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与心电图联合检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荆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81例疑似DC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评估两组UCG、心电图检查参数,以冠脉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UCG、心电图及两者联合检查对DCM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室瓣-室间隔间距(EPSS)、QTc、QRS时限、PR间期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疑似DCM患者中,CAG诊断阳性9例,占比11.11%(9/81);阴性72例,占比88.89%(72/81);UCG、心电图两者联合检查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G联合心电图可准确评估DCM患者心功能和心脏结构的改变,提高疾病检出率。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价值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涉及遗传、环境等因素的疾病,也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以室壁变薄、心脏增大、伴或不伴心衰为主要特征,该病呈进行性加重,期间若未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据研究报道,出现DCM相关症状患者的5年死亡率高达60%[1]。故加强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以确保后续治疗及时开展是关键。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筛查该病的金标准,但其也存在一定创伤性,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难以被患者、家属接受。故在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以无创、简便、经济、准确率高为优势的心电图逐渐被临床用于DCM的筛查,能及时反映DCM的自然转归,但经临床实践发现其单独使用易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而导致漏误诊率增加,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2]。超声心动图(UCG)具有无创性,且操作简单、无辐射,能借助灵活的操作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心脏多切面的形态结构进行实时扫描,清晰显示各类患者的心脏结构差异。但也有研究显示,其缺乏相应的声学窗口,易受心尖伪影的影响而加大心室壁厚度、心内膜边界的识别难度,且结果准确性多依赖于医生技术水平,仍存在漏诊现象[3]。基于两者联合的扬长补短效应,本研究选择UCG联合心电图对DCM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荆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81例疑似DC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存在夜间阵发性呼吸苦难、食欲下降、下肢水肿、心悸、头晕等症状;(2)对碘造影剂无过敏反应;(3)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心肌梗死病史或血运重建史;(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3)安有心脏起搏器;(4)合并肥厚性心肌病;(5)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81例患者,男42例,女3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4.26±5.42)岁;血清肌酐71~103μmol/L,平均血清肌酐(87.25±4.38)μmol/L;合并症:高血压37例,糖尿病26例,高血脂12例;吸烟史:有28例,无53例;体重指数19~24 kg/m2,平均体重指数(22.54±1.03)kg/m2。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36例,女44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3.87±5.69)岁;合并症:高血压32例,糖尿病24例,高血脂10例;吸烟史:有30例,无50例;体重指数19~25 kg/m2,平均体重指数(22.69±1.21)kg/m2。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荆门市康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 UCG患者取左侧位(45。~90。)或仰卧位,安静状态下使用美国Philips EPIQ5超声扫描仪(探头频率2~4 MHz)以多切面(五腔心、四腔心、左心室短/长轴)监测壁运动、瓣膜形态、瓣膜开启/关闭情况,评估舒张/收缩期间房室形状/大小变化,记录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室瓣-室间隔间距(EPSS)、每搏输出量(SV)。
1.2.2心电图患者于检查床平卧,使胸、手腕、脚踝(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如有必要可将手表等金属物移除)暴露,相应部位用75%酒精棉球进行清洁,使用深圳理邦EXPRESSSE-12数字十二导心电图仪进行检查,胸部吸球、肢体夹正确连接,患者保持全身放松,记录心电图(走纸速度25 mm/s,电压10 mm/mV),自动监测PR间期、QRS波时限、QTc校正值等,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1.2.3 CAG局部麻醉后,患者仰卧,行右桡动脉穿刺(使用Seldinger技术),于冠脉开口将5F动脉鞘插入,并将5F导管导丝沿鞘植入,之后使用西门子Artis-Zee血管造影机进行右桡动脉检测。在此期间,使用向肘部正中静注碘己醇(双筒高压注射器,4.0 mL/s)20 mL,并通过多体投影扫描进行图像采集。以CAG诊断标准结果作为金标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UCG检查参数、心电图检查参数,比较UCG、心电图及两者联合检查对DCM患者的诊断效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UCG检查参数比较
观察组RVEDd、LVEDd、LAD、EPSS高于对照组,LVEF、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心电图检查参数比较
观察组QTc、QRS时限、PR间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UCG、心电图及两者联合检查对DCM患者的诊断效能比较
81例疑似DCM患者中,CAG诊断阳性9例,占比11.11%(9/81);阴性72例,占比88.89%(72/81),见表3。两者联合检查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DCM病因多种多样,往往伴有收缩功能异常和双心室扩大,轻者可有呼吸困难、疲劳表现,能通过药物改善心功能,而严重者多伴有进行性加重的心衰表现,需行心脏再同步治疗,并植入除颤器,以修复中重度瓣膜反流,甚至进行心脏移植。此外,DCM作为一种原发性心肌病,其在未涉及其他严重冠脉闭塞、心室压力过载等心肌扩张疾病的情况下,在急性期多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增加疾病复杂性,导致疾病诊疗难度增加。Orphanou等[4]研究表明,大多DCM心肌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且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Finocchiaro等[5]研究也指出,心肌纤维化的大量形成会加重心肌细胞损伤,致使传导延迟,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以上研究均表明,加强对DCM的早期诊治至关重要。
