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EICU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EICU停留时间、氧疗时间、预后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离开EICU时,两组HbA1c、FPG、2hPG水平均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ICU停留时间和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开EICU时,两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可降低EICU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患者血糖指标水平、APACHEⅡ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缩短EICU停留时间和氧疗时间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室,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目标理论,全面护理,血糖,不良事件
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为临床收治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易导致患者出现急危重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常规护理主要围绕基本健康宣教及基础生命体征检测,较为单一,全面性较差[3]。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可实现预期的护理目标[4]。本文观察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在EICU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EICU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专家诊治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相关诊断标准[5],EICU收治;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合并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病情进展及生命安全需要配合外科抢救;既往3个月内合并严重创伤、行重大手术治疗;入院后因病情进展死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6~78岁,平均(63.81±6.41)岁;糖尿病病程2~12年,平均(5.38±1.42)年;疾病类型:脑梗死12例,肺部感染13例,心功能不全15例,脓毒血症4例,酮症酸中毒6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6]评分20~47分,平均(26.81±5.79)分。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3~75岁,平均(62.77±6.35)岁;糖尿病病程1.5~14年,平均(5.79±1.48)年;疾病类型:脑梗死10例,肺部感染16例,心功能不全13例,脓毒血症6例,酮症酸中毒5例;APACHEⅡ评分19~52分,平均(26.86±5.82)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急救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记录血糖水平,向患者家属讲解病因、疾病表现,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的病情进展;每日定期给病房通风并消毒,家属探视期间必须全身穿戴好隔离相关用品,消毒后进入。每间隔2 h为患者更换体位1次,每日叩背排痰2次,EICU呼吸机清洁1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1)建立全面护理小组。护士长1名为组长,组员为EICU医师1名、护士2名,进行目标理论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订目标。结合患者病情症状及可能的后续发展,按照综合评估结果,根据“EICU危重”“糖尿病”“护理”等收集循证医学资料,设定控制血糖、呼吸道管理、并发症预防、疾病认知、口渴感、心理不适等干预目标。(3)目标护理。①血糖管理:采用动态监测血糖模式调整胰岛素用量,在血糖<3.9 mmol/L时,每15 min监测1次;入住EICU 12 h内、肠内外营养中断或暂停、开始应用时,测3次血糖<4.0 mmol/L或>10.0 mmol/L,1 h监测1次;测3次以上血糖为4.0~10.0 mmol/L,间隔4 h测1次;血糖平稳在4.0~10.0 mmol/L范围超过24 h以上,间隔8 h测1次;血糖平稳在4.0~10.0 mmol/L范围超过48 h以上,间隔24 h测1次。血糖10.0~13.0 mmol/L者,胰岛素1 U/h;13.0~16.0 mmol/L,胰岛素2 U/2 h;血糖在2.2~3.9 mmol/L者暂停胰岛素,给予25 mL葡萄糖静脉注射。②呼吸道管理: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护理人员手持震动排痰机把柄,叩击患者位置顺序为右侧-左侧-背部-脊柱-胸骨,每次停留10~20 s,10~15 min/次,2次/d。③并发症预防管理。a.口腔:针对鼻饲者,间隔12 h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润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定期采集标本检测细菌情况。b.泌尿系统:针对有留置尿管者,严密监测其尿量、颜色、味道,每日消毒会阴部及时更换抗返流尿液引流袋,定期进行尿常规、细菌培养。c.压力性损伤管理:针对无法翻身的患者辅助防褥疮波浪床、气垫床;定期进行皮肤清洁,每日按摩2~3次。④疾病宣教:在患者意识清醒及病情稳定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指导,让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疾病。⑤口渴感:将盛有冰水的喷雾瓶放入口腔对上颚、左颊部、舌面、右颊部、咽喉5个部位喷洒冰水,每次喷入5.0 mL。⑥心理支持:利用握手及床旁陪伴的方式,用温和轻柔的语言给患者讲解其病情及恢复情况,及时与家属沟通,可配合电话视频模式加强沟通,给予患者语言鼓励,亲情呼唤。⑦离开EICU:转出前介绍即将达到的科室;成功转出后采取现场回访的方式,关心并辅助转入科室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于入院时及离开EICU时,采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并抽取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标本,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2)比较两组EICU停留时间及氧疗时间。(3)比较两组预后情况。于入院时及离开EICU时,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估,总分0~71分,分值越高预后越差。(4)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入院时,两组HbA1c、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开EICU时,两组HbA1c、FPG、2hPG水平均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EICU停留时间及氧疗时间比较研究组EICU停留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入院时,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开EICU时,两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恢复,增加院内及远期死亡风险[7-8]。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可通过目标行为导向,从而加强全面护理[9-10]。本研究结果显示,离开EICU时,研究组HbA1c、FPG、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设置血糖管理为目标,采取动态监测血糖水平个性化给予胰岛素,可有效减轻血糖大幅度波动,避免糖尿病患者持续受血糖不稳定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EICU停留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以目标理论为指导下的全面护理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病情,设定针对性的目标管理,分别从血糖、疾病认知、情绪、气道、口渴感、并发症等多个角度切入,制订个体化的全面管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并离开EICU,改善预后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全面护理可降低EICU糖尿病合并危重疾病患者血糖指标水平、APACHEⅡ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缩短EICU停留时间和氧疗时间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Li Y,Teng D,Shi X,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BMJ,2020,369(4):997.
[2]吴弦光,陈迪,荀芳,等.发展康复事业促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1):6-14.
[3]徐欣,张振平,李林泽.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5):881-884.
[4]南甜,张增梅,王宇.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学龄前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106-110.
[5]曲伸,李虹.专家诊治糖尿病并发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74-176.
[6]程义,陈琪,武胜勇,等.多时点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与预测价值[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10):1237-1242.
[7]宋学梅,曹猛,项丽君,等.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J].临床荟萃,2022,37(1):66-71.
[8]张威,徐进,何平,等.糖尿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2,15(9):40-46.
[9]朱晓宇,许丹,周敏.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2):193-196.
[10]唐银萍,季云,范丽梅,等.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113-11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