,未来提出更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从课程学习中获益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
4课程建设的改进展望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更加规范的课程建设。一是对教学过程的规范,同时也是对已有的教学进行反思。首先拟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信息。访谈包括专家咨询、教师座谈以及学生访谈三种形式。访谈之前拟定访谈提纲,根据提纲进行访谈,以小组访谈与个人访谈两种类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对教学的手段、内容以及对本课程的态度、期望等进行调查。
4.1专家访谈
通过集结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专家,通过议题讨论的形式:
(1) 收集各位专家对不同章节的最新进展,力争将最前沿的科研以及实践产生的成果引入课堂,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与修正;
(2) 收集专家关于各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的意见,力争课堂上的讲授条理清楚,思路清晰,让学生迅速抓住重点,深入浅出地解析难点;(3)听取与学习各位专家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的先进经验,将多种教学手段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专家访谈的过程由主持人与记录人参与,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全程录音,再将音频转录成文字形式,用于分析。专家咨询分为小组访谈与个人访谈两种形式。
4.2教师座谈
通过与授课老师会谈,明确本课程的统领思想,以逐章讨论的形式,收集各位老师在以往授课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经验与教训,以及各章节的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座谈的过程由主持人与(C)1S投稿邮箱:sjzE恒二记录人参与,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全程录音,再将音频转录成文字形式,用于分析。教师座谈以小组访谈形式开展。
4.3学生访谈与问卷调查
学生访谈的名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每个专业抽取2〜3名学生,进行小组访谈。通过访谈收集学生关于相关课程的兴趣与意见,以及他们愿意接受的授课方式。学生访谈的过程由主持人与记录人参与,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全程录音,再将音频转录成文字形式,用于分析。学生访谈以小组访谈形式开展。学生问卷调查的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每个专业抽取20名学生,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对所有的学生推送线上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态度、期望、教学手段、内容等。
4.4网络资源学习
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等资料,学习与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手段以及内容。资料来源如各大学的网站、公开课视频网站、各公共卫生机构的网站等。
4.5听课发现问题
通过多轮的听课,对于授课过程中突出问题、良好经验与学生的反应进行记录。信息收集完成后,再对收集上来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分析,撰写课程标准建设报告。
5结语
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的扩展,人与环境紧密程度的上升,人与人之间互动频率的增加,我们面临的健康问题所牵设的面、触及的深度都在不断的增加。当前人类的很多健康问题开始要求多学科、跨地区、跨部门、跨国家的通力合作,如抗生素的耐药、传染病的爆发、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怎样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适应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学生,是我们作为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应致力于培养有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相契合的新时代的医学生,而《公共卫生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开设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小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WHO.Ten threats to global health in 2019.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ten-threats-to-global-health-in-2019.
[3]金锡鹏,叶孳孳,俞顺章,等.重视非卫生专业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战略措施皿中国公共卫生,1991,7(11):522-524.
[4]夏国兰,张永杰.案例教学在培养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应用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2):200.
[5]陶芳标,李十月主编.公共卫生学概论(第2版)网.科学出版社,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