有研究报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表现为QRS波增宽,该表现能对心律失常独立事件的发生和DCM预后进行预测[6]。研究表明,行心电图检测可24 h连续监测心律变化,表现出窦性心动过速、低QRS复合波电压,了解其变化特征,在DCM方面诊断效能较高[7]。本研究将其用于DCM中,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QTc、QRS时限、PR间期更高。表明心电图可为DCM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Kong等[8]研究中,观察到心室大小与QRS波群时限呈正相关。而DCM存在一个重要的心脏器质性变化,即心室扩张,在此状态下,心肌细胞呈现变性生长,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进而对心肌血液供应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出现供应相对不足现象,改变了心肌复极顺序,使心室去极化过程延长,PR间期增加,并表现出QRS波持时限延长现象。
另外,DCM也可引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UCG是DCM最常见的诊断和评价方法,其可在疾病早期通过多切面的心室腔探测准确测量心房大小,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9]。本研究中,将UCG用于DCM的诊断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VEDd、LVEDd、LAD、EPSS更高,LVEF、SV更低。提示UCG能对该类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加以准确反映。主要在于DCM早期便有心室轻度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不断进展,后期心腔不断扩张,室壁运动逐渐减弱,心肌本身弹性降低,再加上细胞内Ca2+失衡,这会损害左心室舒张功能,导致心输出量下降,LVEF相应降低;同时DCM的心脏逐渐变大变薄,导致瓣膜口变小,引起瓣膜返流,这也会增加左心房压力,导致RVEDd、LVEDd增加。
此外,有学者报道,DCM疾病复杂,行单一诊断无法准确检出[10]。且周自燕等[11]研究报道,心电图易受心肌损伤、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早期误诊,而UCG检查则难以对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进行诊断,有漏诊风险。故本研究选择将两者联合用于DCM患者诊断中,进一步评估两者联合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UCG、心电图联合检查敏感度、准确度较单项检查高。显然,两者联合能在不改变本身特异度的情况下提高敏感度和准确度,在DCM诊断评估中应用价值较高,这与文雯等[12]研究结果相符。主要在于心电图可不受周围组织牵拉的影响,定量分析DCM患者心律运动,但右心室壁增加但不显著时,整体心电图变化不太明显,导致其单独检测准确率较低。而UCG则具有更直观、准确的房室腔测量特点,可超声短波透过软组织准确测量心壁、瓣膜等结构的周期性活动,准确分析心肌节段的收缩同步性,以此来弥补心电图对心室腔显示不足这一缺陷。因此,两者联合扬长避短,可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准确度,避免漏误诊。但本研究各检查特异度比较,差异不显著,但联合检查特异度在90%以上,这与钟婷婷等[13]研究存在一定差异,考虑与各研究间的样本量和诊断评估方法不同有关。此外,DCM患者在心脏大范围扩张后多伴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瓣膜反流,且在二尖瓣多发。但本研究受DCM发病率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检出样本量相对较少,也未对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表现进行诊断分析,后续还需联合外院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UCG联合心电图可准确评估DCM患者心功能和心脏结构的改变,提高疾病检出率。
参考文献
[1]岳锦芳,齐先龙,颜春龙.扩张型心肌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2):332-335.
[2]丁子婕,孙玉喜,张艳丽,等.心电图在扩张型心肌病精准诊断评估中的价值[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23,50(4):221-224.
[3]曹红星,梁伟利.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形态学功能指标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23):2667-2671.
[4]ORPHANOU N,PAPATHEODOROU E,ANASTASAKIS A.Dilated cardiomyopathy in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latest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s[J].Heart Fail Rev,2022,27(4):1173-1191.
[5]FINOCCHIARO G,MERLO M,SHEIKH N,et al.The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J].Eur J Heart Fail,2020,22(7):1097-1107.
[6]徐博,刘金成,易蔚,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后心电图QRS波振幅的变化[J].心脏杂志,2020,32(6):582-586.
[7]卢彦娜,姜浩,田天,等.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26(3):250-252.
[8]KONG Y,SONG J,KANG I S,et al.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fragmented QRS complex as an outcome predictor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Pediatr Cardiol,2021,42(2):255-263.
[9]金秋阳,邹翰琴,黄静,等.扩张型心肌病与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超声心动图的差异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1,40(5):481-485.
[10]吕佳仁,江惠琼,许德星.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心电图T波振幅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3,25(12):990-995.
[11]周自燕,陆苑,俞莉菁,等.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3,33(5):895-898.
[12]文雯,王娟丽,王艳.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7(2):271-275.
[13]钟婷婷,李健,余兰,等.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2,19(1):88-9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459.html